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張學超
由于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征,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更加深入,并希望借助電子商務使企業能夠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
1999年5月,“中國電子商務第一人”王峻濤創辦“8848”涉水電子商務,標志著中國第一家B2C電子商務網站正式誕生。十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隨著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以及各類IT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電子商務已逐漸成為我國未來商業發展的新方向。
來自第三方機構CNZZ的數據表明,中國電子商務在2009年迅猛增長,全年交易總量為2008年的2倍以上,電子商務站點數達到1.56萬家,訪客量同比增長61.29%,其中B2C站點數保持著持續增長,訪客量達到了2.46億人次。同時,電子商務的模式也在逐漸從單一的信息發布向更高層次的整合應用方向發展。
由于電子商務具有開放性、全球性、地域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等內在特征,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更加深入,并希望借助電子商務使企業能夠在愈演愈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可見,2010年將成為國內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一年。

>> 2009年中國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占整體交易規模(線上和線下交易規模)的比例達到11.3%,穩中有升。
當今,消費者的需求瞬息萬變、產品周期不斷縮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技術創新不斷加速……可見,誰能第一時間獲取客戶需求信息,誰就能第一時間為客戶提供服務,從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我國許多傳統企業已經意識到了電子商務相對于傳統商務模式的種種優勢,開始通過業務流程的電子化提高運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事實上,傳統的線下實體交易往往會受時間、場地、費用等多種因素的限制,而電子商務則能夠憑借其強大的互聯網資源打破這一限制,使各種交易信息和數據可以以更加快捷的方式,傳遞到交易的一方,并通過實時的確認和相關的后續服務,快速促成交易順利進行。也就是說,通過電子商務,企業能夠快速地獲取市場信息、擴大企業銷售渠道、降低交易成本、減少庫存、縮短生產周期以及提供更高效的客戶服務。可見,電子商務對于傳統企業的影響已經滲透到了企業的方方面面,傳統企業有必要主動推進電子商務,將信息技術運用于公司的經營與管理中,使公司在競爭中占據優勢。
2009年開始,包括百麗、中糧、李寧、格蘭仕、寶潔等在傳統領域有著良好品牌影響力的大型品牌紛紛“觸網”,使電子商務領域輻射范圍更廣,并不斷得以擴充。對此,國家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曾表示,商務部工作當前重點之一即支持傳統商業企業進軍電子商務,以推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推進實體市場和網上市場的結合,推動商業企業以網絡銷售帶動門店銷售。他還表示,商務部將會在網絡平臺的支付手段、誠信體系建設方面,給予傳統商業企業更多的關注和政策指導。
同時,業內專家分析稱,我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經過十年發展,已呈現強勁的增長勢頭,并逐步從“成長期”向“成熟期”邁進,電子商務將使傳統企業的市場競爭從產品質量和價格競爭上升到全方位服務的競爭。

>> 隨著大環境成熟與經驗的豐富,企業再開展全方位的推進,最終將形成‘鼠標+水泥’的雙重模式。
對于傳統企業來說,電子商務可以算是第二次創業,但這并不是一句簡單的轉型就能夠真正實現的,在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過程中,傳統企業一直都在不間斷地進行嘗試,但是無論是TCL,還是國美,其電子商務戰略均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相比之下,經營電器及電子產品的京東網上商城已經連續四年保持300%的高速增長,成為國內首家月銷量突破2億元大關的電子商務公司。
可見,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改造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許多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化過程中存在一些誤區:有的認為電子商務就是電子交易,即建一個網站賣自己的產品;有的企業甚至認為只是建一個網頁,做一做宣傳而已。但事實上,電子商務構建了一個有別于傳統行業的新型的商業模式,將企業的信息、資金、物流通過電子商務集成和協同,將企業的生產、業務和管理都凝聚到產業鏈和全新商業模式中,已經不再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交易。
2009年12月,商務部出臺了《關于加快流通領域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將大型國有流通企業納入政策扶持范圍,加快發展面向消費者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實力強、運作規范的專業網絡購物企業,建設交易商品豐富、服務內容多樣的新型商業網站。加快發展面向消費者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鼓勵傳統企業,中小企業和個人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交易。
CNZZ分析師表示,電子商務在自身取得高速發展的同時,其影響也越來越大。數據表明,超過50%的企業搭建了B2B、B2C類電子商務網。在消費領域,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交易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將有望超過2%,網絡購物對國內零售市場的影響將日趨增大。因此,B2C模式將會是傳統企業進入電子商務的最佳策略之一。但與此同時,圍繞B2C電子商務的互聯網應用、呼叫中心、信用支付體系,以及物流配送體系等均能夠不同程度的影響傳統企業進入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的進程。
簡單來看,電子商務中,電子是手段,商務是目的。傳統企業電子商務化的最終目的就是使企業能夠得到更長遠的發展。但是由于電子商務的特性,決定了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戰略不得不面臨“不做被淘汰”和“做得好很難”的兩難選擇。
對于傳統企業的電子商務改造來說,傳統的貿易業務既是優勢,也是包袱。優勢在于,電子商務的運營前期能夠借用傳統品牌與物流的基礎優勢,從而減少投入成本。劣勢在于,電子商務的盈利模式受限于原有體系的平衡與穩定性。因此,傳統企業在決定實施電子商務之前必須要有面對不利影響的決心。
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的投入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適合在網上銷售,如果本身就是利潤空間較低的商品,那么短時間內并不能通過網上銷售獲得多少利潤;另一方面,傳統企業實際上主要是靠規模來獲得利潤,并不擅長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網上銷售。這也是大多傳統企業進軍電子商務的一大顧慮。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協會PCEM網絡整合營銷研究中心主任劉東明表示:“電子商務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企業必須要順應這個潮流。初始階段企業應該采取線下渠道為主,線上渠道嘗試的原則,大膽積極嘗試電子商務,用少量投入來投石問路。隨著大環境成熟與經驗的豐富,企業再開展全方位的推進,最終將形成‘鼠標+水泥’的雙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