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健珍
(廣東省高要市人民醫院呼吸腎內科,廣東肇慶 526040)
護理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有其獨特的教育方法,護理教育很大程度地體現在護理臨床教學過程中,而臨床護理教學在護理教學中占著非常重要的位置,是護生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展,在臨床護理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需求而進行帶教,憑經驗和愿望教學的傳統教學模式將被規范化、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和管理體制所淘汰。筆者就臨床護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其相應對策,現報道如下:
護理教育的培養目標還不是很明確,教育大綱中缺乏對學生應該具備的知識和能力方面的具體要求,特別是缺乏對培養學生核心能力方面和綜合素質方面的指引。為了適應護理人才適合國際化、規范化的要求,應該培養“寬知識、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注重心理素質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強調綜合素質,改進和完善護理教育培養目標,使之成為適應國際化要求的人才培養標準,推動護理教育的發展[1]。
我國衛生部1997年組織修訂了《中等衛校專業設置的基本條件》中明確提出專業教師應參加臨床實踐的要求,并規定護理教師每年至少2個月的時間參加臨床實踐[2]。而我國大多數的實習是由醫院護理部負責,臨床護理教師都是由護士兼職[3],而這些帶教老師在學校期間學的都是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她們接受的教育和培訓都是以成為一名護士為目標的,涉及教育方面的內容很少,知識面比較狹窄,而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技術新知識更新不足、平時工作任務繁重、工作壓力大,缺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于擔任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力不從心。
目前,在臨床護理教學中絕大多數還是采用傳統的“一對一”的師徒式帶教模式,帶教方式單一,帶教方法千篇一律:看——做——看,即看老師怎樣做,老師和學生一起做,老師看學生怎樣做。整個教學過程缺乏對學生個體針對性的指導,理論與實踐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雖然現在的教學醫院中都設有相應的臨床護理管理體系,但是缺乏層級性的臨床護理帶教標準和帶教質量評價標準,無論中專、大專還是本科的實習生,其帶教計劃和評價標準內容大同小異,未能真正體現臨床教學質量。
目前,臨床護理教學評價方式基本上都是表格問卷式。即實習生在每一科實習結束輪科前,都會派發表格來進行對學生和帶教老師的評價。這種雙向測評給學生和老師都帶來一定的壓力,老師存在對學生管理不嚴的現象,學生也不敢主動、多次詢問,怕給老師留下不良的印象[4]。
應提倡在臨床護理教學中進行人本管理。人本管理就是在管理活動中把人作為管理的核心,在滿足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實現管理者的目的,從而達到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效益雙贏[5]。
傳統的臨床護理教學模式是帶教老師為主導者,實習生是被動參與者,是聽眾、觀眾,不但感受不到臨床實習的愉悅,而且壓抑了她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護理部應該定時組織護理臨床帶教老師進行人本管理理論知識的培訓,提高臨床老師的帶教水平,從而提高護理臨床教學質量。
各教學醫院要根據本院的實際情況結合學校的實習大綱要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水平,制訂一份詳細的帶教計劃,內容包括教學目標、實施方法和評價標準。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應加強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培訓,鞏固和提高護生的水平,反復強調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促使護生明確實習階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促使護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帶教老師的選擇既不能“見者有份”,也不能夠采取強迫政策,應在臨床帶教老師自愿報名的原則下,經過護理部的培訓和考核,同時也要結合實習生對帶教老師的評價反饋,然后再評選出綜合素質好、責任心強、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技能熟練、掌握溝通技巧、整體帶教水平高、深受廣大實習生歡迎的護士作為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并且各教學病區中選出一位優秀的帶教老師擔任本病區的教學組長,負責本病區實習生的教學管理工作。
傳統的“一對一”的護理帶教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代的護理發展,現在的臨床護理帶教老師要懂得尋求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及時發現并肯定護生的優點,同時也要糾正其存在的不足,提高護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臨床教學中,帶教老師應積極鼓勵護生勇敢擔任“小老師”的角色,讓其進行基礎護理操作示范、組織護理查房和護理小講課等工作,使其在特定的工作環境中獲得不同程度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產生相應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樹立對護理事業的滿懷熱情。
傳統的表格問卷式不能對臨床護理教學進行全面的評價,不能真實客觀的反映教與學的情況,對于當中存在的問題未及時反饋,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考核評價標準方面,要逐步淡化各項條條框框。由于臨床存在大量的不確定因素,只有隨著反復實踐不斷積累更多和更新的經驗,把技能訓練貫穿于日常的護理活動中,在完成各項護理任務的同時開展護理技能訓練,堅持邊使用邊培養,邊實踐邊學習的教育訓練方法,才能適應臨床的實際需要[6]。
臨床護理教學是對學生進行綜合訓練的重要教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關鍵環節,是學生角色轉換到護士角色的過程。在對臨床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當中,體會到傳統的“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于現代的臨床護理教學?,F代臨床護理教學模式提倡以人為本,以護生為中心,尊重護生的個體需要,因人施教,合理選擇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成為促進者、指導者、合作者,應注意對護生綜合技能的開發,調動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自我監管的意識,培養其對現代護理事業的信心和獻身信念。臨床護理教學就是把護生的學習目標與帶教老師的教學目標融為一體,以達到最佳的臨床帶教結果,為護理專業培養出更多高水平、高質量的護理接班人。
[1]陳桂芳.臨床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教學模式的探討[J].現代臨床護理,2008,7(7):63.
[2]劉紅衛.臨床護理教學現狀與展望[J].護理研究,2004,18(10A):1705-1706.
[3]康鳳英,楊輝.臨床護理實習教學研究新進展[J].護理研究,2005,19(11A):2267-2270.
[4]許炎妹,周新明,時紅梅.護理臨床帶教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03,3(5):44-45.
[5]李樹貞.醫院護理管理培訓教材[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1-9.
[6]吳慧堏,陳愛,章霞,等.護理人員對護理技術操作認知狀況的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08,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