劉 紅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在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日益成熟的情況下,煤炭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原來資源、規模、資金和產品的競爭,更重要的是企業科技實力的較量。煤炭企業只有堅持以科技為先導,煤炭為基礎,發展相關多元化產業,才能減少資源限制影響,實現和諧持續發展;只有通過科技興煤,才能使煤炭企業獲得不斷前進發展的不竭動力,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企業紛紛提出實施科技興煤的發展戰略,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但是,如何投、投多少、投向哪里卻是煤炭企業一直困惑的問題,也是煤炭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
我國煤炭企業長期在計劃經濟體系下運行,受計劃經濟影響較深,現階段仍然以粗放型、低水平發展方式經營,缺乏技術創新的內在動力,科技投入嚴重不足,自主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據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2.8萬多家大中型煤炭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企業只占2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56%,大中型工業企業也只有0.71%。這與《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提出的到2010年研發強度達到2%,2020達到2.5%以上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隨著科技興煤戰略的實施和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許多煤炭企業都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大幅提高研發力度,增加研發經費。但是,和國內其它行業相比,煤炭行業的研發投入力度仍然偏低。2008年煤炭行業的研發經費還不及設備制造行業的五分之一,電子行業的四分之一;研發項目數也不及設備制造行業的五分之一,電子行業的三分之一。
和一些國外一流企業相比,我國煤炭企業的研發投入更是微不足道。美、日、韓3國的企業研發投入基本上都在4%以上,中國第一大煤炭企業神華集團的研發投入僅為1.06%。發達國家經驗表明,企業科研及開發經費投入只有達到其銷售收入的5%以上,才有較強的競爭力,2%只能維持企業的基本生存,1%的企業極難生存。
企業生命周期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伊查克·麥迪思提出的。麥迪思認為,企業組織和生物一樣,具有固定的生命周期,即出生、成長、老化、死亡。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在創立后都會經歷一個從平衡期(創業起步期,類似于產品的導入期)、成長期(包括高速成長期)、成熟穩定期到衰退期(萎縮低迷期)的生命周期循環過程。盡管各企業會因行業特點等各方面情況不同而發展階段不同,但是大體上這個生命周期都是存在的。煤炭企業屬于不可再生性資源型企業,其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其生命周期的明顯性和獨特性。
根據煤炭企業的發展規律,煤炭企業的發展一般都會經歷資源勘探、礦區規劃、基本建設、生產經營、成熟蛻變、衰亡幾個過程。煤炭企業的生命周期可以相應地劃分為:進入期(包括地質勘探、礦區規劃、基本建設)、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轉型期。
煤炭企業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有其自身的條件和要求,需要認真分析各個階段的特征,研究各個階段技術變化的特點,才能準確把握其技術創新的方向。伴隨煤炭企業生命周期的延續,煤炭企業的科技投入的方向通常會發生以煤炭技術為重點,煤炭技術、非煤技術并存,非煤技術為主導的3次調整。
3.1.1 進入期
煤炭企業的進入期包括地質勘探、礦區規劃、基本建設3個階段,該階段主要進行的是生產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進入前的地質勘探、礦區的設計規劃、主體工程建設和輔助設施與配套工程的建設。在煤礦的規劃設計和基本建設時,充分考慮到煤炭企業多元化發展趨勢,充分利用礦區的資源優勢,有選擇、有目的地通過對資源的深度加工和產業鏈的延伸,進行以資源為基礎的產品開發和綜合利用,以提高資源產品的附加值;同時,引導煤炭企業發展建筑業、建材業、電力、化工、運輸服務和生活服務業。這一時期,合理的設計和建設關系到企業以后的生產效率和可持續發展。因此,這一階段的技術創新的重點既對煤炭企業基本建設的投入產出產生重大影響,又直接關系到投產后煤礦生產布置、設備選擇、能力的發揮。
3.1.2 成長期
成長期是煤炭企業生產經營的初期階段,企業集中于煤炭資源的開采,專業化程度高,規模經濟效應逐漸顯露。這個階段,企業的主營產業是煤炭,非煤產業初見端倪,并只是以服務和勞務為主。企業一方面不斷購買先進設備和引進高新技術,改進開采工藝,實現高效、經濟、潔凈開采;另一方面進行煤炭洗選加工、篩選加工、合理配煤、型煤、氣化、液化、水煤漿等深加工,改變煤炭產品的形態和形狀,為用戶提供不同規格、質量優良、高附加值的多品種的產品。成長期技術創新的重點在于開采技術、洗選加工工藝方面的創新,進行科技攻關,確保高產高效高安全的煤炭生產。
3.1.3 成熟期
成熟期是包括自煤炭企業達產到轉入衰老(自然減產)的整個時間過程這一階段,該階段也被稱為穩定期。企業生產穩定且形成一定的規模,企業的生產能力憑借前期打下的良好基礎而持續穩健增長,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由于國、內外煤炭市場容量的有限性、競爭者的制約性、煤炭產品本身不可長期儲存性等因素限制,決定了煤炭企業不可能無限制地追求規模經濟,企業為了謀求長遠發展,發展多種經營,實施“煤與非煤并重”的戰略。煤炭企業以煤為依托,開展煤炭的綜合利用和加工,如煤炭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發展煤炭深加工,延伸煤炭產品鏈;與煤炭伴生礦物的開發利用等。煤炭企業在穩定資源開采主業的同時,發展與煤相關的多元化產業,如煤電、煤鋼、煤焦化等。
在此階段,煤炭主業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增長是穩定的,煤炭企業發展其他非煤產業來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非煤產業是煤炭工業的一種替代產業。具體內容包括進行冶金、發電、機械加工、化工、輕紡、電子通訊、建材建筑、交通運輸、倉儲業、商業、飲食服務業、技術和信息咨詢、農業及各種養殖業等生產經營項目和服務項目。
3.1.4 衰退期
衰退期是自煤炭企業衰老到報廢為止的這一階段。在此階段,企業煤炭資源儲量逐年減少,開采條件惡化,同時,企業會面臨許多礦井陸續報廢的狀況。
3.1.5 轉型期
轉型期是企業真正走向非煤產業這個過程對應的階段,煤炭生產全面停止,非煤產業取代了煤炭生產。煤炭企業都面臨著新技術對煤炭技術的替代和全新產品對煤炭產品的替代。
根據上面的分析,煤炭企業在每個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特征,科技投入的重點自然也不相同,因此,針對不同階段就應該有不同的投入策略。
(1)在進入期階段,煤炭企業基本建設本身資金投入大,只有投入而沒有現實的產出。因此,煤炭企業應該合理分配資金,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資金資源,合理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投入到此階段的礦井設計和礦井建設方面研發上,使得煤礦在基建階段就為煤炭企業未來的技術競爭打好基礎,贏在起跑線上。
(2)成長期階段的科技投入主要偏向于生產技術和洗選工藝方面。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并且是有限的,企業應該加大開采工藝方面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煤炭資源回采率。清潔生產是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企業應該加快潔凈煤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研究。
(3)企業處在成熟期時,應該積極開展促進煤炭綜合利用和煤炭產業結構調整的更新技術研究,包括與煤炭相關的電力、建材、化工、新材料等學科的研究。調整科研活動的方向,使煤炭技術和非煤技術研究齊頭并進。
(4)在衰退期階段,許多礦井條件逐漸惡化,企業為了延長企業的壽命,需要攻克開采技術的難題,如深度開采技術。報廢礦井的利用和重新開發研究,是衰退時期煤炭科技的又一個新的重要的領域。同時,企業在這個階段還應該加強力度對非煤技術和非煤產品的研究。
(5)在轉型期階段,企業全力以赴開展對非煤技術的研究,以便企業順利過渡到其他行業。
[1] 石盛林,賈創雄.戰略管理:實踐、理論與方法——以企業生命周期為主線[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2] 黃榮平,邢志慧.煤炭企業不同時期發展非煤產業的對策[J].煤炭科技,2005(2)
[3] 彭曉英.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煤炭企業融資策略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4] 潘承烈.自主創新何以要以企業為主體[N].中國企業報,2006-1-10
[5]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2008中國煤炭企業100強發展趨勢分析[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8
[6] 于柏林,宋威等.國內外煤炭科技投入管理研究[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