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愛 河南省衛生學校 455000
加強基礎能力建設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張淑愛 河南省衛生學校 455000
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 是職業教育規模擴張和質量提高的重要基礎[1]。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是黨中央、國務院為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做出的一項重大的決策,加強中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特別是師資隊伍建設、實訓室建設和課程建設,才能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能力素質和培養質量。
中職學校;基礎能力建設;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
目前困擾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是中等職業學校十分薄弱的基礎能力與國家及學生對職業教育較高需求之間的矛盾[2]。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全省職業教育會議精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我校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勞動者為目標,加大基礎能力建設力度,積極探索和實施教育教學改革,特別是在學生技能培養方面大膽嘗試,取得了較好效果。
師資隊伍建設是學校基礎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學校通過人才引進、在職培養、職稱晉升和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實施“百萬人才工程”,培養引進人才 近年來,學校投入100余萬元用于人才隊伍建設,提供優惠條件引進人才,鼓勵在職人員學習提高。從國內重點高校引進研究生、本科生56人,在職培養博士、碩士42名。目前學校專兼職教師中具有博士、碩士學位者已達64名;實訓指導教師95%以上為本科學歷,6位具有碩士學位。
2.實施高級講師分級管理、特殊人才津貼制度,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學校現有正、副高級職稱5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省、市管專家、學術技術帶頭人、學科帶頭人、省骨干教師等26人。充分發揮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學校在充分調研基礎上,分別出臺了高級講師分級管理方案和特殊人才津貼發放暫行辦法,將高級講師分為四個級別,特殊人才也分為不同層次,制定相應的年度考核目標,每年一考核,動態管理,達到不同級別給予相應補貼。兩項制度的實施,激勵了在職高層次專業技術人員教學科研的積極性,培養了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建立了一支高水平的專家隊伍,推動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
3.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 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建設一支業務素質高,教學能力強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學校專門出臺了《青年教師培養方案》,對青年教師實施結對培養,建立導師制,選派優秀教師實行傳幫帶;落實校領導、科室領導、教研室主任三級聽課制度;開展公開課、示范課、聽取青年教師匯報課;有計劃安排青年教師到醫院參加實踐活動;在青年教師中開展優質課競賽、課件制作比賽、愛崗敬業演講比賽、普通話比賽、實踐操作培訓與考核、教學文件書寫評比、教學基本功比賽等,以比賽促學習、促提高。一系列措施的落實,使我校逐漸構建了一支師德高尚、師能過硬、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4.實施分配制度改革 學校實施了分配制度改革,教師課時補貼與完成課時數量和質量掛鉤。根據專家和學生評教,將課堂教學質量分為一、二、三、四級,分別執行不同課時補貼標準。特別是實驗指導教師分配改革,打破了過去上不實驗課一個樣、上多上少一個樣的“大鍋飯”局面,實驗課多少直接與津貼分配聯系,承擔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實驗開出率和實踐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實訓設施、實訓條件是培養學生技能的重要物質基礎,實訓室建設是學校基礎能力建設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學校以“重點專業、重點學科、重點實訓室”建設為重點,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全面加強實訓室建設。
1.專家指導,科學論證,長遠規劃 學校堅持校院(企)聯合,成立了護理、口腔醫學2個專業專家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省內外知名專家為指導委員會委員,定期召開專業建設研討會,根據專業建設需要,參照高校實驗設置,對實訓室建設進行科學論證,制定長遠規劃,分期實施。
2.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訓設備配置學校在經費緊張情況下,堅持優先考慮實訓教學投入。除上級部門專項建設經費外,學校每年投入100萬元,直接用于購置實訓設備。目前,學校實訓室、標本陳列室、準備室已達50余個,實訓儀器、教學模型已達到或接近國內同行先進水平。
3.打破學科界限,資源優化共享,充分發揮實訓設備作用 根據教學需要,打破原有學科界限,相同相似設備統一調配,校內資源共享,成立了基礎護理實訓中心、臨床護理實訓中心、口腔實訓中心、機能實訓中心、形態學實訓中心、檢驗實訓中心、解剖實訓中心、中醫實訓中心共8個實訓中心,進一步提高了設備得用率,保證了各項實訓教學的順利開展。
近年來,學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認真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改革與創新,從“教、練、考、賽”四方面著手,不斷完善實訓教學。
1.改革教學方法 根據學科性質,教師探索出不同教學方法。如:臨床學科的“角色內化教學法”,由學生模擬病人、家屬、醫生、護士等,提前進入“實戰”;形態學科的“發現教學法”,讓學生在標本上觀察、發現,在教材內再尋求答案等。
2.創新教學模式 將教室與實訓室有機結合,創設仿真的職業環境,努力營造學中做,做中學的職業氛圍。
3.開展“三練”“三考”“三賽”活動“三練”即實訓課堂練、課外開放實訓室練、實習前強化練;“三考”即實訓課當堂抽考、期末技能單列考、實習前過關考;“三賽”即參加班內技能競賽、學校賽、省市賽;以賽促練,以考促學。根據專業特點開展專項訓練,如“形體訓練月”、“禮儀訓練月”、“技能練兵月”等,強化技能訓練,營造重技能、比技能的良好氛圍。
通過加強基礎能力建設,推進教學改革,學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逐漸探索出一條有效途徑,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教學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穩步提高。
[1]穆謙遠.加強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擴大規模,提高水平,突出特色,努力實現全省職業教育的新發展.西北職教.2007,5:6.
[2]王鍵.加強中職基礎能力建設.教育與職業.2009,34:6.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1.140
張淑愛,女,1982年畢業于河南醫科大學醫療系,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現任河南省衛生學校副校長、主任醫師、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教學管理、醫學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