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空
由亞洲能源論壇、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廣州嶺南國際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和金銀島 (北京)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0亞洲能源論壇年會于12月13~14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綠色能源·區域合作”。2010亞洲能源論壇輪值主席、印度工業聯合會全球能源與環境委員會主席、印度能源部前任部長蘇拉戌·帕拉胡 (Suresh Prabhu)在論壇上表示,亞洲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未來將成為全球新的能源消耗中心,加強亞洲地區各國之間能源領域的合作與創新是應對亞洲能源問題、走上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
14日上午的開幕式由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主持,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春洪、國際能源署代表 Kat Cheung、殼牌集團亞太區事務副總裁Marc Garriss、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派駐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路耀華、美國能源部副部長代表宋真真、中國國家開發銀行規劃總監馬成全、菲律賓副總統辦公廳主任Benjamin Gerardomartinee Jr.、國務院中央重大企業監事會原主席謝鐘毓在論壇上分別進行了精彩演講。
此次論壇下設3個分論壇,分別是“2010亞洲能源論壇嘉賓交流會”、“亞洲及中國石油市場發展趨勢、挑戰及對策”、“光電產業合作與發展”,為亞洲與世界各國政府以及石油、煤炭、電力、可再生資源等領域的企業領袖、專家學者等提供了對話、研討與合作的機會,以便進一步促進亞洲乃至世界范圍的能源發展。
在14日下午的“2010亞洲能源論壇嘉賓交流會”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戴彥德表示,中國將通過差別化的能源價格手段來調節能源需求結構,提高新能源的使用比例。戴彥德預計,未來10年,非化石能源將占中國總能源消耗的15%,其中核電的裝機容量要達到8000萬 kW,水電要達到4億kW。
在全國煤炭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煤炭司司長方君實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煤炭產量的天花板將在37億t左右。這是我國官方首次公開公布煤炭產量的上限數值,這意味著未來5年內國內煤炭產量將只有5億t的增長空間。方君實指出,目前測算下來,“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煤炭需求將在38億t左右,無法滿足需求部分將用進口資源補充。業內專家表示,就煤炭產量上限設置具體數量的想法并非首次。在2003~2004年期間,國家發改委也曾提出過,到2020年國內煤炭總產量要控制在30億t以內。但是這一數字在2009年末就被突破了。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表示,這個目標應該是號召性的、指導性的,而不要變成嚴格控制性的。李俊峰強調,能源應該適應經濟的發展,而非讓經濟發展適應能源。除限制產能外,此次會議還明確給出了煤炭企業重組的具體方向,即到2015年形成10個億噸級、10個5000萬噸級特大型煤炭企業,全國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達到75%以上,千萬噸級煤礦達到60處。
日前從國家發改委獲悉,針對目前煤炭價格上漲過快、部分地區電煤偏緊的問題,國家發改委要求煤炭行業加強行業自律,穩定市場價格,嚴格履行合同,不得限制煤炭出省,努力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在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召開的部分省份煤炭生產工作匯報會以及國家能源局召開的全國煤炭會議上均要求煤炭行業加強行業自律,穩定市場價格。據價格主管部門有關人士介紹,目前,國內煤炭企業利潤過高,高煤價導致火力發電企業經營困難,迫使部分煤炭用戶從國外市場進口煤炭,而巨額進口帶動了國際煤炭價格的上漲。據了解,煤炭價格上漲過快有人為的因素。當前,煤炭資源整合是好事,但一些地方政府對煤炭銷售的控制在加強,煤炭出省需要地方的“路條”才能放行。上述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煤炭生產仍存在個別地區開發秩序較亂,超強度、超能力生產,小煤礦生產供應不穩定等問題。為此,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國務院和有關部門關于推進煤炭結構調整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兼并重組、小煤礦機械化,加強煤炭生產許可監管,規范生產秩序,堅決完成2010年煤礦整頓關閉等各項任務。
日前,在第二屆煤制烯烴經濟技術研討會上,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一位高層人士表示,根據國家有關發展規劃 (草案),計劃到2020年我國煤制烯烴產業將形成生產能力1000萬t/a。按照該規劃實施投資潛力巨大,需要投資2500億元。他表示,目前我國煤直接液化、煤間接液化、煤制甲醇/二甲醚、煤制烯烴 (MTO/MTP)、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氣、IGCC等技術路線的項目,均已建設大型示范工程,隨著項目逐步投產試車,經過實踐驗證,將具備推廣應用條件。上述高層人士表示,我國已將煤化工納入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煤炭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中,明確提出要穩步推進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設。大型化、基地化、專業化建設經營模式將成為目前煤化工發展的趨勢。此外,他還表示,2010年,將新增甲醇生產能力近860萬t/a、新增煤制油生產能力148萬t/a、新增煤制烯烴生產能力155萬t/a。該人士表示,我國已成為甲醇生產和消費增長最大的國家,目前在建裝置、批準待建、計劃建設的能力合計為5721萬t/a,如果這些項目能全部實施,將接近全世界目前的總生產能力。他表示,2010年我國的甲醇產能將達到3720萬t,按85%開工率測算,屆時產量將達到3160萬t??鄢齻鹘y消費1070萬t和甲醇汽油245萬t,生產DME消耗430萬t、甲醇制烯烴消耗515萬t,仍有900萬t富余。他認為,我國甲醇市場有供過于求的趨勢,發展甲醇制烯烴可以有效拓展下游產品鏈,實現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產業的延伸。
在2010中國新疆煤制天然氣/煤層氣 (國際)高峰論壇上,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經營管理部主任李良表示,預計到2010年底,我國新增煤層氣建設產能將達到35~42億m3,新增產量將達到15~20億m3/a。2009年,我國煤層氣建設產能為27億m3,產量為10.17億m3。李良透露,“十二五”期間,國家確定了煤層氣兩個主體流向:一是“西氣東輸”,鄂爾多斯盆地產氣通過聯絡管線就近連接到大型天然氣管道,將西部煤層氣輸送至華東地區;二是“沁氣南下”,沁水盆地產氣通過建設南下輸氣管道工程,將北部煤層氣向南輸送至中部地區。煤層氣主要目標市場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區,向南到達丹江口地區,特別是“南水北調”中線周邊地區。李良表示,今年在建長輸管道有2條,分別是端氏—晉城—博愛和晉城—長治,主要集中在沁水盆地南部煤層氣田及附近地區,總設計輸氣能力為15億m3/a,預計將于2010年12月份建成。除了通過管道供應市場外,在產氣區及附近建立了5億m3/a生產規模的液化煤層氣 (LNG)、2億m3/a生產規模的壓縮煤層氣(CNG)項目,煤層氣對湖北、湖南地區市場調峰作用逐漸顯現。他表示,預計2010年底,已報審和即將報審的新增煤層氣探明儲量1000億m3可獲批。屆時,累計新增探明儲量將達到2779億m3以上。
日前,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與俄羅斯副總理謝欽在圣彼得堡舉行中俄能源談判代表工作會晤。雙方就全面加強中俄能源合作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了許多重要共識。王岐山表示,中俄能源談判機制建立2年多來,兩國能源合作正日益向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合作的方向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中俄原油管道將于2011年1月1日正式供油,中俄天津煉油廠項目進展順利,田灣核電站3、4號機組完成商務談判,今年中國自俄羅斯進口煤炭有望超過1200萬t,跨境輸電線路等電力合作進一步拓展,天然氣合作穩步推進。中俄能源談判機制大大提升了兩國能源合作的水平。
為了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轉讓行為、推進礦業權審批公開透明,確保礦業權市場交易公開、公平、公正。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關于建立健全礦業權有形市場的通知》,要求各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于2011年3月底前建立省級礦業權交易機構并投入運行。從2011年4月份起,礦業權轉讓項目必須在礦業權交易機構中公開交易。即轉讓人和受讓人在交易機構的鑒證下進場簽訂轉讓合同,礦業權轉讓人、受讓人的主要事項要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方可辦理登記手續。對于2011年3月底前的礦業權轉讓項目仍然按照原有規定執行。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開發管理司官員表示,鑒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國家并沒有制定統一的收費標準,由省級部門進行制定。需要說明的是,交易機構收取的交易服務費屬于經營性工本費用,用于與市場服務有關的加強交易管理、維護交易雙方合法權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方面的支出,不應作為政府財政收入的來源之一。
從第十七批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授牌大會上獲悉,中煤礦建集團技術中心順利通過認定,成功捧牌。這標志著我國煤炭建設系統首個國家級技術中心正式在該集團落戶。近年來,我國的煤礦建設逐漸向1000m以上深井、超大直徑井筒、特大型礦井等方向發展,地質條件日益復雜,地壓、地熱、水害、瓦斯等高風險因素逐漸增多,煤礦建設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攻克相關技術難題、實現產業技術升級已成為煤炭建設行業的重要任務。中煤礦建集團不僅是國內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普通法鑿井、凍結法鑿井和鉆井法鑿井能力的礦山建設企業。同時,還擁有目前國內煤炭建設系統唯一的國家工程實驗室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礦建核心技術上優勢明顯。據了解,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由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總局聯合對符合申報條件企業技術中心進行審查,確定認定結果。中煤礦建集團憑借雄厚的科研實力和創新實力,在申報過程中,一次通過審查成功獲得認定。
日前,國家973計劃課題技術方案審查會在北京舉行,兗礦集團公司“煤轉化過程化學與工程基礎研究”課題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專家論證。此次是兗礦集團公司首次承擔實施國家973計劃,爭取到國家科技資金支持250萬元,實現了承擔國家最高研究水平科技計劃零的突破,成為兗礦集團承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的又一個里程碑。該課題具體由依托兗礦集團公司建設的“煤液化及煤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實施。該實驗室以煤液化及煤化工技術的基礎和應用、中試實驗驗證、工業放大與示范為研究方向,擁有各類實驗儀器及設備近百臺 (套),建有5000 t/a低溫煤間接液化中試裝置、5000 t/a高溫煤間接液化中試裝置,以及100 t/a煤間接液化催化劑生產裝置。該實驗室堅持產學研聯合創新高水平發展模式,與清華大學等10余所國內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目前,該實驗室已完成國家“十五”863計劃1項,正在實施“十一五”863課題3項;完成發明專利申請40項,獲得授權專利25項,為該集團公司制定實施“十二五”產業規劃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
2010年12月6日,由中國煤炭機械工業協會、中國煤炭城市發展聯合促進會主辦,三一重裝承辦的第三屆中國煤炭工業機械化發展論壇既煤炭救生設備與薄、中厚煤層采煤技術交流會在沈陽舉行。本次論壇遍邀業內權威人士,以“安全·創新·責任”為主題,圍繞“薄、中厚煤層采煤技術”、“安全救生技術”、“成套技術”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研討。
與會期間,三一重裝全面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生產的多個系列煤炭機械產品,其中礦井救生系統引起了煤炭企業人士的強烈興趣。三一重裝礦井救生系統包括井下和地面救生系統。井下救生系統包括避難硐室、移動救生艙和履帶搶險車;地面救生系統包括千米深孔鉆機、救生通道、升降救生艙和履帶吊車。目前,三一重裝是行業內唯一擁有救生全套設備的廠家。
作為本次論壇重要議題的薄、中厚煤層開采技術同樣受人關注。刨煤機是最適合于薄煤層開采的設備,三一重裝自主研制了國內首套刨煤機組,該機組是目前最適用于1.3m以下薄煤層開采的自動化刨煤機成套設備,可實現5000 t以上的日產量,產生的粉塵量低,且不需要操作人員隨設備行走,可實現遠程自動控制,符合安全高效的標準,打破了國外廠商的壟斷局面,填補了國內空白。據了解,該機組在鐵煤集團進行工業性試驗以來,性能穩定、運行良好。
(責任編輯 宋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