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桂菊 云南省宣威市務德鎮一中 655416
信息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討
丁桂菊 云南省宣威市務德鎮一中 655416
文章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方法作了探討,總結了將信息技術和中學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優化課堂教學的一些方法和經驗,及其取得的效果。
信息技術;中學語文;課程整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的普及,不僅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給教育帶來了一場新的而且深刻的革命。“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渠道”,把握好45分鐘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尤其重要。在過去的教學中,黑板是我們使用最廣泛的輔助工具之一,但黑板的短處是難讀難寫,浪費時間,而且教師在書寫時不得不背對學生,從而失去了對班級的控制和與學生的目光交流,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有效彌補了這些不足,還能利用圖形、圖像,文體、聲音、動畫來刺激學生的感官,通過生動的畫面,悅耳的聲音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因此信息技術成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且正顯示出它的優勢。[1]
當前各國開展信息文化教育大致存在下列兩種方式:(1)采取獨立開設專門的信息技術課程的方式,按照信息技術的知識結構,系統地加以講授,如信息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以及相關的學科知識等。(2)將信息技術中可供教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合理平順的置于各學科教學中,將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過程緊密地結合起來,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開展信息文化教育。就世界潮流而言,像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新加坡等國都不再單獨開設信息技術課程,而是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方式進行信息文化教育。但在我國目前的情況下,仍把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是符合國情的必然選擇,將來的發展,還是要取消這門課程,這是因為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展以信息文化為本位,不利于學生的真正的信息文化觀念的形成。2000年11月,我國教育部在《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的文件中,明確提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它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到其它學科的學習中”。從而第一次從政府的角度提出了“課程整合”的概念,并引發了從政府到民間,從幼兒園、中小學一直到高校的全國性的課程整合熱。由此看出,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具有雙向意義:一方面是“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以達到推動學科教學改革的目標;另一方面是“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用這種模式來實現信息文化教育的目標即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2]
(1)通過多媒體再現教學內容中的場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是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因、內在力量。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只有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學習質量。對于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形象生動,體裁多樣,具有較強的文學欣賞和藝術品位。而多媒體教學以視覺、聽覺為出發點,具有界面內容生動、動態呈現、信息量大等特點,運用多媒體結合中學語文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從教學中“文本內容”到“體驗內容”的轉化;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模擬和再現各種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景,創設與教學場景相關的氛圍,有利于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
(2)通過多媒體視頻教學,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知識視野。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恰當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語文課堂教學,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充分發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入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擴展學生的語文視野。
(3)通過多媒體的聲音教學,有利于學生提高語文課程的聽讀能力。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容。因此,聽讀能力培養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誦讀能力的培養,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還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欣賞及審美能力。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烘托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聲情并茂地讀書。多媒體播放的朗讀聲音,清晰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讓學生跟著練習朗讀,有錯誤之處再加以糾正,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如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把教學內容中優美的意境、生動的語言、豐富的情感融于一體,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多媒體教學以形、聲、色、情的優勢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3]
在學科教學中,由于網絡資源的浩繁,即時的利用網絡信息會使信息處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可預知性。因此,我們可以預先建立開放的學科教學資源庫。先將學習資源分類處理,存入自己的電腦,然后將資源庫設為共享,并根據學習的需要不斷充實。語文學科可以建立文學名著、名家名作、閱讀與理解、習作與表達、課件與教案、練習與評價等分類資源庫。
3.語文論壇和作文天地的建立
在老師的指導下利用asp技術建設語文論壇和作文天地。在語文論壇中我為班級每個學生都注冊了用戶,學生可在里面發表文章進行討論。論壇目前建立了語文研究和作文天地兩大分類,語文研究以課文為單位分版,學生瀏覽完有關資料后可在相應課文論壇提問、討論;作文天地包括自由作文和作文訓練,學生可在自由作文中發表自己平時的練筆,在作文訓練中按訓練要求完成寫作訓練,學生可互相瀏覽文章并提出意見,隨時進行修改。論壇還有用戶等級功能,學生發表一定數量的文章可以上升一個等級,起到了激勵作用。
總之,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的多種學習渠道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使學生變得生動有趣,提高了學習效率,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不斷改革,必然會給學科教學的組織架構、教學方法與模式帶來巨大的沖擊。教師的創造天賦和設計天賦將會得到完美的發揮。在學科課程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已經組建成為教師的主角行為,但是,目前大多數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主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科教學中的演示工具,學科教學對信息技術的依賴程度很低,還處于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最低層次。現實的學科教學實踐還沒有真正意義上與信息技術予以整合,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我們完全相信,信息技術將會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的手段,而且將成為人們學習的主要途徑。當然,學科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整合還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教育工作者結合教學實踐不懈的努力研究。[5]
[1]龍韻.淺談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體會.科技創新導報.2009 NO.33:136
[2]張春燕.淺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科技創新導報.2009 NO.31:225-227.
[3]羅梅.大學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現狀與思考.成功(教育).2009年第11期: 166
[4]袁利燕.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現狀、瓶頸及對策.中小學電教.20077-8:88-90
[5]殷義衛.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的方法初探.http://www.docin.com/p-1607192.html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