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旭
(中平能化集團化工事業部,河南省平頂山市,467000)
受粗放型經濟增長的影響,我國煤炭平均利用效率只有29%,不僅資源浪費嚴重、運能不堪重負,而且環境容量難以為繼。與此同時,由于煤炭資源的粗放開發和低效利用,致使產業、產品結構單一,嚴重制約了煤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煤炭礦區面臨著節能減排和建設生態文明的巨大壓力。而發展循環經濟,走“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發展道路,已成為越來越多國家廣泛采用的資源高效利用方式。發展煤化工產業不僅利于發揮煤炭資源的更大效用,而且利于形成低投入、高產出、少污染和可循環的發展機制,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加資源貢獻率,加速煤炭企業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企業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面上提高競爭力。
近幾年來,煤炭企業的銷售收入大幅度提升,效益有了明顯提高,一大批煤炭大集團相繼出現,煤炭行業呈現了競相做大的發展態勢。但是,煤炭是初級產品,處于產業鏈的最上游,如果僅僅單一靠規模、拼產能的粗放式和外延式發展,煤炭企業長期形成的市場競爭力差、發展活力弱的成長性難題依然難以有效破解。煤炭企業要真正實現做大做強做久,打造百年長青基業,首先需要在產業定位上向“煤炭支撐非煤、非煤反哺煤炭”轉型。通過對產業鏈上下游生產要素進行合理的優化配置,依托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煤基化工產業,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拉長產品和產業鏈條,提高優勢資源的精深加工度和產品的附加值,不斷壯大產業規模。
中平能化集團圍繞建設全國重要、河南最大新型綜合能源化工集團的目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能源、化工發展并重,相關多元”的發展戰略,合理優化配置各類有形和無形資源,依托集團的區位優勢,豐富的煤炭、巖鹽、水等資源優勢,按照大型化、規模化的要求,加快煤炭資源轉化,延長產業鏈,擴大生產規模,致力于建設中部地區煤鹽化工基地,不僅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了主動,也加快推進了企業做大做強的發展步伐。
焦化是最成熟的煤化工之一,是聯系煤炭工業和冶金工業的橋梁。中平能化集團煤炭資源十分豐富,且煤種齊全,特別是焦煤資源優勢突出。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中平能化集團認識到建設符合國家產業和能源政策的現代焦化工業,不僅有利于發揮企業的資源優勢,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延伸產業鏈,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把污染消除在生產過程中,從而減輕對環境的污染,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中平能化集團通過資本運作、兼并重組和新建項目,穩步提升了焦炭生產規模。到目前為止,平煤集團已擁有了7家焦化企業,產量規模超過1000萬t,成為全國最大的焦炭生產基地。
煉焦的化工副產品焦爐煤氣、焦油、粗苯和硫胺,是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平煤集團在大力提升焦炭產能的同時,進一步加工這些煉焦副產品,煉焦產生的富余煤氣還供給平煤飛行化工公司生產尿素。通過對煤焦產業副產品的深加工轉化,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附加值,拉長了產業鏈條,還實現了煉焦污染氣體的零排放。此外,平煤集團通過煤焦油深加工,生產改質瀝青,以其作為生產超高功率石墨電極和炭素制品的重要原料,使平煤開封炭素廠實現了原材料國產化。開封炭素項目的建成,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4個能生產直徑500~700 mm的大規格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品的國家,解決了國內大電爐鋼鐵企業所需大規格石墨電極產品依賴進口的問題。
中平能源集團規劃,到2011年形成焦炭產能1400萬t;同時,不斷延伸煤焦產業鏈,在焦炭下游化工產品深加工上做文章,擴大煤焦油、粗苯等生產規模,做大、做強焦化延伸產業。同時積極實施煤氣化聯產、合成氨原料本地化,充分利用富余的合成氨變換氣生產甲醇、聯堿,使煤化工、鹽化工有機結合,發揮本地的資源優勢,提高資源利用率。
精細化工是生產精細化學品工業的通稱。專家指出,未來幾年,中國煤化工的主攻方向是綠色高新精細化工,當前正是大力發展精細化工的好時機。
近幾年來,中平能化集團先后并購重組了飛行化工集團、開封東大化工集團、開封精細化工廠、開封炭素廠、藍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此為基礎,利用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富余煤氣,構建煤炭—氣化—尿素、甲醇—精細化工產業發展平臺,打造煤化工產業鏈。平煤集團天宏焦化公司年產煤氣2.5億m3,除一部分自用外,供應城市煤氣6000萬m3;利用煤氣制氫2400萬m3,年實現銷售收入2400萬元;剩余6000萬m3焦爐煤氣,經城市煤氣管道輸送到飛行化工公司,通過投資1200萬元技改的我國第一套“焦爐氣非催化轉化制成氨原料氣”裝置,實現了以煤氣替代煤炭生產合成氨,年生產合成氨2.5萬t,綜合利用富余焦爐煤氣6000萬m3,節約無煙塊煤4.25萬t,降低制造成本700多萬元,實現了焦爐煤氣的綜合利用。
煉焦過程中副產品約220m3/t的焦爐氣,可用于制甲醇,(甲醇可進一步加工為二甲醚),也可用于燃氣發電。為此,平煤集團進一步發展煤焦產業鏈條,以煤炭氣化為起點,形成了煤炭—氣化—精細化工產業鏈,在現有80萬t甲醇產能基礎上,加快技改項目建設,提升甲醇及二甲醚產量規模,進軍煤基醇醚燃料新能源產業,做好化工產品深加工,延伸產品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利用甲醇生產丙烯腈、己二腈,解決尼龍化工原料問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中平能化集團規劃,到“十二五”末,建成全國最大的甲醇生產基地;建成世界先進、國內最大的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生產企業。在產業規模、經濟效益等方面實現大跨越、大發展,在全國化工領域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
平頂山地區煤鹽資源儲量超過2300億t,市區周邊有白龜山、昭平臺、孤石灘、燕山4座大水庫,常年保有庫容量25億m3以上。難得的煤、鹽、水3大資源伴生于一個地區,使平煤集團具有得天獨厚的發展煤鹽聯合化工的條件。目前,中平能化集團已擁有50.5億t的儲量,規劃以煤、鹽資源為基礎建設煤鹽化工基地,通過發揮煤化、鹽化、焦化、煤電等產業的共生耦合作用,集中利用資源,綜合產業布局,發展石油替代產品和精細化工產品。煤鹽化工聯合體,是中平能化集團開發利用豐富的煤資源、鹽資源,實現煤化工與鹽化工有機結合的獨特創造,中平能化集團依托集團300萬t鹽礦、120萬t真空制鹽、45萬t離子膜燒堿和43萬t PVC樹脂的現有產能,迅速提升產業規模,使中平能化集團煤化工產業的發展有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和美好前景。
中平能化集團規劃在2011年形成工業鹽120萬t、PVC樹脂50萬t、燒堿70萬t、聯堿30萬t、氯乙酸6萬t、氯化亞砜4萬t的產能,煤鹽化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60億元。
中平能化集團2008年實現營業收入681億元,實現利稅78億元,資產總額700億元,在2008年全國企業500強中位居第80位,中國企業效益200佳第92位。2009年,中平能化集團營業收入突破800億元,其中化工產業實現營業收入300億元,已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支撐力量。
煤化工不僅對煤炭資源有要求,而且對水資源、生態環境、生產技術、資金和社會資源配置條件等方面的要求也較高。中平能化集團根據產業鏈上下游關系及關聯度,統籌資源配置、完善產業體系,在依托集團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煤、鹽、石灰石、水、電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協調發展大煤炭、大電力、大化工、大物流,建設大型煤鹽化工基地,努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而使煤化工產業成為中平能化集團發展的重要的支柱產業。
發展煤化工必須切實改變發展模式,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增強科學發展意識,通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中平能化集團在煤化工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堅持“以能源、化工發展并重、相關多元”的發展戰略,把化工企業做大、做強、做精作為首要任務,延伸煤炭深加工產業鏈,轉變了過去單一的原煤開采發展模式,淘汰落后產能和落后生產工藝,大力開展節能降耗活動,鞏固和擴大了市場優勢,鑄造了新型綜合能源化工企業。
煤炭企業在實施煤化工項目時,必須充分考慮煤炭資源的有效利用。首先要選準項目,對經專家論證過的好項目,一定要做到成熟項目加快建設,儲備項目抓緊籌備。中平能化集團在加快煤鹽聯合化工產業園建設步伐的過程中,按照“突出優勢,回避風險”的原則,不斷加快項目的開發和建設,強化項目管理,做到了早籌備、早開工、早建成、早見效。
煤炭企業發展大化工產業,必須堅持資本運作、聯合發展。中平能化集團煤化工產業近年來呈現的加速度式成長,走的就是資本運作之路。中平能化近年來,先后重組、并購、控股了武鋼聯合焦化公司、首山焦化、京寶焦化、中鴻焦化等焦化企業,穩步提升焦炭生產規模。通過資本運作、聯合發展,使企業的資本結構多元化,完善了現代企業制度和法人治理結構;引進了大批熟悉煤化工生產工藝的熟練技術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為中平能化集團發展大化工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煤炭企業促進煤化工產業健康、快速大發展,必須強化專業化管理。2008年以來,中平能化集團積極推進管理體制改革,為更好地激活煤化工產業的生命張力,成立了化工事業部。化工事業部作為專業化公司,按照專業化管理、專業化服務的要求,精心策劃煤化工發展戰略規劃,實施煤化工安全生產,全面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為所屬化工企業創造優良的經營環境,提供快捷成長的土壤,推動化工企業以大育強、以強促大,將為中平能化集團向千億級能源化工企業、挺進世界500強做出更為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