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梅林,左梅香
(1.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衡陽 421001;2.湖南省衡陽市第一精神病醫院,湖南衡陽 421002)
院內感染(院感)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1]。精神病患者醫院感染情況與其他臨床科室患者有所不同,侵入性操作少,基礎疾病相對簡單,抗菌藥物使用率低,而精神病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及大劑量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患者自我保護能力下降,人體正常的免疫功能降低,這些因素決定了精神病患者醫院感染有著不同于綜合醫院[2-3]的特點。隨著醫改的深入,有關精神疾病的公共衛生服務得到加強,流浪的“三無”(無法定撫養人或贍養人、無生活來源、無固定住所)精神病患者逐漸被有關部門送進醫院,給院感管理帶來更大難度。下面筆者就此談談新形勢下精神病醫院院感管理的開展。
有計劃、分層次、多形式地組織職工學習與院感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定期舉辦院感知識與防控技能培訓班,能夠培養和增強全院職工的院感意識與防控技能[4]。
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條例》、“三基三嚴”及職業道德等。
每月一堂課,每季一討論,每年一大考;邊學邊用,現場指導;對新上崗人員、保潔人員的崗前培訓要特別重視院感意識與知識培訓。
選派專人外出培訓;對相關人員進行無菌技術、消毒技術、自我保護技術、抗感染藥物合理應用、滅菌效果監測、醫療垃圾處理等技術培訓,并定期進行技能考核。
建立院感管理委員會、院感科(或院感專干)、科室院感管理小組三級管理體系,由主管業務的院長兼任院感管理委員會主任,明確各級職責,給予考核獎懲權力。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醫院實際情況,制訂院內感染控制規劃、工作計劃。
建立會議制度、感染管理監測制度、消毒滅菌環境監測制度、信息反饋考核制度、感染管理質量考核制度、疫情報告及登記制度等。
定期對醫院環境衛生、空氣消毒、污水處理、飲食衛生、消毒滅菌的執行情況與效果進行檢測,并督查無菌技術操作、抗生素合理應用、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等操作規程和院感制度的執行情況。
“三無”精神病患者四處流浪,風雨饑寒,蚊蟲叮咬,甚至遭人毒打、強暴,在這些抵抗力下降和接觸傳染源機會增多的雙重因素下,感染肝炎、結核、性病、腸道疾病、流感等傳染病的幾率增大。對此要格外重視院感管理。
入院處置嚴把關:對換下的服飾要行消毒滅菌處理;對表皮有潰瘍、擦傷、紅腫等狀況者,給予一般外傷處理后,隔離觀察1~2周,待傷口愈合、其他檢測正常后再撤銷隔離;對有疥瘡、虱蟣者,殺蟲滅虱后隔離5~10 d。新入“三無”患者更衣沐浴后,先行隔離,待血常規、大小便常規、肝功能、胸片、痰培養等結果顯示無傳染病感染后,撤銷隔離。對疑有性病感染者,要待艾滋病和其他性病檢測顯示陰性后,方可撤銷隔離。
許多精神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住院時間長,陪護、探視、請假的情況較多,給院感管理增加了難度。因此要做到:①對新進院的陪護要求詢問傳染病史和測量體溫,如有傳染病史和發熱者勸其換人。②嚴守探視時間和場所規定,除非情況特殊不得讓家屬隨意出入病區。③對請假歸院患者,要詢問在家感染情況,并測量體溫,有感染或發熱者需隔離觀察1~2周,后再酌情處理。
醫護人員是清潔、消毒、隔離制度和各項措施執行者及監督者,是防止醫院感染各個依賴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環[5]。①規范醫療行為,嚴格無菌操作。醫務科、質控科、護理部協同督查,嚴厲處罰違規行為。②病區人員每年體檢1次,新進人員工作前體檢。患有傳染病、急性呼吸道感染、皮膚病變等暫停在病區工作。③在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做好體溫監測,對不明原因發熱者,一定要待排除傳染性疾病后方可上崗。
通過上述方法與措施的實施,湖南省衡陽市第一精神病醫院2006~2008年院感發生率為0。由此得出,在院感管理中,普及院感知識、提高院感意識是前提,健全院感體系、加強制度督查是核心,重視“三無”患者的隔離是保障。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辦法[S].2006.
[2]容冰,孫玉琴,賴小全.綜合病房醫院感染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3,13(4):321.
[3]吳安華,任南,文細毛,等.全國醫院感染監控網1998-1999年監測資料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增刊):13-14.
[4]蘭琳.精神病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8,3(29):210.
[5]劉翠珍,梁曉梅.新生兒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對策[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