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朕,楊 炯,王皙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 200092)
醫院管理中的績效管理分析研究
方 朕,楊 炯,王皙芳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上海 200092)
介紹了醫院績效管理在國內外發展與現狀,通過對上海市某三甲醫院在開展績效管理后,其主要績效數據變化的分析,強調了在新醫改的條件下,醫院績效管理對于醫院管理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分析了績效管理在醫院管理運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顯然,醫院績效管理將成為現代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新醫改;醫院管理;績效管理
2009年4月6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即新醫改方案。新醫改的五項重點改革無一不涉及衛生系統的績效,或者更確切地說是醫院績效。9月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配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從2009年10月1日起,在公共衛生與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和其他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與績效工資密切相關的績效管理工作,會在各醫院全面展開。績效管理是指,為了達到組織目標,通過持續開放的溝通過程,形成組織目標所預期的利益和產出,并推動組織和個人做出有利于目標達成的行為。醫院績效管理主要是指對醫院、臨床科室和職能部門以及全體醫務人員,通過制定計劃、組織實施、嚴格考核、總結反饋等管理方法,最終達到醫院既定戰略目標的一系列活動過程[1]。醫院績效管理對提高醫院的醫療質量和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作用。
醫院績效管理的開展最早出現在美國,從1918年開始,美國政府開始使用富蘭克林·馬丁(Franklin Martin)與約翰·鮑曼(John Bowman)合作完成的《醫院評審最低標準》對醫院進行準入評估。1951年,美國醫院聯合評審委員會成立,對美國以及加拿大的醫院進行聯合評審[2]。美國的醫院評審是一個龐大的體系,有針對不同側重點的各類評估,其中績效評估是一個重要部分。英國國家衛生部為了開展“企業文化”建設而制定了21項指標,開展星級醫院評審,其中不少指標涉及到績效管理指標。澳大利亞醫院評審聯合委員會為通過績效評審的醫院頒發評審合格證書,該證書不僅是社會地位的榮譽證明,而且還是衛生行政部門審批新舊醫院的依據[3]。由此可見,國外各類醫院評審機構早已將績效管理指標納入醫院評審中去,而且在醫院管理中所占的權重也越來越大。
在國內,也有不少專家和學者已經對醫院的績效管理進行了研究:1983年,西安第四軍醫大學預防醫學系衛生統計學教研室胡琳、于爽等制定了“醫院綜合效益評價體系”;2002年,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李國紅、胡善聯等利用現場調查法和專家咨詢法,從業務水平、經營狀況和病人滿意度方面選出33個指標,建立了醫院績效評價指標體系[4]。同時,一些醫院近些年來對績效管理也開始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嘗試。例如: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應用層次分析法對 10個臨床科室綜合績效進行評價[5];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運用綜合指數法來評價醫院科研績效[6];解放軍第261醫院基于《軍衛一號與北京高德曼公司聯合開發了《醫院運營績效管理系統》,對醫院進行績效管理[7]。另外,以 2001年~200年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盤數據庫作為檢索資料來源,針對醫院績效管理開展實際工作的論文有91篇之多[8]。正是這些研究和嘗試,才引起了衛生部對于醫院績效管理的重視,2005年衛生部第一次將醫院績效作為一項重要評價指標寫入《醫院管理評價指南》(試行)。2006年、2007年在全國開展的“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中,衛生部也明確地將績效管理作為對各級醫院的重要考核與評價指標。在2009年的新醫改方案中,更是明確指出要建立以公益性為核心的公立醫院績效評估管理體系,績效管理已經成為新醫改的重中之重。
該院于2007年成立醫院績效管理委員會,委員主要由院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職責是實施績效考核,強化院、科二級管理責任制。下設具體執行機構:績效管理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績效管理辦公室通過對其他職能科室:如醫務、護理、人事、科研、黨辦和院辦等考核數據的匯總、分析和評分,在醫院開展績效管理工作。
自2008年開始,通過一年的醫院績效管理,全院的主要績效數據比起2007年未實行績效管理時,有了明顯變化:業務量大幅度增長,門急診人次、出院人數、手術人次分別同比增長了14.7%、24.81%和57.89%;醫療費用大幅提高,醫療總費用,門急診次均費用,出院人均費用分別同比增長了34.85%、13.87%和10.29%(詳見表1)。在床位效率方面也有了顯著提高,病床使用率同比增長5.92%,平均住院天數同比減少2.16天,病床周轉次數同比提高7.93次;人均床日費增長了32.82%;業務收入大大增長,人均業務收入和床均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19.27%和 18.41%(詳見表2)。醫院績效管理對整個醫院積極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表1 全院2008年與2007年同期工作量比較

表2 全院2008年與2007年同期工作效率比較
醫院績效管理的激勵作用體現在以績效為基礎的薪酬分配制度上。以前的一些薪酬分配制度,只局限于反映不同崗位的勞動差別,如崗位工資,無法反映不同效率的員工在同一崗位上的勞動差別,而以績效為基礎的薪酬分配制度卻能很好地彌補這一不足。顯然,不同個體由于對崗位適應程度不同,其效率自然相差不小,因此,準確的績效標準,合理的績效評價可以使得績效薪酬能夠起到正確衡量醫務人員實際貢獻及其對醫院影響的作用。績效工資將員工的個人業績、部門業績以及醫院業績相結合,從而進一步加強了薪酬分配的競爭和激勵作用,這也就是國務院為什么要在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的原因。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是績效工資分配的基本原則[9]。效率優先主要指醫院在第一次分配中,要與工作效率結合起來,充分體現多勞多得的原則,這是醫院分配績效工資的第一原則;兼顧公平主要指醫院在第二次分配中,要調整分配差距,使公平性原則得到體現。醫院的績效管理能很好地調動各臨床科室和醫務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隨著各大醫院在績效標準和績效管理上的長足發展與進步,績效工資的分配也變得越來越合理和有效,這就激勵著醫務人員持續不斷地將醫院發展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診斷和治療經驗貢獻出來,鼓勵著醫院管理者和醫務工作者能夠更加主動地將自身的發展融入到醫院的發展中去。
醫院績效管理對醫院的醫療行為起著規范作用,建立績效管理是促進提高醫療質量的有效載體。毫無疑問,醫療質量是所有醫院的生命線,是醫院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是醫院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醫療技術、管理水平和醫德醫風的綜合反映。因此,提高醫療質量已經成為醫院績效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醫療質量的考核指標很多,比如入院出院診斷符合率、搶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醫院感染率等。其中,平均住院日也是重要的績效考核指標,更是評價醫院工作效率和效益、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的綜合指標[10]。它能全面地反映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醫護力量。因此,醫院績效管理通過考核平均住院日這一指標,可以有效的規范醫療行為,提高質量。
績效管理本身就有價值導向作用。通過醫院的績效管理可以打造良好的醫院文化,醫院文化可以幫助職工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增強全院職工的凝聚力。醫院文化反映了醫院生存、發展的需要,它能培育良好的工作環境和人際關系,引導、規范職工樹立優秀的行為準則,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性。如果績效管理與醫院文化之間存在沖突,就會影響員工對于醫院的歸屬感,乃至影響整個醫院長遠的戰略發展目標。因此,合理而正確的績效管理會對醫院文化起到積極的鞏固和強化作用。另外績效管理對職工的工作行為和態度有著很強的引導作用。通過績效指標的設置,可以強化職工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優秀的行為準則。績效管理可以讓職工意識到自己的日常工作與醫院的遠大目標休戚相關,使職工感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有效地引導和激發職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主動自覺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醫院的績效管理能潛移默化的引導醫院文化成為全體員工共有的價值觀念,激發每位職工的內在動力,加強員工對于醫院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人們總認為績效管理是管理者的事情,往往在開展績效管理中忽視了員工的參與。因此,作為管理者應該積極引導員工參與到績效管理活動中,因為在制定績效指標時,沒有員工的參與就很難制定出合理的績效考核指標,可能導致醫院總體目標與科室、員工個人目標脫節。這種脫節的結果又勢必導致績效考核的流于形式,反而會打擊員工的積極性,削弱了績效管理的激勵作用。績效管理過程中,管理者自然是主體之一,員工也是主體之一,因此績效的管理要靠管理者和員工共同完成。績效指標的制定需要與他們共同協商,績效輔導需要他們來主導,績效評價也需要他們的協作,績效反饋更離不開他們的配合。
由于大多數開展績效管理的醫院通常都會設有績效管理辦公室,由此可能造成凡是有關醫院績效管理的事務都由該部門來進行管理的局面。實際上,績效管理辦公室只是在績效管理過程中起到組織、統計、支持、和指導的作用,并不是唯一與績效管理有關的部門,也不可能單獨完成對整個醫院的績效管理。在績效管理的過程中,參與績效考核的部門有醫務、護理、人事、科研、黨辦和院辦等職能部門,只有各個職能部門在進行績效管理中相互配合,相互溝通,所有參與績效考核的人員一起努力合作,才能使醫院的績效管理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醫院績效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方法,是科學管理的工具,是醫院發展的必然之路。它能全面提升醫院的運行效率和醫療質量,提高全院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增強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同時,績效管理也能改善醫院員工的工作行為、充分激發醫院員工的積極性和潛在能力,提高他們專業知識和技術,增強他們對醫院的認同感和責任感。醫院績效管理已經被國外醫院所廣泛采用,對醫院管理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在我國,醫院績效管理還處于剛剛起步階段,但是,隨著新醫改方案的推出與實施。我國醫院的績效管理也會逐步優化與合理,從而進一步加快我國醫療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更好地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優質、高效、安全的醫療服務。
[1] 陳 云.也談醫院績效管理[J].中國經濟與管理科學,2008, 12(8):49-50.
[2] 方 朕,楊 炯,王皙芳.JCI醫院評審方法與管理年活動方案的比較研究[J].衛生軟科學,2008,22(3):219-221.
[3] 蔡志明,王 琦,王光明,等.醫院績效評估與績效管理[J].中國醫院,2005,9(2):42-46.
[4] 鄂 瓊,陳英耀.我國公立醫院績效評價的現狀與問題[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7,(5):292-294.
[5] 葉 茂.應用層次分析法評價醫院臨床科室的綜合績效[J].中國醫院,2005,9(8):68-71.
[6] 浦金輝,王蜀燕,周民偉.綜合指數法評價醫院科研績效[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7,15(4):261-262.
[7] 張 松,祝 揚,聶 哲,等.醫院績效管理系統體系結構的研究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2l(10):709-713.
[8] 于德華,黃愛莉,呂嘉品,等.對國內醫院績效管理實施現狀的文獻評析[J].衛生軟科學,2006,20(6):553-554.
[9] 張國榮,王莉娟.醫院績效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中國醫院,2007,11(9):53-55.
[10] 何惠宇,陳校云,董立友,等.建立醫院績效評價系統的理論與實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3,19(6):331-333.
R197.322
B
1003-2800(2010)06-0497-03
2010-08-03
方 朕(1982-),男,上海人,大學本科,實習研究員,主要從事醫院管理研究。
閆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