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合 河北省行唐縣獸醫防疫站 050600
隨著我國規模化奶業的迅速發展,奶牛養殖產生的大量固體廢棄物和有機廢水已成為農村社會主要污染源之一,環境保護問題日漸突出。加強奶牛養殖環境保護,首先是農村小康建設的需要。農村小康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環境,據資料顯示,畜禽養殖業每年廢棄物的排放量超過了100多億噸,成為巨大的污染源,其中奶牛糞便排泄量在家畜中又是最多的,因此,奶牛場特別是奶牛養殖小區和規模牛場必須配套建設糞便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這是改善農村衛生環境面貌的必要措施。其次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需要。奶牛養殖業推行循環經濟的途徑是堅持農牧結合,建立起 “土地-種植業-奶牛養殖業”三位一體的農業生產系統。既能保證有效地消化奶牛糞便,又能保證有充足的優質飼料,還能保證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使整個農業生態系統形成“糧食-飼料-奶牛-肥料-糧食”的良性循環。第三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需要。在奶牛養殖業方面,通過科學飼養,提高飼料的利用率,減少廢棄物的排放,廢棄物的減少必然會減少環境污染,治理投入也必將減少,這是一個方面的節約;對于奶牛排放的廢棄物通過無害化處理,變廢為寶,重新利用變資源,這樣就實現了農業資源和奶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可持續利用又是一個重要的節約;因此,生態環境保護與奶業發展并重,是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個戰略性措施。第四是保障奶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奶牛形成的污染源,若無法消化,就會污染水質、空氣和土壤,這些污染在危害人和動物健康以及生產活動的同時,也會降低原料奶的質量,使其細菌總數和有害物質超標,不能加工優質乳制品,必然影響到我國奶業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奶業發展正處于一個關鍵性的轉型階段,即由跨越式增長轉入漸進式增長,由超常規發展轉入正常發展,由數量型轉為質量效益型,由粗放式經營管理轉為集約式經營管理。盡管當前奶牛價格低迷,奶牛效益下滑,但我國奶業發展仍然有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奶牛業仍然是一個朝陽產業,奶牛飼養仍然是農民致富奔小康的門路。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更加重視奶業的發展,不僅政策傾斜,而且資金扶持力度逐步加大。所以,我們要順應時代發展,改變觀念,開拓進取,把奶牛小區生態環境建設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
近幾年,中央把國家對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重點轉向農村,溫家寶總理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首先要發展現代農業,繼續調整農業結構,積極發展畜牧業,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特別是農產品加工業。國家投資10億元加強農村沼氣建設,作為養殖小區投資者,建設生態奶牛養殖小區,完全符合國家的規劃。
建設標準化生態奶牛小區的指導思想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質量、安全意識,發展節約、環保、循環型經濟,營造優美和諧環境,達到設施功能齊全,促進生產集約化,效益最大化。
盡管現在全國奶牛大部分已進區飼養,但生態環境建設仍將是一個漫長過程,作為特殊的規模奶牛場,其設計與建設首先要滿足現階段投資者與農戶經營者的現實需求,同時又必須認識到奶牛養殖小區只是規模牛場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因此在設計與建設中應盡可能地應用新工藝、新技術,在養殖小區特定條件制約下,盡可能選擇相對科學合理的方案。
目前生態奶牛養殖小區已具雛形,分為管理區、生活區、奶牛飼養區、飼料區、治療隔離檢疫區、糞污處理區六個部分。生活區可設為全場生產經營人員宿舍或家庭生活單元,最好能集中建設,單獨設區,以實現人畜分離。這樣可方便衛生間的建設以及生活糞污的處理,可減少人畜共患病感染的機會,也有利于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在消毒設施建設上,最大限度地消除一切污染源。小區入口處建有消毒池,出入人員及車輛必須進行消毒處理。飼養區入口建消毒池、消毒室、更衣室、安裝紫外線消毒設備。擠奶廳內有完備的消毒清洗設備,有熱水供應,能夠隨時對擠奶設備、奶槽進行消毒。牛舍內配備相應的消毒設備,并能夠保持清潔。
飼料區統一設置青貯窖,不宜把青貯窖與一家一戶對應,那樣往往因單個家庭奶牛規模不足造成多個青貯窖都被打開,青貯飼料浪費大,青貯質量差。青貯窖宜統一在飼料區集中建設。如果飼料區集中建設,可以再設全場統一的精料加工車間、干草棚,最好還能設固定的可制作全混合日糧的飼料攪拌站。
小區的布局要因地制宜,一般依據地形、道路,以奶牛飼養區為中心區,兩側分別設生活管理區、飼料區。糞污處理區應設在西南側,引入沼氣工程,減少環境污染,節約能源,沼渣循環利用,延長產業鏈條。
奶牛飼養區內的凈道與污道要分開,排污水道與排雨水道也要分開,污水進入沼氣或凈化池。
盡可能做到分群飼喂。根據不同牛群設計相應的牛床、牛頸夾等配套設施。切忌不分牛的年齡、發育階段,全場只一種規格的牛欄、牛床、牛頸夾。
采用單獨的飲水系統,切不可料槽與水槽共用,飲水槽可設在運動場內。最好能采用地熱飲水槽。
小區建設應留足夠的空間進行綠化,搞好綠化對改善小區的環境面貌至關重要。凈道、污道兩邊植樹,或種絲瓜、葡萄等,蔓藤爬在水泥通道和牛場上方拉著的鐵絲網上,這在夏天可起到調節溫度、美化園區環境的作用,還能提供綠色食品。
著眼未來,奶牛養殖小區的發展趨勢將逐步過渡到養殖大戶占主導地位,小戶由于利潤降低被迫轉讓退出,幾個養牛大戶組合成復合型牛場,向規模化、合理分群的正規奶牛場靠攏;或者隨著養殖小區的功能逐步完善,農戶合作意識的提高,發展成為股份制牛場,即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公司式規模牛場;那些由于環境污染嚴重,或布局有嚴重缺陷、基礎設施不能滿足未來發展需要,而未能成功轉型的小區,將最終被淘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