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春玲
(遼寧省朝陽市中醫院,遼寧朝陽 122000)
中醫、中藥是中華之瑰寶越來越為社會所認可,并有走出國門服務世界的趨勢,而中藥是除一些中醫手法外體現中醫思想和治療效果的十分重要的物質基礎。藥材地道與否關系到人民的健康安全和中醫的治療效果。因此有必要重點講述中藥材與中藥飲片中的精英: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又稱“地道藥材”。“道”是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因而道地藥材可以理解為由某個或某幾個行政區劃所出貨真質優的中藥。指一定的藥用生物品種在特定環境和氣候等諸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所形成的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產量高、炮制考究、療效突出、帶有地域性特點的藥材。它是一個約定俗成的、古代藥物標準化的概念,它以固定產地生產、加工或銷售來控制藥材質量,是古代對藥用植物資源療效的認知和評價。道地藥材的藥名前多冠以地名,以示其道地產區。如“浙八味”、“四大懷藥”等就是聞名遐邇的道地藥材。
中藥以天然野生為佳,若天然野生不足須人工種植或養殖,則品種必須優良,只有品種優良才能在一定區域范圍內表現出品質好、長勢好、抗逆性強、適應性廣、有效成分含量高等優點。在種植或養殖過程中要防止品種退化,及時淘汰品種退化的個體,優中選優。
我國歷史悠久,土地遼闊,地跨寒、溫、熱三帶,地形錯綜復雜,氣候條件多種多樣,造就了道地藥材的多樣性,如東北的野山參,甘肅的當歸、大黃等。有些藥材在一定的區域范圍長勢良好,如吉林的人參,云南的三七等,如果盲目引種會使藥材性狀改變,有效成分含量降低或完全喪失,導致藥效降低等情況,如上海崇明縣曾引種的黃芪,直條的根變成了分枝極多的細雞爪形的根,失去了藥用價值。藥材的外觀性狀、有效成分的積累與采收的年限有密切的關系,沒有達到一定年限的藥材不能藥用,如人參、三七、麥門冬等,藥材的采收時間也很重要,在一篇古文《采草藥》中就論述了藥材采收時機的問題,如種子、芽類、根、莖、葉藥材的采收必須適時。
由于道地藥材療效好、用量大,造成供不應求,使道地藥材在相應產區人工栽培(養殖)成為必然,當地藥農種植(養殖)技術參差不齊,為了追求經濟利益,盲目追求高產更有甚者魚目混珠、以次充優,造成中藥品質下降等現象。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強管理,對藥農進行科學培訓,在選種、育苗、移栽,嫁接、剪枝、防澇、施肥、防蟲等方面形成一套完整的規范的方法,使藥材達到應有的成分和有效含量標準。在藥材的加工上也要科學規范,根據不同藥材質地和要求,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使藥材在外形、規格、性狀、含水量、色澤、香氣等方面達到一定的要求,同時要避免生蟲、霉爛,還要便于包裝、儲藏和運輸。
中藥和中醫是密不可分的,沒有中醫,就沒有中藥,中藥治病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古代醫藥學家通過嘗百草,通過臨床辨證施治,了解到哪些藥材療效好,哪些藥材療效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藥材的道地性,并獲得了公眾的認可。因此,道地藥材就是有良好療效的藥材。
道地藥材是由中醫藥學家長期臨床實踐的結果,它固然受自然因素的影響,也受政治、經濟、交通等因素的影響。古代由于交通、通信不發達,使歷代本草對藥材的道地性記載很不一致,但從應用的歷史和實際療效看,有些不同產地的藥材質量都是上乘的,并應用至今,如麥冬有川麥冬、杭麥冬等。因此,道地藥材的產地并不局限于一個地方,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中可以有多個地方。經濟結構的變化也是道地藥材產區發生變化的一個因素,如可藥用的經濟作物產地戰略大調整等。
傳統道地藥材的評價是通過工作人員經驗鑒別的,受工作人員執業素質和道德觀的影響非常大,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對從業人員進行科學培訓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古代本草以優劣、善惡等來評價藥材,近代以粒大、條長、粗壯、肉厚、香氣濃、味甜等來評價藥材。現代研究證實,很多藥材的外觀性狀和內在成分和療效有正比關系,如黃芪一直是以長圓柱形、綿性大、粉性足、味甜、色澤黃白為優質黃芪,所含的黃芪甲苷等化學成分含量也較高,療效也較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對每一味藥材的性狀都有詳細的描述,藥材產銷、經營等大多以藥材的性狀進行鑒別,判斷其道地性、品種真偽和優劣。因此,經驗鑒別在現代對藥材性狀質量的評價仍然具有重要的意義。
現代道地藥材的評價是通過理化分析和儀器分析的方法來進行評價,避免經驗鑒別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較大、分辨率較低、定量標準誤差大等的不足,要求將道地藥材的道地性數據化、標準化,如測定雜質、水分、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揮發油、化學成分以及有害物質等,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顯微鑒別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運用顯微鏡、計算機圖形學及自動圖像處理系統,實現了某些道地藥材的顯微刻劃三維化。單一的有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并不能真正體現中藥的質量。為了使中藥的鑒定更全面,還引入了中藥化學成分指紋圖譜概念,借助科學儀器對中藥材進行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以及紫外、紅外、質譜、磁共振譜等研究分析,使對中藥材的評價更加科學。
[1]康廷國.中藥鑒定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10-111.
[2]家庭書架編委會.生活中常用的200種道地藥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98-109.
[3]高學敏.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156-186.
[4]肖小河,舒光明,方清茂,等.中藥附子形態結構計算機三維重建與動態顯示[J].中草藥,1997,28(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