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寧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急救中心,河北唐山 063000)
室性期前收縮簡稱室早,正常人與各種心臟病患者均可發生室早。正常人發生室早的機會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心肌炎、缺血、低氧、麻醉、手術和假腱索等均可使心肌受到機械、電、化學性刺激而發生室早。洋地黃、奎尼丁、三環類抗抑郁藥中毒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之前常先有室早出現。電解質紊亂、精神不安、過量煙、酒、咖啡亦能誘發室早。
患者男,54 歲,主因心悸撥打“120”。
BP: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識清,語利,呼吸平穩,心、肺、腹查體未見異常,四肢活動自如。心電圖示:竇性心律,心率75次/min,未見ST-T改變,短陣舒張晚期室速,頻率為80次/min,可見R-on-P 1次。詢問病史,患者無任何心臟病史,無吸煙及飲酒史,無胸痛、胸悶,無頭昏、乏力,無怕熱多汗、體重銳減等。
50 mg利多卡因靜脈推注后,5%葡萄糖250 ml及利多卡因250 mg 1∶1維持靜脈點滴,監測血壓、心率、心律并送往醫院繼續觀察。途中患者未再出現上述心律失常,不適癥狀明顯緩解。
舒張晚期室早的特點為:配對間期較長,室早發生較晚,竇性P波在前,規律發生,P波之后可見寬闊畸形的QRS波群,時限超過0.12 s,ST段與T波的方向和波群主波方向相反。而通常見到的室早是中期室早,提前發生的QRS波群與竇性P波重疊,形態明顯增寬、畸形,其后有完全性代償間歇。有時QRS波群可落于后一個竇性P波上,稱為R-on-P現象[1-2]。
舒張晚期室早一般不需藥物處理,但出現R-on-P則需用藥,有些學者根據臨床觀察發現R-on-P比R-on-T引發室性心動過速更為多見。因此,不應忽視前一種情況發生室速的可能性,尤其是成對出現的室早,更易形成這種狀態。這并非說R-on-T不重要,R-on-T易引起室顫,而R-on-P未見室顫發生者[3-4]的室速持續時間長,易引起阿斯綜合征,也容易轉變為室顫,對利多卡因的治療反應也差,患者的平均年齡較大,心臟病較重。R-on-P引起室速的機制不明,有的學者提出,心房收縮的機械作用對心室的牽拉可能減低心室內傳導組織中異位節奏點的膜電位,降低其閾值,從而引發室速,牽拉也可使局部兒茶酚胺釋放增多,但其確切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5]。
[1]鄭道聲,鮑含誠,譚允西.心律失常與臨床心臟電生理學[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89:282.
[2]葉任高.內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460-470.
[3]董燕平,汪慰寒,薛長玲,等.定心湯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伴頻發室性早搏100例[J].河北中醫,1999,21(6):350.
[4]柯聯才.以氣為主以血為輔:盛國榮治療冠心病經驗[J].浙江中醫雜志,1993,28(9):385-386.
[5]王寶祥,董雪梅,陳寶田.定心律湯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的臨床研究[J].山東中醫學院學報,1995,19(6):39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