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駿,寧顯明,邵大洪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云南昆明 650032)
隨著社會的發展,老齡化的出現,老年骨折患者也越來越多。由于老年人處于各器官系統的退變階段,骨骼也不例外,老年人的骨質韌性減小脆性增加,且骨質疏松,在受到輕微外力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骨折。在臨床上股骨骨折較為多見,其中又以股骨干骨折和股骨頸骨折最為常見[1]。骨折后由于要長期的臥床,易引起一系列的并發癥,因此,對于骨折術后的功能鍛煉指導顯得尤為重要,這對手術的成敗有很重要的關系[2]。我科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52例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并給予早期的功能鍛煉指導,收到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患者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60~85歲,平均71.3歲;受傷原因:摔傷21例,車禍傷27例,高處墜落傷4例;骨折部位:上段20例,中段18例,下段12例,多段骨折2例;骨折類型:開放性骨折13例,閉合性骨折39例;合并癥:糖尿病31例,慢性支氣管炎27例,冠心病16例,肺氣腫12例,其中有些患者合并有2種以上的慢性疾病。
本組患者均行手術治療,13例開放性骨折均急診手術,11例行進行清創及骨折內固定術,2例患者由于創面比較大,伴有部分的皮膚缺損,給予行清創加外固定術,二期行缺損皮膚植皮術。39例閉合性骨折,入院后給予行骨牽引,給予完善各項相關檢查后擇期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對于本組合并有其他器官慢性疾病的患者術前及術后給予合并癥的對癥治療,如抗感染、血糖的調理等。
老年患者由于處于年齡的特殊階段,機體各器官功能處于退變期,機體的功能減退,再加上合并有其他器官的慢性疾病 ,大大增加了術后的風險。因此,術后給予盡早及全面的康復訓練對于減少術后并發癥起到關鍵的作用。我科針對老年患者制訂了一套術后三階段功能鍛煉方案及護理指導,具體措施如下:
1.3.1 鍛煉方法
1.3.1.1 第一階段:骨折后1~2周,主要形式是肌肉的舒縮鍛煉,其中主要是股四頭肌的收縮鍛煉。這階段的聯系從術后第一天就開始鍛煉,指導患者主動活動患肢,做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和足的伸屈運動,時間不要太長,一般每次持續10 min左右。這樣由于肌肉的收縮可以促進下肢的血液回流,對于預防術后的靜脈血栓形成有一定的作用。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不斷的增加活動的幅度,逐漸開始練習直腿抬高練習,每次鍛煉的標準以患者不感到過度疲勞及疼痛為止,不斷的增加活動的幅度及時間,這樣對于減少關節周圍組織或關節腔滲血滲液、防止肌萎縮和關節粘連、消除腫脹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1.3.1.2 第二階段:骨折后3~4周。此階段患者傷口已基本愈合,大多患者傷口已拆線,腫脹消退,活動對傷口的影響很小,此階段進行繼髖膝關節屈伸及髖關節內收外旋練習。首先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這方面的練習,視患者的情況決定下床活動練習時間。下床后患肢初始站立一般不要太長,3~5 min為宜,根據患者的情況,不斷適當延長時間,不要急于求成。一般本期膝屈曲應達到 90°~30°,髖屈角度一般不>90°。
1.3.1.3 第三階段:骨折后5~12周,此階段主要是在下床站立的基礎上,在雙拐的協助下練習步行。在練習時要保持兩腿分開站立的姿勢,先活動健肢,再活動患肢,這樣可以避免髖關節突然旋轉造成對骨折部位的影響。接下來重點練習髖關節伸展和踝關節屈伸運動。在拐杖幫助下,練習患肢直腿抬高,但是要注意在練習時要保持患側外展中立位,屈髖不能>90°。
1.3.2 護理指導[4]
在患者功能鍛煉期間還要注意對患者的心理及生活上給予護理指導。由于骨折后生活狀態的急劇改變,再加之術后功能鍛煉帶來的疼痛感覺,常常使患者產生恐懼、焦慮、意志消沉等心理變化,這對于患者對治療的信心及治療的配合影響很大,因此,醫護人員要注意與患者的溝通,消除恐懼,穩定情緒,提高自身心理抗病能力。術后給予及時的止痛,并給予體位指導,使患者消除顧慮,增加治療的信心,積極地配合醫生的治療。其次,患者的飲食護理也很重要,老年患者本身機體的胃腸功能處于退變階段,加上長期的臥床,胃腸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指導患者多進食一些易消化、無刺激、高蛋白、高鈣質、粗纖維食物,囑患者少食多餐,以利于胃腸的消化吸收。此外,還要注重并發癥的預防,由于老年人身體素質、環境適應能力和抵抗力差,而且怕痛而活動少,長時間臥床等原因,再加之大多合并有其他器官系統的慢性疾病,比較容易出現褥瘡、墜積性肺炎、便秘、泌尿系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應針對性的給予一定的護理指導,避免某些并發癥的發生。
本組52例,本組病例平均住院時間32.3 d,全部病例治愈出院,治愈率達100%,術后沒有1例出現骨折錯位行二次手術復位的,未出現任何的并發癥。經1~3年隨訪,X線提示骨痂生長良好,未見骨折錯位。
患者骨折后失去了原有的正?;顒樱枰g后不斷的功能鍛煉才能使原有的功能得以恢復,并且術后的功能鍛煉對于術后防止并發癥發生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骨折術后功能鍛煉至關重要,但是對于康復練習不能急于求成,要本著循序漸進、因人而異的原則,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損傷[5]。對于伴有嚴重腫脹或關節積液積血者應減緩訓練強度或暫停訓練,并積極對癥處理,爭取盡早恢復訓練。在康復訓練階段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主動鍛煉還是被動鍛煉,必須妥善保護好骨折和切口部位,以免引起骨折的錯位和傷口的裂開感染。在康復練習期間還要注重患者心理及飲食的護理指導及并發癥的預防護理,這對患者術后的早期康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從本組護理病例的實踐中,筆者認為早期的功能鍛煉及加強護士正確的指導,可以有效預防并治療壓瘡、深靜脈血栓、患者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直。
[1]謝法利.現代康復護理[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75.
[2]譚遠超.特色骨傷科[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648-649.
[3]李京紅.老年股骨骨折功能康復的指導[J].泰山衛生.2008,32(4):9.
[4]鐘國輝.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策略[J].亞太傳統醫藥,2009,5(6):172
[5]焦緒美,查玉梅,李慧芳,等.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實施自我功能鍛煉的方法及護理[J].濟寧醫學院學報,2001,24(1):13.
[6]劉洪玉.出院指導在老年性股骨骨折患者中的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9):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