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
塞內加爾總統瓦德(Abdoulaye Wade)10月宣布將在2012年競選連任,這是繼去年1月阿爾及利亞及今年8月尼日爾兩國修憲取消總統任期限制后,又一位非洲現任總統在兩任任期屆滿之前,決定持續掌權。阿爾及利亞的布特佛利卡(Abdelaziz Bouteflika)已經在今年4月成功贏得選舉,尼日爾的坦加(Mamadou Tandja)則有資格參加原定在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無論如何都將繼續執政。
兩任期滿總統依法去職
截至當前為止,非洲國家總統兩任任期屆滿依法去職的國家,包含了貝寧、加納、馬里、維德角、坦桑尼亞、肯尼亞及塞拉利昂等。在這幾個國家中,貝寧是第一批推動多黨民主政治的國家中,唯一現任總統輸掉大選、又再贏得兩任任期并在任滿下臺者,具有指導性意義。加納的前軍事強人羅林斯(Jerry Rawlings)不但主導多黨民主化,也在任期屆滿后見證該國的第一次政黨輪替,隨后當選的郭佛(John Kufuor)則是兩任任期完后讓加納經歷二次政黨輪替。肯尼亞曾在2008年的總統大選發生動亂,塞拉利昂則是走出內戰陰影不久,其政治穩定尚待觀察,其他幾個國家兩任總統任期限制不僅是憲法規定,亦已形成政治慣例。
總統在第三任期滿后去職
非洲僅有一個國家的總統是通過修憲完成延長任期的程序,但又在延任一屆后,選擇退休,這就是納米比亞的努喬瑪(Sam Nujoma)。納米比亞是非洲展開民主化之時(1990年),方才新獨立的國家,代表反抗殖民統治的西南非人民組織(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簡稱SWAPO)領袖努喬瑪享有極高的聲望。這位開國元勛的地位難以替換,因此他的修憲取消兩任任期限制,并未在國內有太多反對的聲浪。不過,他在2004年第三任任期屆滿前,是否真會退休,仍然引發多方的揣測。最終努喬瑪選擇長期戰友柏漢巴(Hifikepunye Pohamba)接棒,讓他能順利交出政權。
企圖修憲未果而依法去職
非洲南部的贊比亞和馬拉維兩個鄰國在上世紀90年代民主化后的首次多黨選舉中,分別讓長期執政的強人孔達(Kenneth Kaunda)和班達(Hastings Banda)敗選下臺,但接替的反對黨候選人齊魯巴(Frederick Chiluba)和莫魯士(Bakili Muluzi)在掌權后卻想要修憲延任。此舉不但未獲國會支持,也引發社會反彈,最終僅希望能靠指定接班人參選總統,來延續其政治影響力。不過,兩位接替當選的總統并非傀儡、不受操控,更主動調查前任總統任內的貪腐情形。這些舉動讓許多非洲現任總統益加戀棧權位,以免下臺后遭到清算。近年來最引起重視的是尼日利亞在2006年的總統任期修憲案,由于爭議性極高,讓奧巴桑喬(Olusegun Obasanjo)總統不愿意對此議題公開表態。此修憲案最終在國會沒有獲得足夠票數的情況下胎死腹中,奧巴桑喬雖然失去繼續掌權的機會,但他已是尼日利亞唯一的兩任總統。
任期未滿已修憲
布基納法索的龔保雷(Blaise Campore)總統自1987年獲取政權后,于1991年首次多黨民主選舉中獲勝。隨后布國通過新憲,將總統任期改為7年,但仍保有兩任任期限制。由于采取新憲,龔保雷隨后在1998及2005年兩度連任成功,新的任期至2012年為止。采取類似做法的還有喀麥隆的畢亞(Paul Biya)。在上世紀90年代的多黨民主選舉中,他分別在1992及1997年兩度獲勝。不過,在1997年選舉前,畢亞于1996年進行修憲,將總統任期由原先的5年延長為7年,但仍然保有兩任任期的限制。由于這個新的規定不溯及既往,因此畢亞得以在2004年參選連任,兩任任期至2011年屆滿。
非洲總統企圖修憲延長任期或取消任期限制的原因很多,但歸納下來不外乎以下幾點。第一、個人的權力欲望或者強烈的使命感;第二、擔心個人退出職位后會遭到查辦或清算;第三、領導中心的改變會引發政局的不穩定;第四、接班人的安排未盡順利或接班人權力基礎尚未鞏固。若是政治人物真有政績表現,或者無可或缺,他們仍有可能在脫產后再參選角逐大位,或者在其他職位上做出貢獻,但大部分都是為了私人或家族的利益而想盡辦法延續政治生命。
海外星云 2009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