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珊 余銀英
妊娠、分娩是婦女的一個自然、正常的生理過程,然而在人類,分娩往往帶來重大的應激反應,尤其是孕產婦更容易出現一些復雜的心理變化。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我們不但要重視生理因素對孕產婦的影響,更應關注社會及心理因素對妊娠和分娩過程的影響。為此,我們對2009年8~12月在我院住院待產的80例孕婦,根據其不同心理變化,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8~12月,我院產科住院可順產的初產臨產婦80名為觀察組,給予產前心理護理。對照組80名以傳統助產方式分娩,兩組孕婦平均年齡為(24.0±6.5)周歲,平均孕周(38±2.5)周,兩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臨產孕婦不同的性格、心理特點進行分類,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具體如下。
1.2.1 焦慮和恐懼心理型 資料顯示,孕晚期有焦慮癥狀者占68%[1]。孕產婦擔心疼痛、出血、發生難產、胎兒性別不理想、胎兒畸形等,致使妊娠婦女緊張,處于焦慮狀態。發放宣傳資料,耐心講解,幫助產婦了解分娩過程,自然分娩的益處,產前各種肌肉功能鍛煉,產時配合方法等,讓孕婦正確面對分娩,樹立自然分娩的信心。陌生的環境,對醫務人員的不了解,對分娩無經驗可引起恐懼,因此醫護人員要做到熱情、耐心,保持樂觀開朗、和藹可親、端莊大方的態度。護理操作時輕柔、鎮定、認真、嚴謹。部分產婦擔心經濟問題,應盡量為其節約費用,做好一日清單的解釋工作。
1.2.2 依賴心理型 孕婦希望技術精湛的醫護人員為她們接生,期望得到一流的護理,更好的待產分娩及休養環境。設專人全產程陪護,主動自我介紹,促進溝通,取得孕婦的信任,讓孕婦將擔心害怕需要幫助的事告訴我們,經過我們專業的護理,可降低其焦慮及恐懼感。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整潔,光線適宜,空氣流通,安靜無異味,生活方便,配合柔和的音樂,可緩解其緊張抑郁情緒。幫助產婦家屬了解產婦相對脆弱、需要關心、依賴性強的心理,使其給予孕婦更多的關心和理解。
1.2.3 期盼心理型 期盼產程早點結束,順利分娩,嬰兒性別如愿以償。針對不同的孕婦,我們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讓孕婦了解整個分娩的過程,孕婦自身懷孕情況,產程中需如何放松,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要充滿自信,順利地自然分娩。對盼望分娩男孩者,給予講解男孩女孩都已形成,孕婦自己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家人不能流露出對嬰兒性別的期盼及不滿,要對孕婦給予精心的照顧及溫暖的關心,使孕婦減輕心理負擔。
1.2.4 對照組 不做任何心理護理指導,采用傳統助產方式,直到分娩結束。采取的其他產程干預措施如人工破膜,催產素靜滴等措施均與實驗組相同。
1.2.5 統計學處理 用SPSS12.0軟件對數據進行t檢驗和x2檢驗。
2.1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程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的總產程明顯縮短(P<0.01)。見表1。
2.2 觀察組與對照組新生兒窒息與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比較 經過心理護理,觀察組新生兒窒息與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率降低(P<0.01)。見表2。
2.3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后出血及新生兒阿氏評分比較 經過心理護理,觀察組產后出血明顯減少(P<0.05)。新生兒阿氏評分顯著提高(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程比較(,h)

表1 兩組產程比較(,h)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1。
組別 例數 潛伏期 活躍期 總產程實驗組 80 5.2±2.3① 3.1±1.6① 8.5±3.6①對照組 80 9.3±2.2 5.5±1.9 14.8±4.3

表2 兩組新生兒窒息與胎兒宮內窘迫比較[n(%)]
表3 兩組產后出血與新生兒阿氏評分比較()

表3 兩組產后出血與新生兒阿氏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相比,①P<0.05。
影響分娩的因素是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2],而產婦的精神心理狀態在分娩過程中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嚴重緊張的心理可導致原發或繼發宮縮乏力,影響分娩進程,甚至導致產后出血增多[3]。研究發現[4-5],產前有焦慮、抑郁癥狀的孕婦,剖宮產及陰道助產率與產前無焦慮、抑郁癥狀的孕婦二者有顯著性差異。焦慮緊張孕婦的疼痛閾可相對下降,對疼痛的耐受減低而對疼痛反應敏感,在分娩過程中則會出現產痛較早且劇烈程度相對為重,使孕婦不能耐受產痛而出現哭鬧、耗費體力,影響子宮收縮力。而產婦不良情緒又可促進體內兒茶酚胺的分泌,使宮縮不協調,從而阻礙產程進展,增加難產機會,導致剖宮產及陰道助產率明顯增高。因而加強孕婦產前心理護理,及時發現與處理其情緒障礙,對保障產程正常發展、保障孕婦及胎兒健康有著重要意義。在臨產時對產婦進行有效地心理護理,可調整她們的心理環境、減輕心理負擔、提高疼痛閾值[6-7],對保證母嬰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心理因素造成的并發癥是十分重要的。本次測查證明,針對臨產孕婦的不同心理狀態進行相應的護理對策,可以使孕婦克服畏懼心理,激發她們的自信心,以最佳狀態配合助產人員,利于胎兒的娩出,從而縮短產程、減少產后出血、降低新生兒窒息與胎兒宮內窘迫、提高新生兒阿氏評分,在促進孕婦身心健康、減輕孕婦痛苦、協調醫患關系和保障母嬰安全上亦具有重要意義。
[1]袁濃根,趙桂枝.孕婦產前心理狀態調節器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3):1682.
[2]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4.
[3]王慧芳,張樂群,耿水英.臨產婦的心理狀態及護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7):2186-2187.
[4]臨床產科學編委會.臨床產科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148.
[5]徐斌,王效道.心身醫學-心理生理醫學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藥科技出版社,1990:236.
[6]謝映,王巧霜,潘茹,等.產前焦慮/抑郁障礙心理護理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2):138-140.
[7]來存環,李延華.臨產婦925例心理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5,11(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