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惠芳,張 月
(東莞市厚街醫院,廣東 東莞 523945)
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情緒的影響
姜惠芳,張 月
(東莞市厚街醫院,廣東 東莞 523945)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情緒的影響。方法 對 20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干預 12周,干預前后分別進行抑郁評分,所得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結果 心理干預前 20例血液透析患者有 12例(60%)存在抑郁情緒,進行心理干預后只有 5人(25%)存在抑郁情緒,進行心理干預后各種程度的抑郁患者明顯減少。結論 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明顯改善其抑郁情緒。
血液透析;抑郁情緒;心理干預
血液透析是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手段之一,需要長期維持。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多種因素可使患者產生諸多的心理問題,其中抑郁尤為常見[1]。因此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減輕或消除其抑郁情緒,對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及延長壽命具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09年 4-10月本院血透室長期血液透析患者 20例,年齡 22-79(49.0±14.6)歲,每周透析 2-3次。
1.2 方法
1.2.1 評價方法 用 Zung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定患者抑郁狀態,計算抑郁嚴重指數[2]超過 50%為抑郁,50%-59%為輕度,60%-69%為中度,70%以上為重度。
1.2.2 心理干預方法 ①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主動、誠摯、熱情、耐心傾聽引起患者抑郁的各種原因,有針對性地對患者打開心結,予以情緒干預、注意力干預和行為干預。②向患者提供腎病病友保健刊物,并在血透室墻壁做醒目的透析相關知識的宣傳畫,讓其了解更多的血液透析知識,配合治療。③做好家屬思想工作,對患者予以親情的關愛和支持。④鼓勵患者多參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會活動,回歸社會,增強患者自信。⑤加強醫護人員血液透析知識的學習,提高操作技能,將血液透析中的并發癥和損害降低至極限。
1.3 統計學方法 將收集到的數據采用 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 x2檢驗。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干預前 2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有 12例存在抑郁,占 60%,其中輕度 30%,中度 20%,重度 10%,明顯高于一般住院患者的抑郁程度[3]。進行心理干預后 12周只有 5例存在抑郁情緒(25%),心理干預后抑郁患者明顯減少(P<0.05),見表 1。

表1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干預前后抑郁狀態的比較[例(%)]
我們觀察發現,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多種原因可以導致抑郁:(1)疾病因素:①長期反復動靜脈穿刺對身體造成損傷帶來的不愉快,以及血液透析過程中急慢性并發癥帶來的憂慮;②長期透析患者多存在皮膚色素沉著、浮腫,使外部形象改變,羞于見人,手腕部動靜脈內瘺形成的假性動脈瘤使有的患者羞于參加宴會及有關的社交活動;③多數患者伴有性功能減退從而產生自卑、抑郁、消沉;④血液透析是一個漫長的治療活動,讓病人感到治療遙遙無期,悲觀、絕望,甚至有的患者發生投水自盡的情況。(2)經濟因素:血液透析治療昂貴的費用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從而產生壓抑感。(3)工作、生活因素:有的患者邊工作邊透析,充分透析需要每周 3次,存在工作時間與透析時間相沖突,擔心因此丟掉工作而惴惴不安。在家庭生活中,尤其是老年、中風后遺癥者,需要家人常年累月地接送透析,給家屬帶來很大負擔,因而心情內疚。
國內報道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發生率為 42%-60%[4-6],國外報道為 29.3%-100%[7-9],我們調查的數據為 60%,與國內報道基本一致。抑郁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和應對策略訓練,但國內對血透患者的心理干預方法多數停留在健康教育、情感支持等方面[10],我們通過心理干預后的效果還是很明顯,由干預前的 60%下降為25%。
[1] 周安琪,季建林,徐俊冕.終末期腎功能衰竭透析病人心理問題的研究[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3(2)∶73-75.
[2] 汪向東.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217-219.
[3] 陳慶紅,舒德海,劉宇寧,等.綜合醫院內科住院病人抑郁狀況調查[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3,11(3)∶232.
[4] 吳紅玲.維持性血透患者的抑郁水平與生活質量的相關分析[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9,37(5)∶621-622.
[5] 王詠梅,陳 華.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狀態的調查分析與護理對策[J].上海護理,2009,9(3)∶53-56.
[6] 倪 麗,匡鼎偉,黃碧紅,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癥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9,8(1)∶28-31.
[7] Talbot F.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on and diabetes in adults:is therea link[J].DiabetesCare,2000,23(10)∶1 556.
[8] Kiecol-Glaser JK.Depression and immune function:central pathways tomorbidity andmortality[J].Psychosom Res,2002,53(4)∶873.
[9] Tsay SL,Halstead M.Self-care self-efficacy,depression,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receiving hemodialysis in Taiwan[J].Int JNurs Stud,2002,39∶245-251.
[10]何 靜,張 俐.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研究進展[J].重慶醫學,2007,36(5)∶433-434.
R 459.5
A
1003— 6350(2010)13—102—02
姜惠芳(1963—),女,山東省煙臺市人,主治醫師,博士。
2010-01-22)
?護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