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錦鋒
(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技工學校,廣東佛山528100)
在現今醫藥、食品、化工等行業中,多種液體混合是必不可少的工序,而且也是生產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由于這些行業中所用到的材料,多為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的介質,以致于現場工作環境十分惡劣,不適合人工現場操作;另外生產要求該系統要具有混合精確、控制可靠、工作效率高等特點,這也是人工操作和半自動化控制所難以實現的。所以,為了幫助相關行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改進液體混合工序,從而達到液體混合自動控制的目的,筆者根據所學知識,以三種液體混合為例,設計出以PLC為核心的液體混合自動控制系統。
本設計主要利用PLC來實現對多種液體混合的自動控制,系統中的電磁閥、攪拌機和液面傳感器通過PLC按所設定的參數動作運行,從而完成液體自動混合。其要求是將三種液體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經過電動攪拌、等待達到一定的溫度后,才能將混合的液體輸出容器。整個工作過程形成循環狀態,在按停止按鈕后,系統依然要完成本次混合才能結束。該系統的特點是,對于已經接好的線路,可以通過改變PCL的程序來改變控制邏輯和參數,具有靈活的運用方式。

圖1 液體自動混合裝置示意圖
本方案采用的是PLC控制系統來實現控制要求。如圖1為液體自動混合裝置,其中,Y1,Y2,Y3是順序控制液體注入的3個電磁閥,注入液體分別用A,B,C來表示。Y4是混合后液體排出的1個電磁閥;L1、L2、L3、L4是混合罐內依次向上的液位傳感器,當液體浸住液位傳感器時,傳感器閉合,否則斷開;M是攪拌電動機。T是溫度傳感器,溫度高于某一設定值時,T閉合;H為加熱電爐。
容器是空的,電磁閥Y1、Y2、Y3和電動機M均為OFF,液位傳感器 L1、L2、L3、L4 均為 OFF。
按下啟動按鈕,開始下列操作:
(1)電磁閥Y1先打開,開始注入液體A,并開始在PLC中計時,以控制液體的總流,當液面升至L1時,L1為ON,停止注入液體A,關閉Y1。
(2)開啟電磁閥Y2,注入液體B,當液面升至L2時,L2為ON,停止注入液體B,關閉Y2。
(3)開啟電磁閥Y3,注入液體C,當液面升至L3時,L3為ON,停止注入液體C,關閉Y3。
(4)開啟攪拌機M,攪拌時間為預先設定為10 s(可以在工程需要時進行調節);10 s后M為OFF,攪拌停止。
(5)開啟加熱器(H為ON),開始加熱,待加熱到T溫度傳感器設定值C時,T閉合,加熱器H為OFF,加熱過程結束。
(6)Y4打開放出混合液,至液體高度降為L1后,再經5 s延時(以利于液體全部放出)停止放出。
按下停止按鈕,在當前的操作處理完畢后,停止操作,回到初始狀態。
L4為安全限制液位傳感器,平時為OFF,當液位到達或超過L4時,L4為ON,則停止一切活動并報警給工作人員檢查系統故障,即該系統具有液位傳感器損壞報警功能。
輸入和輸出點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輸入和輸出點分配表
PLC——根據I/O的使用點數,擬采用三菱FX2N-48MR型PLC。
供電電源——額定功率為7.5kW,額定電壓為380V,額定頻率為50Hz。
液面傳感器——廣州市廣盟計量儀器貿易有限公司的GWT-1接觸式水浸傳感器。
溫度傳感器——佛山市順德區佛誠電子有限公司的FC-Z型電阻式溫度傳感器。
I/O接線圖如圖2所示。

圖2 I/O接線圖
梯形圖如圖3所示。

圖3 梯形圖
系統控制流程如圖4所示。

圖4 系統控制流程圖
(1)當按下SB0按鈕(X0)時,系統啟動,Y1得電并自鎖,注入液體A;當液位傳感器L1(X1)得電時,Y2得電并自鎖,注入液體B,此時Y1失電,停止注入液體A;當液位傳感器L2(X2)得電時,Y3得電并自鎖,注入液體C,此時Y2失電,停止注入液體B;當液位傳感器L3(X3)得電時,停止注入液體C,同時Y0得電并自鎖,攪拌機開始攪拌,定時器T0開始計時10 s;10 s后,T0得電閉合,Y5得電并自鎖,加熱器開始加熱,當X5閉合,即溫度T升高到設定溫度C時,Y4得電并自鎖,開始排放液體;當液位降到L1時,X1失電,X1常閉觸頭斷開,定時器T1開始計時5 s,5 s后,Y4失電,停止排放液體。
(2)在工作過程中,當按下 SB6時,Y1、Y2、Y3均失電,但Y0、Y4、Y5繼續得電,整個工作過程繼續運行到結束。準備下一個循環過程。
(3)在工作過程中,當液位達到L4時,X4得電,其常開觸頭閉合,Y6得電并自鎖,報警器N報警,同時對Y0、Y1、Y2、Y3、Y4、Y5復位,停止一切工作,等待工作人員檢查故障。
隨著PLC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可以對原有液體混合裝置進行技術改造,提出數據采集、自動控制、運行監視、報警、運行管理等多方面要求。按照本設計組成的液體混合控制系統,采取了一系列可靠的設計方案,利用PLC實現了對混合過程的精確控制,提高了工作過程的穩定性和自動化程度,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與實用性。因此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適合于各種液體的混合調配。
當然,在該系統設計中尚有許多不足,有些地方的設計思想還不成熟。但是,隨著可編程邏輯控制系統的日益發展,相信這套系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被我們更加合理的應用于生產實踐當中,并帶來經濟效益。
[1]廣東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組.電工新技術教程實訓指導[K].廣東:培訓教材,2008.
[2]梁耀光,等.電工新技術教程[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7.
[3]張萬忠,等.可編程控制器入門與應用實例[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4]林春方.可編程控制器原理及應用[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