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劉君 陳莉芳
心理干預對胎膜早破期待療法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
王霞 劉君 陳莉芳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胎膜早破期待療法患者的焦慮程度的影響。方法將62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干預,分別于確診后和實施干預7d后用SAS焦慮自評量表進行評分。結果7d后觀察組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實施心理干預可減低胎膜早破行期待療法患者焦慮程度。
心理干預;胎膜早破;焦慮;期待療法
胎膜早破是產科常見分娩期并發癥之一,有引起宮內感染、胎兒早產、臍帶脫垂的危險。孕婦突發陰道流液,由于擔心孩子和自己的健康,會體驗緊張、焦慮、懼怕等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應激。如果不能有效避免或降低這些不良反應,將影響患者的妊娠結局,降低生活質量。筆者通過對62例胎膜早破行期待療法患者進行心理干預,試圖降低患者焦慮程度,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4年4月~2005年4月經肛診、陰道酸堿度、B超檢查結合妊娠期確診,符合胎膜早破行期待療法指征者62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32例,年齡20~32歲,平均(26.5±2)歲,平均停經時間(231±4)d;對照組30例,年齡22~34歲,平均(27±3)歲,平均停經時間(229±5)d。文化程度:大學18例,高中24例,初中20例。兩組停經時間、年齡、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測量工具 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1]共20個條目,按照癥狀出現頻率評定,分為4個等級,并對表中每個癥狀加了時間限制,胎膜早破發生后始終無感覺者為1分,發生后即刻出現相應感覺但又很快消失者為2分,發生后1d內癥狀不能消失者為3分,發生后到接受調查時均有相應感覺為4分。其中5、9、13、17、19為反向評分項目。20個條目的分數相加即得到原始粗分。以原始粗分乘以1.25,取整數部分即得到標準總分。
1.2.2 材料收集方法 將62例患者均于確后實施評估;護士與患者簽倫理協議書,采用統一指導語,10min獨立完成量表填寫;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均采用期待療法,對照組行常規治療護理,25%硫酸鎂10g+5%GS500ml1g/h ivgtt,地塞米松6mg,iv,q12h×3,同時給予抗感染支持治療,頭低腳高位絕對臥床休息,做好會陰部護理,勤換床單,保持床單整潔。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心理干預:①接納、尊重和關心患者,在不加批判的、信任的、理解的氣氛中,建立一種合作努力、一種伙伴或同盟的護患關系[2]。②與患者交談,評估其心理狀態,根據原因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患者緊張、焦急、懼怕、心理煩亂,分析原因主要有:對胎膜早破的知識缺乏,擔心孩子和自身發生不測。鑒于此,發給其病區特制的宣傳小冊子《孕期指南》,詳細講解其內容,向患者提供真實信息,幫助其改變認知結構、減輕害怕情緒。住院環境陌生,主動熱情向患者介紹病房環境、醫生和護士,治療過程。缺乏心理應激的知識,深入淺出地講解心理學應激的基本知識和技術。③心理指導。采用問候式服務,即每日到患者床前詢問主觀感覺、飲食、睡眠情況等,以促進護患之間感情互動,并針對患者家屬存在的問題進行安慰[3]。④鼓勵丈夫勇敢用行為和語言向妻子表達愛意,呼吁家人多打電話問候關愛。⑤鼓勵病友與病友之間、家屬與家屬之間互通信息,互相鼓勵。選擇有過胎膜早破病史現已成功分娩且性格開朗、樂觀自信的產婦介紹自己的治療經歷和感受,以積極的態度去影響、鼓勵其他孕婦。⑥采用開放式話題讓患者自由表達出擔憂害怕的感受,耐心傾聽其講話,傳遞出護士對患者價值的尊重,同時也鼓勵了對方繼續用言語表達。⑦幫助患者尋找到較好的宣泄情感的方式,如哭泣、唱歌、盡情傾訴。由于治療期多采取被迫體位,患者常感到腰酸背痛、煩悶等不適,護士應對其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并用握手、撫摩等肢體語言真誠地撫慰患者,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如呼吸訓練、瑜珈的冥想、聽聽音樂[4]、朗誦、陶冶情操,增強其心理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⑧可播放一些嬰兒的嬉笑聲、牙牙學語的錄音帶,轉移其注意力,體會新生命到來的愉快感受,借助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增加對抗疾病的勇氣和信心。⑨要求護士連續接觸病人,每天有一定的時間保持會談,每天不少于40min。
1.2.3 評價方法 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分別與患者確診后和7d后進行評定,比較兩組焦慮情況。
1.2.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t檢驗進行統計學處理。
兩組確診后用t′檢驗比較,t′=1.4424,P>0.05,差異無顯著性意義;而觀察組確診后與實施干預7d后焦慮評分比較,t=9.6345,P<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觀察組與對照組7d后焦慮評分比較,t=10.5726,P<0.01,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3.1 焦慮情緒的來源及對患者的危害 胎膜早破的發生率約占分娩總數的2.7%~17%,可導致早產率及圍生兒死亡率增加、宮內感染率及產褥感染率升高[5]。Guzik和Winn(1985)對2774例分娩的研究發現,胎膜早破者絨毛膜羊膜炎的發生率為56.7%[6],增加胎兒宮內窘迫和腦癱的患病率。孕婦由此產生種種心理問題,如擔心宮腔內胎兒的發育程度、有無感染、出生后有無并發癥、擔心胎膜早破引起子宮腔的感染影響自身健康和今后的性生活。同時,家庭成員的冷落和病房環境的特殊都會成為引發孕婦焦慮的應激源,主要表現為緊張、害怕、焦急。這一系列不良心理因素將影響孕婦對妊娠結局的決定,加重其心理負擔。同時,在威脅情境下產生的焦慮反應,伴隨著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導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縮或舒張壓升高、呼吸增速、胃腸活動增快或減慢,新陳代謝率增高。大量的研究和臨床觀察已經證實,心理應激下的生理和心理反應,特別是較強烈的應激反應,使內環境發生紊亂,從而使人處于對各種疾病的脆弱易感狀態,容易遭受其他致病因素的侵襲[7]。
兩組確診后、7d后SAS評分比較(,分)

兩組確診后、7d后SAS評分比較(,分)
3.2 在心理干預的幫助下,患者可學習放松技術、緩解緊張焦慮情緒、適應應激,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們逐漸認識到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和疾病不容忽視的作用,并發展心理治療來幫助患者以積極的姿態和疾病作戰。心理干預是引導人的思想、行為或情感發生改變的方法,可幫助人在生活中獲得快樂或提高某種潛能[8],與患者建立積極互動的護患關系,接納和關心患者,發揮患者的主動性,促進患者借助認知學習來提高其自知力,指導其運用放松訓練來減輕身體和心理疲勞,而且來自家庭社會親友的幫助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環境,促使其以積極樂觀的方式面對現實,從而消除不良情緒。本組研究確診后觀察組焦慮評分(51.07±4.32),對照組焦慮(53.02±6.11),表明兩組患者均表現較高的焦慮情緒,經統計檢驗無顯著性差異。由表1可見,觀察組干預后焦慮評分顯著低于確診后及對照組7d后(P<0.01)。本研究說明醫護人員與患者多做溝通交流,密切關注患者心理狀態,適時進行心理干預,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慮水平,增強其對壓力的適應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促進母兒健康。另外,研究中護士通過心理干預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切實有效地解決了患者的心理問題,得到了信任與認同,在工作中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是護士再學習的動力??梢姡睦砀深A在臨床護理中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有進一步探討的價值。
[1]王長虹,從中.臨床心理治療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577.
[2]李小麟.精神科護理學[M].四川: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49.
[3]劉曉琴,孫光美,郝愛霞,等.健康教育干預對慢性腎衰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5,20(7):55-57.
[4]周曉榮,張尚軍,李小妹.放松訓練的應用研究及對護理工作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2):129-131.
[5]鄭修霞.婦產科護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138.
[6]顧美皎.臨床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06.
[7]胡佩誠.醫護心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129.
[8]叢中,張伯全.臨床心理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247-248.
Objective To probe the effect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the infiuence of the anxiety degree in patients of expecting therapy for the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Methods 62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32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0 cases; control group were offered conventional nursing, based on that, observation groupwere provided with mental intervention; th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were done after diagnosing the disease and intervening them 7 days respectively. Results 7days later, the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striking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lusion Mental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extent of their anxiety of patients in expecting therapy for the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Mental Intervention;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 Anxiety; Expectant therapy
10.3969/j.issn.1009-4393.2010.13.098
621000 四川省綿陽市人民醫院ICU (王霞 劉君 陳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