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偉,楊 玥,周桂桐
時間醫學是天文學與醫學相結合,通過天體運行產生引力而研究對人類各種疾病所產生影響的科學[1]。
《四部醫典》是藏醫學的理論基礎,它是藏醫學家宇妥·元丹貢布在融合印度醫、中醫、大食醫以及藏族傳統醫學精華的基礎上,歷時20多年完成的[2]。
《根本醫典》是《四部醫典》的第1部分,主要是從總體角度來闡述人體的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3]。在這一篇中,時間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人體基本物質的轉換及疾病發生的一般規律上。藏醫學將人體的物質基礎分為飲食精微、血、肉、脂、骨、骨髓和精7大類,這7類物質從飲食精微到精的轉化過程共需要6天,一日成血,二日成肉,三日成脂,四日成骨,五日成髓,六日成精[4]。其彼此之間的相互轉化為人體的生命活動提供了保障。在對于疾病發生規律的把握上,《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一卷·根本醫典》曰:“九項年歲有險夷:老年屬郎中年赤,幼年人屬培根癥……朗癥多在夏季生,日暮黎明是發期……培根多在春季生,發病黃昏與早晨。”由此可以看出,老年人“龍”的成分大,壯年人“赤巴”的成分大,兒童“培根”的成分大。龍病多在夏季發作,日暮、黎明時發病;赤巴病多在秋季發生,這些中午、半夜時發病;培根病多在春季發生,初夜、上午時發病。(龍、赤巴、培根是藏醫學認為的生命三因,生理上指氣、火、土和水,病理上相當于中醫的風類病、膽類病和痰飲病。)
《論說醫典》是《四部醫典》的第2部分,主要是闡述身體與疾病、藥物性能、治療方法以及醫德方面的內容[5]。筆者認為在本篇中,時間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生命的形成過程和日常起居的養生中。在生命的形成過程中,首先要把握交媾的時機,一般12~50歲的女子,每月紅道之日(農歷十六到三十)可以受孕,白道之日(每月初一到十五)宮口打開形成月經。在子宮口開啟后的12天中,最初的3晝夜和第11天不受孕,如果在單日受孕則生男孩,雙日則生女孩,錯過這12天就不能受孕了。如《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二卷·論說醫典》曰:“女齡十二直至五十間,食糜運化積血月潮泛……胎口開啟晝夜十二間,開始三天、十一不懷孕……十二晝夜既過胎不結,猶如日落蓮花閉蕊般。”由此可見,在對于受孕時間的把握上《四部醫典》早在1 000多年前就有記載。在受孕后,藏醫學將胎兒在母體發育過程分為早期發育(第1到第4周)、魚期發育(第5到第9周)、龜期發育(第10到第17周)、豬期發育(第18到第35周)和即將分娩(第36到第38周)的5期38周。《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二卷·論說醫典》曰:“七日一周共需三十八,九個月內氣使起變化……身孕三月已到第十周,腰胯突出上部生兩肩……三十七周忤逆意識生,三十八周轉首離胎盤。”這一論述恰與動物進化過程中的幾個重要階段相吻合并且順序完全一致(魚期相當于魚綱動物,龜期相當于爬行綱動物,豬期相當于哺乳動物),體現了《四部醫典》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胚胎學研究的先進性。在日常起居方面,《四部醫典》與《黃帝內經》的養生觀點不謀而合,主要體現在季節養生要與六時(初冬、隆冬、春季、盛夏、季夏、秋季)相合上。如《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二卷·論說醫典》曰:“再講時令行為:初冬隆冬冬季春與孟夏,夏秋冬令上弦和下弦,瞬間須臾一次一時間,晝夜月份季節變歲年……季夏驕陽之光漸炎烈,只為耗力宜進甜涼食……春秋瀉吐下贊潤物,低剩反常酌情可施診。”
《秘訣醫典》是《四部醫典》的第3部分,主要是闡述身體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和治療等方面的內容。本篇中時間醫學的思想沒有像前兩篇那樣以成段的形式論述,而是散見于各種疾病的病因和治療當中。如對赤巴增盛所致的熱性疾病當中,其將春秋兩季熱,使得赤巴增盛作為該疾病產生的主要病因之一;在治療上,則將飲食起居調解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法。《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三卷·秘訣醫典》曰:“時令邪障飲食和行止。總之四季低超或反轉,特別是春秋之熱為熱緣。”即證明了此點。
《后續醫典》是《四部醫典》的第4部分,主要是在第3部的基礎上,具體對疾病的診斷、醫理和治療等方面作進一步的論述。在該篇中筆者認為時間醫學的思想主要體現在脈診及在服藥時間的掌握上。首先在脈診中,其診脈時間與《黃帝內經》相同,都是強調在清晨朝陽初露之時為宜,而其特點則在四季脈與五行的配屬關系。一二三月為春,72天屬木主肝脈,18天屬土,主脾脈;四五六月為夏,72天屬火主心脈,18天屬土,主脾脈;七八九月為秋,72天屬金主肺脈,18天屬土,主脾脈;十十一十二月為冬,72天屬水主腎脈,18天屬土,主脾脈;以夏至冬至為中軸,四季平分,每季各有18天,總共72天屬土主脾脈。如《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四卷·后續醫典》曰:“春季三月草木發芽時,百靈鳥聲宛轉清喉時,七十二日木界肝脈行……冬至時節冬夏算中軸,十八時界四乘七十二,土界脾脈旺而流行時,猶如雀聲脈搏濡而軟。”在服藥時間的掌握上,《后續醫典》不僅對藥劑整體的服藥時間進行了歸納,也對具體藥物的服食時間進行了論述。對于清瀉法的服藥時間《甘露精要八支秘訣第四卷·后續醫典》曰:“治法夜間葵花葉湯飲,薄暮清道夜半服啟藥,黎明時分脈瀉丸九粒。”其認為在傍晚應該服用冬莧菜粥,亥時服開路藥劑,半夜服啟病藥劑,黎明服九顆清瀉丸。
通過時間醫學思想在《四部醫典》中的論述可以看出,早在幾千年前,時間醫學就已滲入到了藏醫學的理論體系之中,并且經過無數臨床驗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胎兒在母體發育過程的精準論述及為胚胎學和時間生物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但不可否認,由于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其中也有些不合理的敘述(如在胎兒出生性別的論斷上)。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借鑒現代時間醫學中較為成熟的研究方法,從科學的角度去研究《四部醫典》,為中國藏醫學走向世界作出貢獻。
[1]何明豐,高振和.時間醫學的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J].中國中醫急癥,2004,13(3):180-181.
[2]宇妥·元丹貢布.圖解四部醫典[M].陜西: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7-17.
[3]西藏藏醫藥編委會.西藏藏醫藥[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3: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