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紅明 敬龍軍
淺談職業教育中體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
□唐紅明 敬龍軍
從體育教師創新能力的特征,培養新時期體育教師創新能力所包含的主要內容和體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三個方面的闡述,論述新時期體育教師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新時期體育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新時期;體育教師;創新能力;培養途徑
創新能力直接制約著國民素質的發展與國家的振興。基于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從黨中央的決定可以看出,目前在全國蓬勃興起的創新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已成為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隨著社會對職業人才需求的多樣化需求的日益提高,職業院校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快速發展。然而與此相對的職業教育中體育教師創新能力卻顯得日益不足。這些缺陷和不足均難以適應新時期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需要。本文將從體育教師創新能力的特征,培養新時期職業院校體育教師創新能力所包含的主要內容與培養途徑三個方面的闡述,提出新時期職業院校體育教師應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強調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新時期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一)職業院校體育教師教學與課余訓練能力
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體育教師從事體育教學活動,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能力。它是體育教師業務能力的主要方面,包括從體育教學設計、體育教學實施到教后評估,即從內化教材到外化教材整個過程的駕馭能力。它要求體育教師能全面了解特定教材的知識體系,把握教材各個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并能根據學生實際,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把重新組合加工的教學內容變為學生易接受的知識體系;這一要求主要體現在教案、示范講解、教材教法的運用、糾正錯誤、處理突發事件、場地器材的運用、保護幫助、考核評定等方面。
課余訓練能力是指體育教師在課余訓練這種教育過程中,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基礎上指導學生不斷提高或保持運動成績的能力。體育教師既是訓練過程中的設計者和組織者,也是運動員的教育者和輔導者,是整個學校運動訓練系統中的主要控制部分。體育教師的課余訓練能力主要體現在制定課余訓練計劃、科學選材、專項技術技能、訓練實施、競賽指導、醫務監督等方面。
(二)科研創新能力
科研創新能力是職業院校體育教師運用科學方法掌握體育教育的規律,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這些規律為體育教育服務,不斷調查研究教學實踐過程,分析總結經驗,改進體育教學,并將其中成功的經驗上升為新的理論,以指導實踐的能力。主要體現在教研能力、科學選題、科研方法、研究成果、創新能力等。在體育教師諸能力中,教育研究能力的作用不可低估,體育教師的研究能力提高了,對待教育教學問題才能以科學的態度去審視、用科學的方法去解決,才能高屋建瓴、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創新能力在各種能力中處于核心地位,而科學選題是正確的研究方向的保證,是創新意識的最佳體現。
(三)組織管理能力
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師組織管理能力應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掌握一定深度和廣度的體育專業知識和體育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通過體育教育實踐積累,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一種職業能力。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把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通過巧妙設計的教育教學活動、集體活動,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這種組織管理能力蘊涵于體育教學能力和課余訓練能力中。二是由于職業院校體育教師角色的特殊性,體育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還體現在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領導能力、組織領導學校群眾性體育活動的能力、組織領導體育競賽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上。
(四)社會活動能力
作為職業院校是直接為社會輸送技術人才的基地,這一特征決定了從事職業教育的教師們要有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體育教師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與社會等不同角色的轉換中往往要借助于一定的調控與交往能力。這種能力就是社會活動能力。這要求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師不僅在校內要和學生、同事、領導建立關系網絡,還要在校外同學生的家長,用人企、事業單位等各個方面建立關系網絡,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必須有良好的社會活動能力。
(五)運用信息工具能力
如何利用一切信息,保持對各種信息的敏感性,捕捉各種機會來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如何對大量的信息、資料進行加工制作、去偽存真,為體育教學的指導提供可用資料,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解決這些問題對職業院校體育教師運用信息工具能力的要求尤為重要。主要體現在計算機操作、電教儀器的使用、先進體育儀器的使用、外語的語言表達能力、相關學科知識的掌握和對體育教育政策、方針的把握上。
(一)轉變觀念,提高創新意識為重點的繼續教育觀念
創新人才的培養取決于具有創新觀念和創新能力的教師。當前,職業院校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首先要實現由傳統的“標準件”型的教育觀念向信息文明時代的創新型教育觀念轉變;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向素質教育觀念轉變;由師道尊嚴和教師說了算向民主、平等、和諧與同頻共振的師生關系轉變;由單純傳授知識向重學生主體參與,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實現由教到學的轉變;要讓學生做到活學活用。因此,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機構應轉變觀念,努力培養體育教師的挑戰精神和科學創新探究精神,樹立現代化教育和開放式教育的全新觀念,以提高體育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的體育教師教育模式
以主體教育思想為指導的體育教師教育模式就是著眼于對創新型體育教師的培養。要激發體育教師的主體意識,發揮體育教師的主體作用,體育教師自身具有積極性和進取精神,才能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有利條件。根據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特點設計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要從根本上革除舊有教育模式的弊端,由以教為主轉為以學為主;由集體教育為主轉為自我教育為主;由以教師為中心轉化為以學生為中心。既要突出以崗位培訓為主的特點,以現代教育技術如電視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信息網絡教學等的培訓為突破口,又要考慮新時期體育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學科發展的新特點、新成果和新趨勢,拓寬其知識面。
(三)培養職業院校體育教師創新素質目標對應的教師繼續教育課程體系
體育教師的繼續教育在課程結構上,要合理調整內容性學科、技能性學科和工具性學科的比例構成,要突破科學文化門類的界限,將相關的、具有內在聯系性的內容融合為跨學科的綜合性的課程體系。并能根據不同職業教育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這樣的課程體系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和靈活性,體現了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教師培養的目標和方向。只有這樣,體育教師才能打破體育教學過程中的單一、刻板和封閉,進行富于創造性地體育教學工作;才能讓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時掌握了自己應該擁有的技術、能力。
(四)改進提高職業院校體育教師創新能力相適合的教育培訓模式
1.采取自主式培訓模式。鼓勵職業院校體育教師采用自己偏愛的學習方式,結合各種專業來實現自我選擇的目標。當體育教師養成了自定目標和自選實現目標的活動方式的習慣時,他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就會得到提高。由于體育教師具有自我教育能力,他們能恰當選擇學習目標。體育教師個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需要能做出適當的判斷。體育教師開始并設計了自己的學習活動后,他們的使命感增強,因而學習的效率高。體育教師是根據個人的需求判斷來選擇自己的學習目標的,這種學習動機是最強烈的,對教師的個體行為產生的影響是最大的。當然,根據專業設置的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能力提高有著積極作用。
2.采取選修課程學習方式。要使體育教師在繼續教育方面真正成為適合每個教師的教育,采取選修課程學習方式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方式是培訓院校將設置的課程開列成“菜單”提供給參加培訓的體育教師。讓體育教師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使他們在選擇中學習,在選擇中發展,增強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
應該指出的是,培訓院校應當改變變“你來我訓”的“圍墻教育”管理觀念,改變依賴“政策性保護”、坐等學生上門的被動工作局面,要形成政府指定、院校自主、學生自覺相結合的培訓管理機制。由以短期需要為基礎的培訓變為有計劃的教師人才資源開發,運用現代技術、拓展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時空領域。要注意糾正重培訓輕管理的偏差,尤其要重視對學生培訓后知識運用階段和實踐總結階段的追蹤管理,以促使學生完成“學—用—提高”的全過程,切實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實現體育教師提高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目標。
[1]郭德兵,袁玉峰.從哲學角度論體育創新人才的培養[J].韶關學院學報,2006,(06).
[2]朱保成,陳曉榮.體育教師創新能力的培養[J].中國學校體育,2002(04).
[3]高揚,等.如何培養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 2005(03).
[4]許建成.淺論創新教育與體育教學[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3(02).
[5]袁祖望.教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四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 (06).
責任編輯 謝榮國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新農村視野下的湖南農村學校體育實踐創新研究”(編號:08YBB216)。
唐紅明(1963-),女,湖南邵陽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敬龍軍(1976-),男,湖南邵陽人,碩士,曲靖師范學院體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
G715
A
1001-7518(2010)05-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