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霞,崔文芳
(河南煤業化工集團鶴煤公司第二職工醫院,河南鶴壁 458010)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壞死[1],發病早期患者需要絕對臥床休息,排便在護士協助下床上進行。而絕對臥床、床上排便又徹底改變了患者的排便習慣及排便環境。患者不習慣床上排便,延長了排便時間,加重了便秘、腹脹及腹壓的增加,從而導致排便時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較靜息狀態下顯著增加,加重心臟負擔,易誘發各種嚴重并發癥[2]。因此,筆者針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排便護理做了實驗性改進,現報道如下。
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對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無心力衰竭、休克、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的38例患者進行了排便實驗性改進。
1.2.1 評估 首先對患者的排便情況進行評估,如排便習慣(平時坐便還是蹲便)、排便的規律(是上午排便還是下午排便)、排便的次數、大便的性質、平時有無習慣性便秘和是否長期服用通便的藥物。
1.2.2 飲食護理 發病后4~12 h給予流質飲食,對于病情較輕者12 h后可過渡到半流飲食,飲食宜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清淡易消化,合理膳食,保證熱量供應,及時添加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的攝入,無糖尿病患者每天清晨給予蜂蜜20 ml加溫開水同飲[3]。每日主食分5~6餐吃,宜少量多餐,不宜過飽以免加重心臟負擔。
1.2.3 心理護理 護士根據患者的排便習慣和規律,向其講解按時排便、保持大便通暢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以取得理解和配合。
1.2.4 排便時護理 患者需要大便時,如病情允許,可扶患者床邊坐起,注意動作要緩慢,避免起床過猛,坐起后稍停片刻,給患者以適應的時間,然后讓患者坐在床邊的座便器上排便,整個過程要用屏風遮擋,給患者創造安靜舒適的排便環境,避免人為的干擾造成排便困難。
1.2.5 便秘的護理 對于發生便秘者給予腹部按摩,必要時給予緩瀉藥或開塞露等通便。
38例患者中,發生便秘者8例,3例出現排便時頭昏、心悸,無死亡。
糞便是由食物殘渣和水分組成,因而,便秘與飲食成分有很大關系,進食過少和飲食過于精細,飲食中纖維素不足,也是便秘的重要原因[4]。因此,在飲食中適量添加含纖維素的食物非常重要,蜂蜜能潤燥清腸通便,可預防便秘的發生。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劇烈的疼痛和過度緊張與恐懼,造成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抑制規律的排便活動[5],精神緊張、焦慮、抑郁是便秘的危險因素。心理護理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使其愉快配合護理,有效降低了便秘的發生率。
傳統的護理模式是讓心肌梗死患者床上排便,改變了平時的排便習慣,致使患者不適應,易導致便秘的發生。床邊排便符合患者平時排便的習慣,易于接受,是人性化護理的具體體現。床邊排便降低了大便對患者心率、血壓、心肌耗氧量的影響[6],減少了便秘、排便困難導致的血壓上升、心率加快,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的發生。而協助無嚴重并發癥的心肌梗死患者床邊大便,可避免由于不習慣床上排便而延長排便時間所引起的便秘。
給予腹部按摩,促進腸蠕動,效果不佳時及時應用緩瀉藥等,盡量縮短糞便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減少排便困難造成的心臟負荷過重,并且可以減少毒素的吸收。
通過針對心肌梗死患者的排便護理實驗性的改進,使患者便秘發生率較前明顯下降,減少了因患者便秘導致用力排便而引起的心律失常等嚴重并發癥,降低了猝死的發生率。
[1]尤黎明,吳瑛.內科學及護理[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54.
[2]陳凌,申鐵梅,林麗霞,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進行床邊排便活動的安全性研究[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4A):2-3.
[3]李淑杰.急性病人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6):91.
[4]逢艷麗,王紅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6)69.
[5]趙霞.住院病人護理的健康教育[J].中國現代醫生,2007,45(22):88.
[6]張惠珠.內科老年患者護理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