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喜悅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大鵬人民醫院,廣東深圳 518120)
藥事管理是醫療服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其直接影響到我院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隨著我國經濟、醫療領域及醫療體系的不斷發展與變革,使得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逐漸成為我國城市基層衛生服務的主體,而部分社區仍有“以藥養醫”的現狀[1],為了響應國家制訂的政策、杜絕此現象并達到合理用藥,從而科學地提升我院社康科的藥事管理,故筆者對我院社康科藥事管理的現狀與藥事管理工作策略給予簡單的淺述,現總結分析報道如下:
藥學人員的調配不足,因藥學人員在工作時精神需高度的集中,使得藥學人員極易疲倦,若對藥學人員沒有進行良好的調配[2],則極易在配制藥品時出現差錯。再次,目前多數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藥學工作是由一些非藥學專業技術的人員來擔任,如由醫生、護士等人員來擔任,使得在與患者溝通時,針對其用藥的問題不能很好的回答,從而影響了患者的用藥安全。
我國《醫療機構藥事管理暫行規定》及《藥品管理法》中均要求基礎醫療機構根據自身實際,建立藥事管理組織[3],并執行其自身的責任與監督,從而科學管理藥品及合理用藥。我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作為城市基層衛生服務的主體,更需響應國家的政策進行強力執行,但因臨床藥學工作開展緩慢,使得部分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對其藥事管理較為陌生,往往使得在藥事管理上僅限于形式,而未真正給予執行,從而導致藥事管理無人監管或由領導者說了算的局面。
部分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因無完善的藥事管理規章制度,使得在對藥品管理上相關職員的責任不詳,管理混亂,其藥品管理不足主要表現以下幾點:①無完善的藥品采購、供應信息或有但未很好的給予執行,從而使得采購、庫存、臨床之間的相互脫節,造成藥品采購信息針對性不強,部分藥品庫存過多或部分藥品無庫存。②因溫度、濕度、容器等因素均能影響藥品的療效[4],故在對藥品存放時若存放不謹慎,則會影響或降低其療效,從而給患者帶來危害。③對藥品有效期的管理,各類藥品因廠家不同而其有效期限不同,且在給予藥品時,部分藥品的有效期限僅出現在原包裝盒上[5],對其里面的小包裝盒上則不再出現,故當原包裝盒遺失或藥品有效期限未能完整錄入時,則極易將失效的藥品給患者使用,從而產生醫療糾紛。④藥品驗收記錄不規范,藥品登記不清。因藥品的驗收往往由單人完成并登記,故當藥品遺失或藥品記錄不符合時,極難查出問題環節。⑤藥物的用法與用量不規范,尤其是抗菌藥物的使用,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基層醫院抗菌藥物的使用率遠遠高于國際水平,占50%左右,而藥物的濫用不僅造成衛生資源的浪費,還易使患者產生耐藥性以及不良反應。
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多為基層醫院,使得其醫院環境設施并不像三級甲等醫院那樣齊全和完善。故醫院自身硬件環境的不足、經濟條件的有限使得其藥事管理的執行難度及糾正難度增大。多數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因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了自身藥學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故使得其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藥事管理呈惡性循環的趨勢發展。
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可根據就診患者的流量給予適當的調整,從而達到勞逸結合,并且我院社康科需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政策選擇相應的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從而使得我院社康科效益提高,出錯率減低。
我院社康科需嚴格響應國家政策建立藥事管理組織機構,并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與行為規范,來對醫務工作人員的不良行為進行一個約束,并嚴格按照規章制度條款進行賞罰分明。
①對藥品的品名、庫存量、使用量、報廢、驗收、存放規律、有效期限等信息進行詳細的記錄與歸類,使得在采購藥品時可根據記錄的情況制訂有針對性的采購計劃,這樣避免了部分藥品庫存過多或部分藥品無庫存的情況發生。在對藥品進行存放時需嚴格按照其存放要求進行存放,從而減少了藥品的報廢情況,若存放不當時需及時進行報告,避免因藥品療效影響而產生醫療糾紛。②對藥品有效期限進行詳細記錄,避免將過期藥品給患者使用。在給予藥品使用時,一般先使用有效期限相對較短的藥品。③醫務人員需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用量、用法及不良反應等。在給患者用藥時需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有針對性的給藥。應用抗菌藥物時多以單種藥物為主,兩種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時需請示上級醫師,上級醫師同意并簽名后才可以應用,并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的用法和用量使用[6],一般原則上其用藥量不要超過3 d。制訂相應的考核指標對濫用藥物的醫務人員給予懲罰。④為了加強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藥品監督管理,定期對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進行監督與分析,對不足之處和存在的問題需及時給予改進,定期公布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藥物管理情況。
醫院各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的硬件環境設施需在經濟環境條件允許下,盡最大能力的改善[7-10]。盡量避免因自身因素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如中藥器皿未經常定期給予有效的清潔;工作區與生活區未分開及藥品存儲時未嚴格按照其要求進行存放等因素造成藥品失效或變質。再次,醫院還需對藥學專業技術人員及醫務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
[1]國家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解放軍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S].衛醫發[2004]285號2004-08-19.
[2]呂娟,李彥,劉洋,等.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6)∶843-845.
[3]阮克寬.558例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頻度及合理性分析[J].云南醫藥,2008,29(2)∶206-207.
[4]王惠川,李艷,譚志萍.我院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調查與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8(5)∶345-346.
[5]李明.從門診處方看醫院抗菌藥物的濫用[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2)∶122-123.
[6]周怡明,王慧,瞿文英醫院不合理用藥因素分析及預防對策[J].上海醫藥,2007,28(4)∶177-179.
[7]李海濤,李士雪,王曉林,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藥學服務的探討[J]社區醫學雜志,2006,4(3s)∶27-28.
[8]黃茂莘.不合理用藥處方實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9)∶103.
[9]劉鑾妹.我院兒科門診處方抗菌藥物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7)∶146.
[10]杜汝瓊.我院門診處方用藥情況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