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愿

以2009年全年收益率來看,指數基金牢牢占據了“第一”的寶座,股票型基金緊隨其后。此一時彼一時,2010年還能續寫這樣的排位嗎?
在2009年12月中下詢,股指經歷了又一次V形波段,而基金的操作也顯示出從小幅減倉到小幅增倉的波段操作跡象,股票型基金倉位水平再度回升到85%的高付,而這也顯示出了不少基金對今年一季度行情的信心。2009年末~2010年初,新基金頻發,電印證了投資者們的高漲熱情。據天相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一年就超越前8年發行量總和的指數基金一鳴驚人,吸金之勢難以阻擋,與偏股基金相比大有分庭抗禮之勢。那么作為投資者,該如何看待它們?
偏股基金神話再續
20(J9年股市大幅反彈,股票方向基金凈值全線上漲。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數據統計,124只標準股票型基金2009年平均收益率達到71.54%,72只偏股基金平均收益率為64.56%。總體上看,2009年是股票方向基金在2007年和2006年之后歷史第三高收益年份,2007和2006年主動股票型基金收益率分別高達132.52%和127.57%。
在各類基金規模中,股票基金的增長凈規模達到3986億元,位居各行業第一,其領銜者自然成為焦點。2009年12月31日,被許多投資者稱道的華夏大盤備受關注,200牮收益率達到116.16%,從開始發行至今,該基金900%左右的增長簡直像神話。偏股基金很看重基金經理的操作能力,必須對大盤正確判斷、主動出擊。
當然人無完人,明星基金經理也有判斷失誤的時候,2009年一季末華夏大盤精選的倉位依舊很低,僅有56.22%,而不少基金已經開始大幅加倉。選時的及時改錯、選股的正確判斷使得華廈大盤的掌控人王亞偉在去年發據了眾多冷門股和重組股的投資機會。大膽的倉位策略在高拋低吸的大波段下成就了主動性基金的優勢。
除了審時度勢選股的獨到眼光,對于華夏大盤這樣成績優異的基金,興業證券分析師陳少東向筆者解釋,“我們應該注意到這個基金現在是封閉的。”除了大部分投資者為買不上、賣太快發愁,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封閉式基金避免了申購贖回導致的資金動蕩——這是倉位可控的保證,也是控盤的關鍵之波動的資金中忙于控制資金量,這消耗了他們太多的精力。指數基金之年
“不存在能戰勝市場指數的基金”,這是“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的著名論斷。他是指數基金的創始人,被動投資的堅定實踐者。博格于i975年創立了第一個為個入投資者服務的指數共同基金,多年的歷史考驗也吸引了一大批鐘情于指數基金的投資者,其中不亞于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股神巴菲特等。2009年出盡風頭的偏股基金在指數基金面前也難以抬頭挺胸,年末迎新之時,多家基金公司電以各自的新指數基金為主推亮點,指數基金魅力無限。
2010年初,關注已久的2009年基金排名最終出爐。華夏大盤精選基金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以微弱優勢奪得年度基金排名榜冠軍,收益率達到116.16‰然而2009年真正的基金冠軍誕生于沒有基金經理運籌帷幄,也不參加基金排名戰的被動投資者一指數基金。交易代碼為159901的深證IOOETF,2009年全年漲幅為116.63%,略高于華夏大盤,這才是真正的冠軍。
據了解,各類主動型基金的平均業績最低僅略大于1%,最高至71.54%;而納入統計口徑的被動投資的標準指數基金平均業績為90.97%,遠遠高于基金經理的平均業績。在2009年中國基金經理完敗于指數基金。與此同時,全球指數基金的規模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遞增,僅美國機構投資者持有的指數基金資產,至今就超過了萬億美元。
隨著被動投資的指數基金在國內的快速發展,一些基金公司也曾經推出“增強型”指數基金,基金經理選擇一些時點偏離指數樣本的股票以獲取更大收益。然而2009年納入統計口徑的增強指數基金平均業績為87167%,雖然遠遠超過完全主動的基金,但也落后于完全被動的標準指數基金。研發費用低,交易費用少的被動型基金穩穩占據了2009年盈利的首席地位。
指數基金還能笑多久?
指數基金一直在發展,不斷有新的算法產生,主要在于選取標準、權重不同。陳少東同時指出,“但指數基金的被動特性使其只自做到跑贏犬盤”。也就是說,指數基金同步于大盤、振幅也也順應著大盤,長期看來一定是同好的,但是取中間某個區間來看,實在難下定論。“新發的指數基金可能沒更合理的股票選取方法,但終究是被動的。指數基金2010年的成長可能就不像去年那么快了。”
2009年A服市場漲幅可觀,指數基金水漲船高。但隨著資金流動性的收緊預期、通貨膨脹預期、對資產價格泡沫的擔憂,各個板塊的此消彼長,是否會對被動跟隨大盤的指數基金產生漲跌相抵的作用?偏股基金并非完全敗走麥城,相比之下,偏股基金能否借通脹和板塊題材炒作之勢取得不俗的成績?
年初金基金頻發,對此《理財周刊》的解讀認為,“長期而言,主動型基金仍占主導優勢。即使2009年指數基金平均業績大幅超越主動型股票基金,但我們看到2年、3年的累計業績,主動型基金相比指數基金依然遙遙領先。”指數基金作為趨勢投資工具非常有效,但1年期價值至少目前來看還不明顯。
2010年,作為各大股評機構評價中“橫盤整理”的一年,被動型基金,也許不如偏股基金這樣的主動出擊者更有潛力,當然主動型也有毋庸贅言的風險。相比之下,偏股基金在今年被分析師和股民賦予了更高的收益期望值,當然指數基金的穩定性也有被理財大師們堅持的理由,如何取舍,最終還要根據投資者的不同偏好。
指數基金同步于大盤、振幅也順應著大盤,長期看來一定是向好的,但是取中間某個區間來看,實在難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