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爽 吉林醫藥學院藥學院 132013
臨床藥學發展與藥學人才培養的思考
陳 爽 吉林醫藥學院藥學院 132013
分析醫療衛生體制轉型中臨床藥學面臨的挑戰,正確認識目前高校臨床藥學人才培養上存在的不足,明確改革高校臨床藥學專業教育,為祖國的醫療事業輸送更高水平的臨床藥學人才。
臨床藥學; 教育改革
醫院藥學是指研究醫院的藥品供應、藥學技術、藥事管理和臨床用藥的一門學科。包括藥品的調劑、調配、制劑、臨床藥學、藥物研究、藥品檢驗與質控、藥物信息、藥學的科研與教學、藥學人才的培養和藥學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等[1]。它是一門嶄新的學科,將在未來的醫療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臨床藥學是現代醫院藥學實踐中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它是指隨著醫學事業的快速發展,臨床上對藥學提出了提供更高層次服務的要求,于是以“臨床醫學”和“藥學”相結合的臨床藥學應運而生。本文將從我國醫院臨床藥學發展現狀為切入點,著重討論目前國內臨床藥學教育改革問題。
臨床藥學是一門綜合、全面、系統的工作。我國臨床藥學起步較晚,目前僅北京、上海等大省市地區的大醫院在逐步開展,而其他大部分地區的臨床藥學工作情況不容樂觀。藥劑科是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的載體。然而,目前藥劑科人員90%以上的工作花在藥品供應環節上,如藥品采購、招標、保存、分發等。相對屬于技術含量較低的保障性工作,廣大藥師沒有參與到臨床藥學服務中來,臨床用藥完全是醫師的行為,這顯然滿足不了現代醫學對知識多元化的要求。究其深層次的原因(1)重視程度不夠:大多數醫院長期受“重醫輕藥”的觀念影響,藥學工作重生產采購,忽視藥師臨床治療作用。(2)人員素質低:醫院從事藥學工作的人員學歷及職稱參差不齊,加上長期繁雜的事務性勞動,已經不愿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導致醫學知識和臨床實踐技能相對貧乏,對臨床藥物治療方案的選擇和評價能力偏低,藥師與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不協調等等。
目前,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醫藥學領域對臨床藥學工作越來越重視。首先它促進藥物合理利用,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其次,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特別是能夠預防某些藥源性疾病的發生。一方面病人疾病得以減輕或治愈,解除病人痛苦;另一方面杜絕不合理用藥,節約藥物資源,降低醫療費用,減輕不必要的經濟負擔[2]。
新的醫學模式認為:醫院藥學已經開始走向臨床藥學服務的新階段,由傳統的被動發藥走向主動服務。臨床藥學是以“病人為中心”,提供安全、合理、有效的藥物治療。包括:(1)門診性工作:醫生處方的審核與評價、門診病人用藥咨詢、門診病人隨訪、病人出院后用藥指導等。(2)臨床性工作:臨床治療咨詢與查房會診、住院病人的用藥觀察、藥物不良反應監察與鑒定、藥代動力學研究等。(3)研究性工作:新藥療效評價、新制劑開發、新藥臨床評價方案制定、編印藥學簡報等。可見,臨床藥學工作作為醫院藥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勢和方向,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對于保證臨床藥物診療服務、提高醫療整體水平、保護醫藥資源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對臨床藥師的專業知識與臨床經驗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具有全面的藥學知識基礎上,還要求懂臨床懂應用,為患者提供既節約費用又有良好效果的治療方案。
2010年,我國已有207所高校開設了本科藥學教育。經過多年藥學人的共同努力,高等教育為祖國培養出了無數的藥學人才,為醫藥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藥學專業是培養具備藥學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能在藥品生產、檢驗、流通、使用和研究與開發領域從事藥品生產、分析鑒定、營銷管理、臨床合理用藥及新藥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的高級藥學技術人才。傳統的藥學教育培養的是廣對口的綜合人才,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專業分工越來越細,過于寬泛的培養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于是對藥學工作提出了不僅“全”更要“專”的要求。
筆者根據資料和現實分析,對臨床藥學的人才培養目標予以以下解釋:具備扎實的藥學和醫學基礎理論知識,了解臨床研究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臨床用藥的選擇、分析、指導等。根據現代醫院實際需要可以將臨床藥師分為 :(1) 應用型:著力培養醫患溝通、藥物應用、藥物咨詢等能力。(2) 臨床型:主要從事臨床診療、用藥指導及監督等工作,培養藥物合理應用、個體化給藥方案的制訂、疑難病例討論等技能。(3) 科研型:主要從事科研與創新工作,與臨床各科合作開展各種有關藥學科研課題的研究,以及新制劑、新劑型的研制等[3]。針對不同的執業需要,進行有目的培養,不僅為社會造就高素質的藥學人才,而且拓寬了高校藥學學生的就業渠道,真正發揮教育的最大社會價值。
我國高等院校在課程設置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是與實際脫節的課程太多,而真正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敏銳思維的課程又太少。學生畢業后缺乏實踐操作能力,不能將知識有力的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生產力[4]。臨床藥學專業也不例外。課程設置沿襲傳統的化學模式,與臨床用藥有關的課程明顯薄弱,應該加強臨床醫學、藥物治療學、臨床藥理學、藥物經濟學等知識的學習和技能培養,從而鍛煉學生臨床合理用藥的能力[5]。
在教學法上可以靈活采用互動式教學、情景式教學等,模擬病房現場、提供系列病例、開展臨床藥物治療討論會等,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臨床實際用藥問題的能力。
實習是必須的崗前訓練過程,藥學專業實習時間一般是5~6個月, 主要在學校實驗室、藥廠、藥檢所等,很少去醫院。臨床藥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沒有開設合理的臨床實踐學習,即使懂得深厚的基礎理論,到實際工作中仍然無法與臨床應用相結合。
臨床藥師的培養需要學校和醫院共同協作,由臨床醫生帶教深入臨床一線,學習臨床實際病例的特征和治療手段,了解疑難病例的特點和難點,培養臨床判斷和分析能力。具體任務包括(1)了解:處方分析審核、學習用藥指導。(2)熟悉:內外婦兒四大科的日常工作,以常見病多發病為主線,以疾病的藥物治療為中心,全面加強和提高學生的臨床用藥水平。建立藥歷;新藥臨床試驗和藥品療效評價;收集藥物安全性信息,并提出需要改進和淘汰藥品品種的意見等。(3)掌握:在每個科室至少跟蹤1個病人的情況,負責檢查和解決所有藥學相關性問題,協助醫生選擇最佳治療方案。設計實習小組情景討論方式,模擬進行病例的設計、藥品的選擇、藥物治療及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等。
[1]鄭雙平.淺析我國醫院藥學的發展趨勢[J].中外醫療.2009,(26):108.
[2]吳智高.醫院藥學發展與思路[J].海峽藥學. 2010,22(1):195-196.
[3]裴澤軍.新形勢下醫院藥學的困境與發展[J].臨床醫生論壇.2009, 30(11):66-67.
[4]章登飛.藥學教育改革與實踐的初步探討[J].安徽醫藥.2007,11(3):276-277
[5]殷家福.藥學教育改革與醫院藥學發展的思考[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7, (3B): 384~388.
10.3969/j.issn.1001-8972.2010.22.113
陳爽,女,回族,1982—,在讀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