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文 南通體臣衛生學校 226007
直觀教學法在《天然藥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張煒文 南通體臣衛生學校 226007
在天然藥物學教學中運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來創設教學高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天然藥物學;直觀教學;多媒體;板圖;實踐;語言
“教學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門藝術”。就課堂教學而言,它理應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本人現擔任高職藥學《天然藥物學》的教學工作,這一課程是將原教學計劃的《藥用植物學》和《生藥學》兩門課程進行了優化整合,成為藥學專業的一門主干課程。該課理論知識雖說不深,但內容眾多難記,要在有限的學時內及時掌握知識點,學生普遍感到難以接受。鑒于形象思維對感知事物的巨大作用,我認為在平時教學中要善于運用各種直觀教學手段來創設教學高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天然藥物學是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包括大量的植物形態特征、性狀特征及顯微特征等,通常這些特征在教材上僅是以文字或線圖的形式出現,不夠生動,學生理解上有難度。利用多媒體可以向學生展示豐富的實物圖片、flash或視頻,擴大課堂信息容量,直觀體現知識、技能的形成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介紹根的伸長原因時借助了flash動畫,通過動態的變化向大家展示構成根尖分生區的細胞具有強烈的分生能力,能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細胞會由一個分裂成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細胞數量不斷增加;而在伸長區中細胞能沿根的方向迅速伸長。就這樣,學生對根長度增加的原因有了更形象的印象。
利用傳統教學資源——黑板,在理論講授中配合教學內容邊講解邊繪板圖,形象直觀、層次分明、一目了然,既能幫助教師講清重點、難點,又能幫助學生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植物細胞結構理論教學中,針對學生對顯微結構缺乏感性認識的特點,做到邊講邊畫,植物細胞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是:細胞壁、細胞質膜、細胞質,細胞質中有細胞核、液泡、葉綠體、線粒體等。使教學內容由抽象、枯燥、難理解變得形象、生動、易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
天然藥物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必須做到理論、實踐相結合。尤其是對于一些重點、有代表性的常用藥材,在性狀鑒別方面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強理論灌輸,學生很有可能過目就忘。為此我們特別購進了一批生藥標本,利用可見、可觸、可嗅、可嘗的實物充實具體的教學內容,全面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近年來在藥材流通中通常會出現偽品、摻雜品等,我們也會根據該藥材的進展適當增添一些內容。例如人參,常見的偽品就有商陸、華山參、野豇豆、桔梗等,將它們混放在一起,通過直觀的比較請學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從而鍛煉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除此以外,我們還經常帶學生到周邊的藥店、中藥飲片廠進行現場直觀教學。
4.1 講解語言直觀教學
教師在講授教學內容時,可運用實時直觀、動態感強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突破時間、空間上的障礙,獲得實踐缺乏但必須掌握的感性知識。
例如,在講解飲片軟化過程原則——“少泡多潤”時,我會先請學生對“泡”組個詞,很多學生都會回答道“泡茶”、“泡飯”等,顯然何為“泡”——用液體浸物品。接下來請學生回憶曾經學到過的一首古詩《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中“潤”字準確而生動地寫出了春雨滋潤萬物,靜默無聲的特點。通過對兩字的比較,相信學生能夠理解“泡”用水量較多,“潤”用水量較少。
4.2 身體語言直觀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運用眼神、表情、姿勢、手勢等非聲音或非文字的語言行為來為教學服務。
例如,在講解葉片的腹、背面時,將整個軀干部分看成是莖枝,兩臂側上舉,手臂看成是葉柄,而手的部分看成是葉片——手心為向莖面(即為腹面),手背為背莖面(即為背面)。學生在聽講的同時看到教師實時的演示,自然氣氛活躍,枯燥乏味的內容就這樣被活化了。
為適應教學改革的發展,提高天然藥物學教學質量,我一直在不斷地總結經驗,希望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熟練地運用直觀教學法,充分發揮其輔助教學的優勢,積極優化課堂結構,努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培養具有高素養、高能力的新型人才的目的。
張煒文,女,南通體臣衛生學校教師。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