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泉
(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0)
立式加工中心及數控銑床的主軸自動換刀,是機床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功能。機床在進行換刀時,首先通過松刀動作后,才能將主軸上的刀具取下,待主軸換上新刀后,再進行拉刀動作,將主軸上的刀具拉緊后,方可進行加工。目前的機床主軸換刀時,通常的結構都是首先通過松刀缸的動作,推動帶有碟形彈簧的拉桿,使機床夾持刀具的夾頭松開,然后由機械手(對于加工中心)或手工(對于數控銑床)來進行換刀動作,當新的刀具被換到主軸上后,松刀缸反向運動,活塞回退,拉刀桿在蝶形彈簧的作用下回退,拉緊刀具。
立式加工中心及數控銑床主軸結構,多采用組件結構形式,如圖1所示主要由主軸套筒2、主軸構件4、主軸前、后支承軸承1和8、實現自動換刀功能的主軸拉桿5、蝶形彈簧9及拉桿頭部的拉爪機構組成。采用組件結構,便于主軸的生產、裝配和維修。
圖1所示為不帶主軸軸承御荷裝置立式加工中心主軸部件內部結構。其換刀過程如下:
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換刀時,松刀缸14在高壓油或壓縮氣體的作用下,松刀缸活塞桿下行,逐漸與主軸拉桿5上端接觸,壓迫拉桿下行,拉桿的下端剛性連接著拉爪套16和拉爪機構17,拉爪機構在下行過程中瓣松開拉爪,這時主軸錐孔中的刀柄及拉釘被放開,在機械手的作用下實現自動換刀。待換刀完成后,松刀油缸回程,拉桿在蝶形彈簧的作用下上行,帶動拉爪上行,通過刀柄上的拉釘實現刀具的拉緊。
如圖1結構所示,換刀過程中,拉桿要下行一定距離,由于蝶形彈簧壓縮量增大,使其內部作用力增大,而蝶形彈簧的作用力通過下墊板7作用到主軸構件4上,主軸前、后支承軸1和8在軸承內隔圈及鎖緊螺母的連接下,與主軸構件形成剛性聯接,所以這個作力也就施加到了主軸軸承上,使得主軸軸承產生了一個較大的軸向力;由于拉爪結構的需要,主軸松刀行程一般要達到5~6.5mm左右,這樣主軸軸承在每次換刀時,都會產生較大的軸向力,一般而言,40#主軸的松刀力將達到12kN左右,50#主軸的松刀力將達到18kN左右,而且加工中心在工作過程中,換刀是相當頻繁的,這就造成主軸軸承要承受經常性的較大的軸向沖擊力,嚴重影響了主軸的精度的穩定和使用壽命。
圖1 不帶主軸軸承御荷裝置的立式加工中心主軸部件內部結構
為了消除換刀過程中松刀力對主軸軸承的軸向沖擊作用,采用圖2所示的結構,將會起到明顯的效果。主要結構與工作原理與圖1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主軸構件4的上端安裝一固定拉環20與主軸構件4通螺釘形成剛性聯接,在主軸箱上端安裝浮動拉環21(在安裝時要先將固定拉環20拆下),浮動環與松刀缸底座16通過螺釘19固定形成整體,在導向套12、壓縮彈簧13、壓板14及螺釘15的作用下,實現其在主軸箱內孔的上下浮動,主軸在正常回轉過中,浮動環及壓縮缸座在壓簧13的作用下,與主軸箱體孔上平面靠實,確保浮動環與固定環不接觸。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在加工過程中,需要進行換刀時,松刀缸16在高壓油或壓縮氣體的作用下,松刀缸活塞桿下行,逐漸與主軸拉桿5上端接觸,在松刀缸和拉桿的接觸面之間產生一對作用力且隨之加大,當作用力超過壓簧13的預壓力時,松刀缸與浮動環一起向上運動,直到浮動環與固定環相互接觸,在這之后,松刀缸與拉桿之間的作用力,就完全由浮動環與主軸構件形成的剛性體來承擔,拉桿與拉爪機構及松刀抓刀動作,與圖1完全相同,不作詳述。
由于增加浮動反扣御荷裝置結構,在松刀過程中主軸產生的很大的軸向力,都傳遞給了主軸構件,有效地減輕了主軸軸承的軸向受力,從而大提高了主軸部件的運動精度和使用壽命。
(1)浮動機構的壓簧彈簧力要選用適當,在確保正常工作時,將松刀缸底座及浮動環整體壓靠主軸箱體上端面的前提下,彈簧力要盡可能小,否則對主軸軸承軸向力的減小不明顯,相反會增大松刀的工作力。
(2)主軸正常工作時,要確保浮動環與主軸構件上固定環不接觸,否則會造成磨擦和發熱,影響主軸工作性能。
(3)主軸上端的固定環在安裝過程中,需要拆下,必須考慮拆裝前后位置不變,以確保拆裝時不破壞原主軸組件的動平衡。
運用主軸軸承松刀卸荷裝置,可以使主軸軸承在頻繁的換刀過程,不受較大的軸向松刀力的影響,提高了軸承使用壽命,保持了主軸軸承精度的穩定性。尤其是對大功率、大扭矩的主軸,為保證了大功率、大扭矩切削時刀具夾持的穩定性,主軸松刀力大多超過20kN以上,為了提高機床主軸軸承精度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采用主軸軸承松刀卸荷結構是非常必要的。
[1]夏向陽.加工中心數控銑床主軸松刀卸荷裝置[J].機械制造,2007(03):44-45
[2]馬慶鑫.一種數控機床主軸浮動夾刀裝置 [J].機械工程師,2010(04):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