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麗榮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天津 300250)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需水量不斷增加,為使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可持續利用,對城市水源進行優化配置勢在必行。“FD法”是強制打分法的簡稱,包括0-4評分法、0-1評分法2種方法,是采用一定的評分規則,通過強制對比打分來評價對象的功能重要性,通常用于功能評價、方案比選中。本次將“FD法”應用于城市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研究中,首先分別擬定不同的供水方案i和需水方案j,進行排列組合,形成i×j組水源配置方案;其次對各水源配置方案進行供需平衡分析,估算各組合方案所需投資;然后對各水源配置方案的工程實施可行性、缺水率、投資采用“0-4評分法”分別賦分。缺水率按遞減序列排序,缺水率最高方案賦分為0,缺水率次高方案賦分為1,依次遞增,并列排序賦分相同。投資按遞減序列排序,投資最高方案賦分為0,投資次高方案賦分為1,依次遞增,并列排序賦分相同。將水源配置方案缺水率賦分值與投資賦分值加權平均,分值高者方案較優。
以下利用“0-4評分法”,以張家口城市為例進行水源優化配置方案研究。
張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市區包括主城區(含橋東區、橋西區、高新區)、宣化區、下花園區,現狀建成區總面積76.79 km2。隨著經濟的發展及政策的調整,城市發展空間要擴展,沿清水河、洋河兩岸呈帶狀展布。城區現狀供水以地下水為主,區域內無大中型地表水源控制工程。2007年規劃區實際總用水量2.99億m3,其中利用地下水2.40億m3,占80.3%。由于常年連續且大量集中開采地下水,地下水資源超采嚴重,造成部分區域地下水位持續下降。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為了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穩定協調發展,對張家口市城市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已迫在眉睫。
在維持現有供水工程狀況、考慮為上游發展留有空間并充分利用區域地表水、地下水及再生水源條件下,分析現狀水平年50%保證率可供水量為3.29億m3,75%保證率可供水量為3.15億m3,95%保證率可供水量為2.83億m3;2030水平年50%保證率可供水量為3.39億m3,75%保證率可供水量為3.25億m3,95%保證率可供水量為2.93億m3。
在維持現有規劃經濟發展速度及生產格局情況下,根據當地相關部門提供的基礎資料進行一次需水分析,現狀水平年50%保證率需水量為3.75億m3,75%保證率需水量為 3.91億 m3;2030水平年50%保證率需水量為4.75億m3,75%保證率需水量為4.88億m3。
根據前述可供水量及需水量分析預測,進行一次供需平衡分析,詳見表1。
在維持現狀格局情況下,供水缺口較大,須開源節流并舉。
為充分揭示區域水資源在多種不確定因素下的開發利用狀況,以模型組合為基礎,利用“FD法”對各水源配置方案進行優化篩選,對水源配置規劃方案進行模擬分析研究,可為水資源開發決策提供技術支持。

表1 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億m3
3.1.1 供水方案
規劃區的可供水量受區域水資源總量與供水工程能力雙重因素影響。考慮規劃工程實施的難度及不確定性,擬定4個供水方案。
(1)供水方案1:供水方案采用一次分析成果,維持現狀供水工程。
(2)供水方案2:考慮區域內的最大可開發潛力。規劃2020年以前建設完成云州水庫引水、友誼水庫引水工程、烏拉哈達水庫、主城區和宣化區污水處理廠擴建;2020—2030年規劃建設完成土夭溝水庫、南洋河水庫。
(3)供水方案3:2020年以前建設完成云州水庫引水工程,不再規劃其他供水工程。
(4)供水方案4:在供水方案2基礎之上進行調整,由2020水平年建設1座烏拉哈達大庫調整為再建設1座中庫(東支),2030水平年只規劃建設南洋河水庫,土夭溝水庫暫不建設。
3.1.2 需水方案
規劃區的需水量受節水改造進程、產業政策調整等多因素影響,本次分析擬定4個需水方案。
(1)需水方案1:采用一次需水分析成果。
(2)需水方案2:壓縮用水需求,在考慮區域內的最大可開發潛力情況下,盡量使規劃工程實施后達到供需平衡狀態。農業加強節水改造,減少需水量;同時調整規劃區產業結構。
(3)需水方案3:在方案2基礎之上進行調整,工業限額取水。
(4)需水方案4:需水在方案1基礎之上進行調整,工業限額取水。
3.1.3 模擬配置方案組合分析
需水方案與供水方案相互組合,形成16個水源配置方案。水源配置模型組合方案詳見表2。
在模擬方案組合基礎之上,對各配置方案進行供需平衡分析,估算配置方案所需投資,分析成果詳見表3。

表2 水源配置模型方案

表3 各水源配置方案缺水率與投資統計成果
根據模型原理及模擬配置方案組合分析,對各配置方案缺水率、投資、實施可行性分別賦分。缺水率以2030水平年75%情況下數值作為判別對象,投資以2030水平年總投資作為判別對象。
缺水率賦分標準:缺水率≥0,賦分值為4;-5%≤缺水率<0,賦分值為3;-15%≤缺水率<-5%,賦分值為2;-25%≤缺水率<-15%,賦分值為1;缺水率<-25%,賦分值為0。
投資賦分標準:投資≤5億元,賦分值為4;5億<投資≤20億,賦分值為3;20億<投資≤35億,賦分值為2;35億<投資≤50億,賦分值為1;投資>50億,賦分值為0。
工程實施可行性賦分標準:供、需水方案均無制約因素,賦分值為4;有1項輕微制約因素,克服能夠實施,賦分值為3;有2項輕微制約因素,克服能夠實施,賦分值為2;有難以克服的制約因素1項,賦分值為1;有難以克服的制約因素2項以上,賦分值為0。
工程實施的可行性是制約供水能力的絕定性因素,缺水率在配置方案中是永久性限制發展的制約因素,而投資可能是暫時性限制因素。所以,在綜合評分中,工程實施的可行性占50%權重,缺水率占40%權重,投資占10%權重。各方案綜合評分詳見表4。

表4 水源配置方案綜合評分
上述各配置方案綜合得分的平均值為2.04,初步篩選大于平均值的配置方案F11、F12、F22、F33、F42、F43、F44(方案序號1、2、6、11、12、14、15、16)7個方案相對較優。
F11、F12(方案序號1、2)規劃配置方案能夠維持供水工程現狀,但滿足用水需求以超采地下水為代價。
F22(方案序號6)規劃配置方案基本能夠達到供需平衡,需水方案實際操作可行性強,但F22供水方案中規劃工程全部實施會對官廳水庫年入庫水量影響較大,審批會有一定難度,同時烏拉哈達大庫涉及軍事設施搬遷亦是難題。
F33(方案序號11)規劃配置方案在需水方案采取工業限額供水的情況下,仍以超采地下水為代價來滿足區域需水要求,并且工業限額取水,實際操作有難度。
F43、F44(方案序號15、16)規劃配置方案基本達到供需平衡,供水方案可行,但工業實行限額供水,實際操作有難度。
F42(方案序號14)規劃配置方案中規劃工程避開了F22供水方案涉及的困難,在增加當地水利用率的基礎上,減小了對官廳水庫年入庫水量的影響,避免了大范圍的軍事設施搬遷。需水方案實際操作可行性強,規劃配置方案基本能夠達到供需平衡。
通過上述分析比較、優化研究,水源配置推薦方案F42(方案序號14),即推薦需水方案2、供水方案4。
“FD法”應用于城市水資源優化配置方案研究中,其優點是可以綜合考慮多種不確定因素下的開發利用狀況,以模型組合為基礎,進行多方案的優化篩選,結合操作可行性推薦最優配置方案;缺點是工作量大,需要以大量深入調查、前期規劃工程研究工作為基礎。
通過研究表明,張家口城區必須“開源節流”并舉。“節流”需向科技密集且耗水量低型產業方向發展,對市區內生產工藝落后耗水量大的企業,要限期整改進行節水改造,對無法進行節水改造的生產企業要明令停產取締;嚴格控制新項目審批程序,禁止高耗水工業在市區落戶。同時,“開源”既要考慮工程的可行性及實施效果,又要兼顧上下游的用水狀況,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高效利用和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