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捷 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 230088
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我國科技社團組織迅猛發展,各類學會組織紛紛成立,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這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獲取新興理論知識、先進技術成果和信息以及發表學術見解、探索研究動向、啟迪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的機會。學會開展學術交流常用的方式是召開學術會議和編輯出版期刊。前者受時間、地點和人數的限制,后者則不受限制,可以持續不斷地進行,因此,期刊也被譽為永不閉幕的學術會議。
學會辦刊和出版社、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等單位辦刊不同,學會辦刊擁有獨特的優勢和豐富的資源。筆者以先后在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壓力容器》期刊和流體工程分會《流體機械》期刊從事辦刊工作的體會,對如何發掘利用學會辦刊資源進行探討。
稿件是辦刊的物質基礎。有了豐富的稿件,才有選擇優秀稿件的基本條件,才能保證刊物的質量。廣辟稿源是刊物的重要任務。學會蘊藏著豐富的稿源,主要表現在:
學會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召開學術會議,每次會議從策劃主題、確定主旨報告到印發論文征集通知,都有嚴格的程序和規范化要求。主旨報告是學術會議的精品之作,它體現了科技發展的先進性和前瞻性,為行業技術進步和學科發展指引方向,是期刊的重點稿源;會議論文反映了各方面的成果,如重大科技攻關、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創新項目、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工程實踐經驗、標準規范制修訂和發明專利等,具有指導借鑒作用和實用性。這些論文由學會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對其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都提出了具體的意見,而且對論文的文字敘述、書寫格式、單位使用、圖表配置、文獻引用、中英文摘要等也作了規范化的審查,這就為期刊從中選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條件。由于學會每年都要主辦多種形式和不同層次的學術會議,如年會、專題會、討論會、座談會、論壇、沙龍等,交流宣讀大批論文,學會的辦刊人員可以自由地參加會議,通過聽取論文的宣讀和討論,了解論文的學術水平和應用價值,有助于準確地從中選取稿件,通過會上會下的采訪,結識專家作者,掌握行業動態和需求,跟蹤和發掘組約稿線索,從而減少盲目性,有利于提高組約稿的成功率。
學會由于縱橫聯系方便,能將優秀科技人才聚集起來,組成科研攻關團隊,引領行業參與承擔國家級重大課題,通過聯合攻關和協同作戰,取得重大的科研成果,學會期刊可以最快最先獲得這些成果的科研論文,這些高水平高質量的原創論文在學會期刊上發表,極大地提高了期刊的質量,這條獲取原創稿件的途徑是學會辦刊獨占的優勢。例如: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壓力容器分會運用團隊力量,參與承擔國家863計劃、97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石油化工、能源、電力、航空航天等部門的幾十項重大課題,取得大量重要的科研成果,撰寫了一批科技論文,學會刊物《壓力容器》也由此最先獲得了大批原創稿件。
學會擁有大量的各類會員,這是學會賴以存在的基礎,也是學會刊物的忠實讀者,他們視刊物為自己的學術活動園地,為期刊工作的積極性很高。其中,高級會員是學術活動的骨干,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是撰稿的重要力量;團體會員是學會活動的基本隊伍,其聯系人擔負著推薦稿件和提供組約稿線索的任務,在期刊的組約稿工作中起著重要的組織作用;在廣大的個人會員中,最為活躍的是青年會員,他們處在科研生產第一線,實踐經驗豐富,創新思維活躍,寫稿和投稿熱情高,是學會辦刊最寶貴的潛在資源。
編委會是期刊的學術領導機構,主要任務是指導編輯部把握辦刊方針和選題報道方向,審閱、推薦或撰寫稿件,監督期刊質量并提出改進意見。學會期刊編委會和其它編委會相比,特色更加鮮明,更能體現專家辦刊的路線,例如:學會期刊可以不受地區、部門和系統的限制,跨地區跨部門跨系統跨學科地自由選聘編委,便于編委會內專業配備齊全,各個領域都有編委把關;學會熟悉掌握了解各個專業方面的知名專家和高層次人才,為遴選編委提供了最有利的條件,特別是通過學會出面,可以邀請到從事邊緣學科、交叉學科研究的專家擔任編委;學會期刊編委會是學會下設的組織機構,人、財、物都有充分的保證,與學會內的其它組織機構橫向聯系方便,在學會的統一管理下,能正常開展工作。
審稿是辦好期刊的關鍵。如何從大量來稿中篩選出優秀稿件,僅靠編委會和編輯部是遠不夠的,必須發動群眾,依靠專家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在編委會之外,再組建一支專門從事審稿的專家隊伍,任務是協助審閱稿件,人數要多,分工要細,他們是某一方面的專題專家,通過網絡系統實現高效、快速、準確地程序化管理。由于學會擁有網絡系統和專家庫,可以為學會期刊組建審稿專家隊伍提供各種方便條件。根據筆者實踐體會,審稿專家隊伍應包括各種類型的專家,大致有:(1)重大課題負責人;(2)學科帶頭人;(3)資深教授和專家;(4)工程設計專家;(5)工藝制造專家;(6)企業研發專家;(7)標準法規編制人員;(8)情報信息專家;(9)綜合管理專家;(10)特殊研究人員等,這樣,充分發揮每個專家的特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大大地提高期刊的質量。
在學會對外交流活動中,交換期刊是經常性工作。通過交換期刊,不僅可以了解對方的科技水平和研究動態,尋求科技合作研究的課題,而且還可以和國外專業學術團體及專家學者建立聯系,通過他們的推薦和宣傳,使期刊的影響面不斷擴大,為爭取進入國際期刊檢索系統創造條件,促進期刊走向國際化舞臺。例如:筆者所在的《流體機械》期刊,通過和日本流體機械學會、韓國流體機械學會、英國流體機械研究集團(BHRG)和德國德荷瑪(Dechema)化工設備集團等建立的期刊交換關系,使中國流體工程學會的《流體機械》逐步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其影響力不斷擴大。
學會作為對外交流的重要渠道,具有很多優勢,如經常組團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考察活動,在國內主辦或承辦國際性學術會議,邀請國際知名專家學者來華講學或專題交流,學會派專家在國際性學術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組織和支持會員參與國際科研合作項目,選派會員參加國外對口專業的培訓活動,與海外華人科技團體開展聯系和交流,與華人學者建立個人友誼等,在這些涉外活動中,學會期刊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開展國外組約稿和審稿工作,同時還可以了解和掌握國際上通用的論文書寫規格要求,這對于提高我國期刊的國際化程度是十分有益的。
學會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轉移社會職能的主要承接者,具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和社會公信力。學會作為一種無形資產,在社會上已顯現出品牌競爭力。學會期刊作為展示這種能力的一個窗口,對廣大讀者和作者有很強的吸引力。作者通過學會期刊發表文章,得到同行的認可,被讀者所摘引,社會則賦予其相應的榮譽和地位,甚至與獎勵、晉升、職稱等直接掛鉤,作者所追求的是期刊品牌,越是品牌期刊,品牌效應越顯著,對讀者和作者的吸引力也越大。因此,學會辦刊可以充分利用學會的品牌資源,大大提升自身的品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