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明

創建于1981年的福建福日電視機有限公司是中國電子行業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也是國內首批彩電生產廠家之一,如今卻面臨出讓股權的尷尬境地。
2009年11月26日,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掛出一條信息,福建福日電視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日電視”)50%股權將進行轉讓,掛牌價僅為1元,但是受讓方得承擔該公司1億多元的債權債務。
福日電視,曾是福建電子行業的佼佼者,在市場上風光無限,而今卻面臨出讓股權的尷尬境地。
無論拍賣結果如何,也無論被誰收購,它的浮沉故事,值得好好品味一番。
輝煌不再
作為我國第一家中外合資家電企業,福日電視曾經是福建電子行業的一面旗幟。
在80年代,福日電視已經創造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福日電視曾經名列全國高新技術企業第六名;先后創造了18項中國彩電技術的“第一”;1994年,福日彩電產銷量突破百萬臺,躋身國內彩電業五強之列,當時它與熊貓、金星、牡丹并稱中國彩電的“四朵金花”。
但是,好景不長,作為國內市場化程度最高的行業,家電業向來以白熱化的價格戰著稱。面對這一趨勢,福日電視選擇避開鋒芒。1998年后,該公司將戰略發展重點轉向海外市場,但由此也失去了龐大的國內市場,并導致公司的接連虧損。其間,日立公司也退出了福日電視。
2002年前后,經過改制重組,福日電視決定在國內市場重新啟用“福日”品牌,恢復原來停產的生產線,并且,全線推出液晶、背投、等離子彩電等高端產品,希冀東山再起、再造輝煌。“我們爭取在2004年之前使福日彩電的年產量達到70萬臺,盡快恢復到100萬臺的年產量?!碑敃r該公司有關負責人接受媒體采訪時稱。
然而,江湖已不再是原來那個江湖了。彼時,福日電視只能算是行業的第二、三梯隊。年產能只有100萬臺的福日彩電,與年產能1000萬臺的業界老大長虹、康佳等自然無法處在一個重量級別上,就是與同處于第二集團的廈華相比,福日也略輸一籌。“2002年福日彩電恢復上市時,還在一些大型商場,比如東百設置了專柜。”有知情人士透露說,福日很難再與其他品牌競爭,到2005年前后基本就退出了。
“燙手山芋”
根據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的公告,福建福日電視機有限公司注冊資本8459.8萬元,其中福日集團占50%股權,外方MASTER SKILL INDUSTRIES LIMITED占50%股權。截至2009年9月30日,公司資產為1679.3萬元,負債為28671萬元,凈資產為-26992萬元。受讓方應承擔公司50%的債權債務,公司股東放棄優先受讓權。競買人應具備良好的財務狀況、支付能力。
福建省產權交易中心有關人士說,此次轉讓的是福日集團持有的50%股權。之所以掛牌價為1元,就是因為要求受讓方承擔一半的債權債務,也就是1億多元。而且此次股權轉讓并不包含“福日”商標。
據了解,2005年前后,福日電視重出江湖但再次失利,其母公司福日集團便將所有與“福日”相關的注冊商標,與福建福日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福日電子”,600203 SH)的部分債權進行置換。資產置換的交易完成后,“福日”整體商標將不再歸屬于福日電視,而是福日電子。這也意味著如果福日電視此次股權轉讓的受讓方要使用“福日”商標,還必須獲得福日電子的授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業內人士對于福日電視此次股權轉讓并不看好。“對于福日集團而言,福日電視就像是個燙手山芋,恨不得早點甩掉。”一位接近福日集團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債務太重,外方早就置之不理了。誰要再經營下去,就得先填補這個巨大的漏洞。
福建家電行業的有關人士表示,雖然“福日”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彩電的代名詞,但是福日電視擁有如此繁重的債務,估計愿意接盤的企業或個人有限,甚至可能出現無人競標而最終流拍的現象。
福日之殤
福日電視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功于其日本的合作方日立公司。
憑借日本日立公司的技術支持,福日彩電在80年代迅速成長為全國性著名品牌。到1988年時,福日電視的產量就達到了40萬臺。但是,當時彩電產量是國家規定的,每年都有+總量指標。一家產量多了,其他家就得減少,誰都不樂意。因此還出現了一段小插曲。時任福日電視總經理的唐文合有一次到原中央經委匯報工作,卻被一個副處長把材料摔在他面前,然后揚長而去,硬是讓他坐了一上午的冷板凳。
于是,為了拓展市場,消化掉“多余”的生產能力,福日電視開始主攻出口。這是該公司首次嘗到出口帶來的好處,但同時也使其放松了在國內市場的“深耕”。“福日彩電一直注重國外市場,當國外市場發生變化時,國內市場已經崛起大批有實力的彩電廠商,在國內市場發展的時機也已失去。”一位曾任福日電視的高管透露,市場營銷一直是福日電視的軟肋,再加上連年不斷的殘酷價格戰,使得福日從1999年開始年年巨虧,1999年的虧損額有1個多億,此后每年至少也有幾千萬的虧損。
與此同時,受囿于控制權之爭,該公司在產品開發方面也較為滯后。據了解,自1981年福日電視成立以來,一直都是由中方占據控股地位。但隨著福日電視在國內的迅速發展,日方一直試圖占據主導地位,并多次表示,如果不能改變中方控股的局面,不能實現股權多元化,他們就不會投入資金、技術與項目。
“其中的關鍵仍然是技術引進問題。”有業內人士認為,在電子信息產業,國內此前引進的技術基本上都是國外打算拋棄的,真正涉及到高端技術的,外方一直都會非常謹慎。
談及福日電視的隕落,唐文合亦感慨道,只有自身實力強大了,才有與國外談判合作的資本?!澳闵抖疾粫?,人家就把淘汰的生產線給你。你自己有研發能力了,人家才跟你談更先進的技術引進?!?/p>
而失去日立支持的福日電視,“在彩電市場這塊你死我活的是非之地,基本上沒有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鄙鲜鲈胃H针娨暤母吖鼙硎?。
不注重經營國內市場渠道,缺乏核心技術的福日,最終夭折于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