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效思,魏海諒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邵陽 422000)
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周效思,魏海諒
(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南邵陽 422000)
興趣是學生最直接意識到的學習動機,是活化課堂教學和開發學生智力的前提。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聯系藥理教學的實際,闡述在課堂上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化課堂教學,啟發學生的智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論述自己的體會及教學策略。
學習興趣;課堂教學;藥理學
夸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提倡素質教育,不僅要有教師積極的主導作用,而且自始至終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真正發揮其主體作用,其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布魯納提到:“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認識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學生最直接意識到的學習動機。
然而,醫藥專業理論課程不同于文學、藝術、歷史等課程,尤其是藥理學,課程的特點是藥物品種繁多,內容龐雜,各個章節相關性聯系不大,要求記憶的內容較多,每一個藥物都包括了藥化結構、藥理作用、臨床應用、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和制劑用法等內容。部分學生面對刻板重復的藥理學知識感到素然無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就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果差。由此可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搞好課堂教學,開發學生智力的前提。下面筆者根據藥理專業課的特點和教材內容,就如何激發學習興趣,活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膚淺體會。
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的開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為整堂課的教學拉開良好的序幕。例如在講解磺胺類藥物時,介紹磺胺藥的發現過程:埃利希在他的研究工作中發現某些染料能選擇性地使細菌或原蟲染色,因此他推測可以找到一些能被微生物吸收并將之殺死但不損害人體的藥物。他在無數次的失敗中并未放棄此研究,嘗試了許多偶氮染料,終于發現了磺胺藥。科學家這種堅韌不拔的科研精神,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在講解青霉素時,簡要介紹青霉素的發現和研究過程,使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結合具體藥物,通過介紹科學家對該藥的科學研究思路及探索方法的典型事例,來點燃學生探求新知識思想的火花,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創造興趣。如何設計好一堂課的開頭,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可以講一個與藥物有關的故事,講一個與藥物有關的科學研究方法,講一個與藥物有關的臨床用藥生動事例,或提一個與藥物有關的啟發性問題等,通過引趣入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在課堂教學中,知識創新要體現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引導學生從現實情景中如何解決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上講,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富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講課中必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標準的職業教育辦學理念,緊密聯系臨床實際,根據崗位需求可考慮以下原則:①使學生學到哪些知識?學到什么程度?②鞏固哪些知識?為哪些知識作準備?③要結合哪些生產和生活的實際?④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技能?并達到什么程度?⑤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結合哪些知識、技能的教學來培養等[1]。根據這些基本原則,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科學地選擇教學內容,對所傳授的知識要重新組合,適當取舍。在課堂上突出能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相關知識以及獲得知識的途徑、方法。學生能讀懂,可不再去講,學生能夠領悟的可不再去分析。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對于教材的重點、難點要精心安排,要善于從紛繁的知識中抓住其核心,把重點知識傳授給學生。對于教學中的難點,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把難點講解清楚,使學生真正有一個深刻的領悟。而對教材中的類似藥物描述性的簡單而重復的內容可適當刪除,適當充實一些與藥物作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拓寬思路,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根深則葉茂,源遠則流長。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去解決問題;教師應圍繞“解決問題”而展開教學活動[2]。學生在感知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老師必須積極地引導探究性教學,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知識總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探究性教學應該是獲得知識,同時亦要使學生獲得科學技能、科學精神和情感培養的教學目的,教學生活化的過程取向[3]。例如,在講述抗精神病藥物時,盡管抗精神病藥物種類多,但作用基本相似。在重點講解氯丙嗪的主要藥理作用之后,提問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得知抗精神病作用、鎮吐作用、錐體外系反應等與阻斷多巴胺受體有關,而鎮靜作用和降血壓與抗α-受體有關,與其他抗精神病藥物的主要區別是對受體的作用強度不同。奮乃靜、氟奮乃靜、三氟拉嗪、氟呱啶醇、氟呱利多等藥物作用與氯丙嗪相似,其共同特點是阻斷多巴胺受體比氯丙嗪強,而抗α-受體的作用比氯丙嗪弱。由此推斷后者抗精神病作用、鎮吐作用、錐體外系反應比氯丙嗪強,而鎮靜作用和降血壓比氯丙嗪弱。通過邏輯思維掌握了抗精神病這一類藥物的主要藥理作用,然后用同中求異思維方法分析如舒必利、氯氮平雖然阻斷多巴胺受體作用強,抗精神病作用強而錐體外系反應則極少,指出這種矛盾的特殊性。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主動探索,對于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確實會起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越學越濃,并獲得成就感。
總之,教師不再把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中的角色發生了變化,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躍,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有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多下功夫,努力把抽象的理論化為生動、形象的語言,運用圖片、漫畫、詩歌、典故等教學手段,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保持活躍的思維[4]。在這里,語言文字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上老師講課用詞須準確,語言要精辟,講述求生動,寓意宜深長,例如,在講到硝酸酯類抗心絞通的作用機制時,主要是通過擴張外周血管而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同時增加缺血區心肌的供血,可以試用“開源節流”來描述;講到抗腫瘤藥物即能殺滅腫瘤細胞又能殺滅正常組織細胞造成骨髓抑制的毒性反應時,可試用“兩敗俱傷”來形容;描述腎上腺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時,由于激素的抗感染和抗免疫作用,降低機體抵抗力,可誘發和加重感染,可用“死灰復燃”來比擬。也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從教材中濃縮和提煉關鍵詞教學,關鍵詞是教學內容的精華,也是進行知識聯想和推理的支點與骨架。例如,阿托品的主要藥理作用可概括為“四解兩抑一興奮”(即解除平滑肌痙攣所所致的各種內臟絞痛,解除血管痙攣所致的微循環障礙,解除迷走神經興奮所致的心臟抑制,解除有機磷農藥中毒所致的M樣癥狀;抑制腺體分泌,抑制虹膜括約肌和睫狀肌;大劑量中樞興奮),其作用圍繞這幾個關鍵詞層層展開,深入拓寬,那么,課堂教學就會簡明扼要,中心突出,學生記憶深刻。所以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素質,做到語言美、文字美,使枯燥的內容變得親切生動、教學氛圍呈現出創造性和活躍性,增強教學內容的情感性、邏輯性和完整性,消除教學過程中的焦慮感、倦怠感和壓力感。總之,發揮文字語言藝術的作用,注重講課技巧,使學生感到聽課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那么,課堂教學不僅生動活潑、有趣、思路敏捷,而且還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以其無可比擬的聲光效果和眩人耳目的新技術贏得了廣大師生的喜愛,應用多媒體設施,采用動畫技術、視頻音頻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變藥理學的抽象、枯燥的知識為形象、生動、便于記憶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在一定情境中進行的,情境的創新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5]。如在制作抗心絞痛藥物的多媒體課件時,可以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興趣,釋疑化難。開始通過視頻向學生展示心絞痛患者心絞痛發作的臨床表現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癥狀緩解的真實情境,學生會從真實情境中領悟到何謂心絞痛及硝酸甘油抗心絞痛的療效和藥物的特點;然后用圖解說明心肌活動供氧與耗氧的動態過程,學生馬上就認識到心絞痛發生的機制是心肌供氧與需氧之間失去平衡;再用文字和動畫展示硝酸甘油抗心絞痛的作用機制,學生就能清晰地理解硝酸甘油抗心絞痛的機制主要是降低心肌耗氧,同時亦可增加心肌供氧。課件的制作要抓住情境創新這一關鍵,精心創設新舊知識沖突的情境,問題的情境,探究的情境,展現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和矛盾,這樣學生由境入情,情境交融,學習欲望旺盛。然而,要制作質量較好而具有獨特風格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需要花相當大的氣力,充分發揮多媒體信息的大容量,超強的處理能力和生動形象的人機交互的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圖文并茂、動靜相融的創新情境,著眼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教學軟件集直觀性、多變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可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6],從而活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當然,激活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和途徑還有很多,每個教師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以新穎有趣的方式去誘導學生、啟迪學生,使學生主動汲取知識,使他們樂于學、愿意學。這是我們教學工作中應遵循的一個基本原則。
[1]吳春燕.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8,(12):105.
[2]趙海靜,張新平,張衛東,等.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教育探索,2008,7(11):1152-1153.
[3]張建瓊.探究性教學的應然走向[J].教育探索,2005,(2):16-18.
[4]于剛.激發學習興趣搞好課堂教學[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8,24(1):128-129.
[5]黃祥淡.用“構建主義”作為VFP編程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J].教育信息化,2005,(5):63-64.
[6]陳紅霞,傅海珍,仰榴青.淺談“生藥學”教學改革[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25(4):92-94.
G420
C
1673-7210(2010)03(b)-113-02
周效思(1952-),男,湖南邵陽人,副教授,大學本科,長期從事藥理學教學及研究。
2009-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