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濤 新密市國土資源局 452370
資源整合煤礦重組后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劉世濤 新密市國土資源局 452370
根據整合煤礦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整合煤礦改造與重組、發展方向建議及對策。
整合煤礦;問題;探討
小煤礦是我國煤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煤礦行業產量中約占30%,對保障煤炭供給起著重要作用,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國家安監總局自成立以來,立即采取了措施,要求加快對小煤礦的兼并、整頓、改造、提高。
(一)生產方式多、所有制形式多、組織管理模式多,構成了復雜的群體。其明顯特點為:生產方式以中小規模為主(礦井生產能力6萬噸/年到了15萬噸/年),且存在一證多井、多系統現象,生產經營分散,產、銷多不配套;管理結構以多元化為主,其中包括:省營、專營、縣營、集體經營(個體經營);經營形式有:跨地區聯辦、聯合、私人承辦、承包、租賃、轉包等;點多面廣單井產量大小不一,國有煤礦井田范圍內或周邊都有小煤礦。行政管理以縣、鄉(鎮)為主,縣級宏觀管理、鄉鎮微觀管理、企業直接管理生產。
(二)安全生產意識淡薄。主要是安全觀念和管理理念的問題,導致了生產、經營管理行為上存在急功近利,重生產重效益、輕安全輕生命。諸如:許多礦主受知識水平的限制,不懂得安全生產、不重視安全,只注重效益;多數煤礦礦工只重視賺錢而忽視安全,自主保安意識淡薄。
(三)安全生產基礎工作薄弱。主要體現在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不落實,管理混亂,安全技術裝備落后、安全欠帳多、職工素質低,安全管理機構以及規章制度不健全或形同虛設,缺少專業技術人員,缺乏有效的勞動組織等。
(四)違法生產現象嚴重。不少小煤礦超層越界、私挖濫采、無視法律、無視監管、抗拒執法現象嚴重,也因此引發了許多事故。
(五)低水平重復建設,盲目發展,嚴重污染環境。浪費資源是造成多數小煤礦“小、散、濫”,生產不正規,安全不規范,煤炭質量差的主要問題。由于小煤礦布局不合理,常常是依托大型礦井發展,與大礦爭奪資源的情況時有發生。
(六)回采率低,破壞和浪費煤炭資源嚴重。據調查,占整合礦井總數70%的小煤礦在開采中厚煤層時回采率僅有點5%~30%,嚴重地破壞和浪費煤炭資源。
上述問題造成的結果是小煤礦惡性發展,小煤礦事故頻發,財產損失特別是礦工傷亡損失慘重,社會和政治影響大。經過多年整頓關閉,我國小煤礦數量已從高峰期的8萬多處下降到目前的1.5萬處,減少了6萬處。近年來,從全國煤礦事故總體情況看,國有重點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國煤礦總死亡人數的14.7%,國有地方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國煤礦事故總死亡人數的13.6%,鄉鎮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占全國煤礦總死亡人數的71.6%。
以上數字和事實表明治理整頓、關井壓產,整頓礦業秩序、規范煤炭市場、實行總量調控、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改造提高至關重要。
從小煤礦管理水平過渡到國有大型礦井管理水平要經過脫胎換骨的艱難的分娩。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當前的現狀,必須從改革礦業體制著手,淘汰落后的生產力,引導建立依法辦礦、科學采礦、做到安全生產,依法經營、合理開采,實現小煤礦重組,促進中小煤炭企業健康發展。
(一)建立新型管理模式。小煤礦的重組,一是進行產權重組,實現股權多元化組合,搞股份制與股分合作制,實現小煤礦經濟上的改造聯合,促進煤礦的規模經營與技術進步;二是進行規模重組,擴大企業經營范圍。可能采取改組、聯全、兼并、承包、租賃、股分合作制、轉讓、拍賣等形式把中小煤炭企業搞活,并按照社會大生產的要求向“專、新”的方向發展,實現多元化經營。
(二)強化內部管理。實行“五統一”管理方式,即:統一規劃、統一開采、統一采購、統一銷售、統一結算。
(一)整合煤礦的發展方向
我國小煤炭企業將面臨新的挑戰。入世后,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后、成本高、產品質量較差的企業很可能被擠垮。因此,小煤礦必須進行結構調整,改造重組、規模經營。
1、推進結構調整。小煤炭企業應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以及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經營方法和發展戰略。
2、加快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目前我國小煤炭企業普遍存在低技術、高能耗、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等問題。因此,我國小煤炭企業的技術進步應以資本節約型和資源節約型為主。在此方面,我國小煤炭企業應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技術發展道路。小煤炭企業的技術進步不一定在技術上領先,而應更注重實效。
3、加大人力資本投資。入世后,我國小煤炭企業將面對人才競爭,如何吸引、培養、留住企業寶貴的人才,并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建立企業的創新機制和激勵機制,將是小煤炭企業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4、走集約化,規模發展的道路,重組小煤礦。鼓勵大型礦山企業積極扶持和發展中小企業,堅持把“抓大”與“扶小”結合起來。
5、確保中小煤礦企業健康穩定良性發展,經費來自中小煤礦企業每年上繳的稅金或管理費中提取。
(二)主要措施及對策
1、加強安全文化建設,提高企業全員的安全素質
“無知無畏”是煤礦事故多發的最危險的因素之一,因此應在安全基礎工作上下真功夫。
(1)宣傳普及安全法律和安全知識。倡導和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價值觀,營造“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輿論氛圍,使社會公眾自覺遵法守法,人人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也不被別人傷害。企業要通過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活動,諸如:安全月活動、百日安全活動、安全咨詢日、安全文化下基層、安全生產“礦區行”、安全知識競賽、安全論壇、報告會等系列活動,大力宣傳“安全發展”、“和諧平安”等先進理念,大力宣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大力宣傳安全責任制,依法治安、嚴格執法,“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法制觀念,搞好安全生產工作。
(2)建立學習型企業。要把經常性、自覺性與強制性相結合,進行安全教育和培訓。企業必須按照《安全生產法》的要求,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高危行業從業人員和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培訓和考核合格,并取得相應資格證書后,才能任職和上崗作業。把安全技能培訓納入整合小煤礦農民工上崗就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內容。安全教育要從基層抓起,在企業要形成一種學習的風氣,要樹立知識就是安全,安全就是效益的觀念,要建立職工的收入與安全學習成績及崗位技能掛鉤的機制,促進安全工作的根本好轉。
2、實行“董事長和五職礦長委派”,推動“三項改進”
要全力構建煤礦安全生產長效機制,一是整合后組建的新公司(煤礦)的一律由國有(地方國有)煤礦企業控股,董事長(企業法人)由國有企業出任并派駐。“五職”礦長,即礦長、生產礦長、安全礦長、機電礦長及技術礦長(總工程師)由國有(地方國有)煤礦企業聘任并委派,行使對煤礦安全生產的指揮權、管理權和監督權。二是推動“三項改進”,全面提高礦井抗災能力。在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安全生產落后局面的同時,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條件也進行全面改造,使安全管理水平有新的提高。
(1)推動科學防治的改進。要對整合煤礦的地質條件及水、瓦斯的賦存分布情況進行資料收集和綜合分析,初步劃定災害危險區域及防治對策,然后再進行科學的預測預報和安全評價。
(2)推動安全裝備的改進。對整合后的煤礦的提升、通風、供電、監控系統等方面主要設施進行技術改進,特別是瓦斯監測監控系統。
(3)推動采掘工藝的改進。取消落后的房柱式開采和巷采方式,采用正規的采煤工作面;全部用單體液壓支柱配“II”型鋼梁取代摩擦支柱;取消木棚支護和小于6m2斷面的巷道,改用工字鋼或“U”型鋼支護。
10.3969/j.issn.1001-8972.2010.18.008
劉世濤(1973-),男,河南新密人,助理工程師,本產,從事煤炭和礦產資源管理工作。
DOI:10.3969/j.issn.1001-8972.2012.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