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鳴躍
吃虧吃來百億
/張鳴躍

張國賢是年利潤超過10億的全國知名的零售大王。
當一個人“勝者為王”后,人們總以為此人肯定是天生有王者之才,兼有王者之運。于是,許多成功者成了神話。
其實,張國賢在一舉成“王”之前,一直是人們眼中最窩囊、最失敗、最沒希望的人。他當初也是窮怕了才辭職下海的,下海前,他是一個近乎迂腐的教師,戴一副眼鏡,講話還未脫“之乎者也”,練過字,學過畫,拉過琴,都沒學成,上街買東西老吃虧讓老婆教訓,場合中說話總是讓人大笑、叫酸。唯一的長處是心地良善,可又無力行善,因此孔乙己的那種小故事不斷上演。
忽一日他發狠說:“我要做生意!”聽見這話的學生看了他半天,然后大笑得差點斷氣。張國賢能做生意,那么是個人就能做生意。于是學生中就有了一條流行歇后語,“張老師做生意——不可思議!”
張國賢是這樣做生意的:蹬三輪車賣服裝,賠了;賣小吃小喝,賠了;賣菜,賠了;賣小雜貨,賠了......幾年下來,累得沒人形了,欠下幾萬元債。
不賠才怪。他不會算賬,沒有成本概念,進貨吃虧,還價吃虧,折損吃虧,而且總認為自己并不吃虧,但到最后總是吃了大虧。奇怪的是,他欠了幾萬元,所有人都說他吃虧了,還仔細提醒他是怎么吃虧的,他卻不承認,比如賣同一個東西,人家一元錢進兩元錢賣,他非要一元錢進一元一毛錢賣,最后賠了,他不認為是價錢問題,而是自己沒賣好,賣的太少太慢。他絕不肯提高賣價,他認為這是良心問題,做生意絕不能成半成倍地賺,絕不能讓買家吃虧!
沒人能想到,正是這吃虧讓張國賢一舉成“王”!
1992年,張國賢在姐姐的幫助下開了個煙酒小店,他的煙酒價格愣是比任何店家都便宜。慢慢地,人們都知道了,就專到他店里買,薄利多銷,也不再賠錢了。接下來,常去小店的顧客就提要求,讓他進點這個吧,再進點那個吧。他很聽話,進的東西多了,小店放不下了,就想到了擴張。1997年,他注冊了“洛陽市大張副食品有限公司”,這是洛陽市第一家開架式的購物市場,開始來的都是他的老顧客,他對這些老顧客完全相信,親如一家,想買什么進去自己找好了——這就是“超市”的誕生!
其實,到這一步,張國賢已經成功了,因為,所有顧客都在幫他做生意,很遠的顧客也要跑到他的超市買東西,要求也越來越多,他不得不一次次擴張,面積從40平米到8000平米到30萬平米,超市從1個到10個到100個,貨物從煙酒到家用所有商品,營利從1萬到10萬到百億——就這么簡單!
現在,張國賢是百億大總裁,但無論誰見了他本人,都會覺得他是一個傻乎乎的書呆子,絕對與“大張總裁”聯系不起來,說實話,你讓他說說怎么從大笨蛋變成首富的,他絕對說不出來,如果讓他站柜臺,他還是不會算賬不會還價,他真的不會做生意。
然而,在洛陽,凡會說話的幼兒都會說一句:“媽媽,我要去大張!”凡是在洛陽的人,都知道“大張”有一條死規矩:“凡在大張買的東西,如果發現任何地方有比大張便宜的,保證按賣價十倍賠償!”20里外的市民,寧肯打的去“大張”也不會在當地買東西。
也就是說,張國賢是吃虧吃來了一百億!也就是說,張國賢經商成功,正是因為他不是奸商而是很有良心的書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