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鵬

內有轉型壓力,外有金融危機沖擊,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是福建企業目前所面料的內外交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何時到頭?金融危機過后,外貿依存度極高的晉江經濟該何去何從?在這波金融危機中,福建企業又能夠學到什么?目前,全球通晉江大講堂,巴曙松應邀為政企“開講”。
信貸投放將轉向中小企業
2007年底,百年不遇的全球經濟危機爆發,國內出口受到重創。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推出了4萬億投資的兩年經濟振興計劃。
然而,“4萬億計劃”執行一段時間以來,有很多人發現,銀行貨幣信賃投放主要集中在大型國企、基礎項目建設上,而中小企業并且沒有得到多少乓質支持。
對此,巴曙松表示,“從2007年11月至2008年一季度,正是我國對金融危機的應對期。因此,很多貨幣信貸都傾向那些力度大、見效快的重點工程。用溫總理的話來說,這個時間段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
在他看來,這一時間,銀行貨幣信貸投放的重心在中央層面上是“鐵、公、機”,即鐵路、公路和機場,在地方層面上是“房、地、美”,即廉租房建設、土地開發和環境美化等基礎工程,這是特殊時期實行的不得已措施。
巴曙松同時也認為,在初期重點項目重點投入之后,中國經濟將步入復蘇階段,不能再采取之前的貨幣信貸政策。“因為再這樣做的話可能會導致經濟過熱,很明顯這是不正常的。”
因此,巴曙松相信,下一階段,銀行的貨幣信貨將會有針對性地向市場主體——企業傾斜。
企業要“內生”“外向”
針對目前仍然不容樂觀的出口形勢,巴曙松深覺出口型企業的壓力很大。
巴曙松說,“根據2008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做出的判斷,在這場經濟危機中,全球化受到了沖擊是全球化的趨勢沒受到影響。”他認為,中國還有很大的制造優勢、成本優勢,在管理、勞動素質的提高方面,也還有較大拓展空間。“只是中國也要學會調整,原用于出口的產品要轉同內需或其他國家,或者自己整合,如整個汽車行業對外的步伐在加快,整合在加速。”
對于福建民營企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晉江,巴曙松也有自己的建議。“套用‘晉江模式,我想可歸納為‘內生、‘外向。”巴曙松說,“戰略性的方向是擴大內需,擴大全國的銷售,中國不可能再大規模積累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國債。即使全球經濟平穩下來,也不可能期望立即好轉,中國應減少對出口依賴,在拓展內需市場同時,提升管理能力,并注重物流、信息流采集。”
不過,巴曙松也表示,國際市場還有空間,還需發展。他舉了個例子,前段時間,沿海有個出口型企業大規模招工,它是專門生產熨斗的,在歐美經濟受沖擊的背景下,以前送冼的衣物,現在都是自己熨,這個企業就找著了這個機會。
“要善于研究市場,把握新出現的市場。以前,中國企業的海外市場基本靠代理商,現在代理商財務出現問題,其實是給我們建立渠道的機會。危機對中國,有危有機。”巴曙松說。
要堅定上市選擇
在巴曙松看來,應對經濟危機的前期,主要依靠“4萬億計劃”的帶動。因此,企業負債率明顯上升,如何尋找信貸之外的融資渠道成為企業面臨的一道難題。
“要靠信貸之外的渠道解決資金問題,創業板是一個重要渠道。”巴曙松表示。已公布IPO規則的創業板受到眾多中小企業關注。知道此消息后,一些原考慮在主板、中小板上市的企業開始重新評估創業板。
對此,巴曙松不太認同,“其實,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面向的是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對于企業來說,如果是符合主板、中小板的話,應該堅持選擇往主板或者中小板方向努力。因為不同的板塊有不同的估值標準。符合主板、中小板的企業在創業板上的估值不一定就很高。”
在不同市場上市,巴曙松還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一一企業可采取這種方式:公司整體在主板或者中小板上市,再把公司內部科技含量比較高的新產品或者新商業模式拿出來在創業板上市。
“雖然晉江的絕大部分企業都屬于傳統產業,但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說明晉江企業本身肯定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只要懂得發掘,傳統嚴業當中肯定也能夠找到創新之處。”巴曙松表示,“要記住一點:想在創業板上市,一定要突出倉慚,突出高增長。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行業,傳統行業也有創新的東西,古往今來,大家都要穿衣、穿鞋,有新商業模式,新材料應用,突出新的東西。”
他還認為,福建,尤其是晉江達到創業板IPO標準的企業不少,可以此吸引全國投資方來晉江尋找后備企業,入股或投資。“晉江提出打造‘晉江板塊的目標,如果先有5家、10家甚至20家的上市企業,就能達到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