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民主建設只能在黨的領導下推進才能真正取得成功。因此,黨內民主的理論研究始終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和熱點,近些年來,關于黨內民主理論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有學者強調,發展黨內民主是當前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不僅有社會因素的考慮,更重要的是黨內民主具有推進改革的內在動力和成熟條件。主要表現在:①中國共產黨是執政黨,又是超大型政黨,處于中國政治的核心地位。②黨是相對獨立的政治實體,其改革的重心所涉及的層面較窄,暫時不會觸動國家和社會全局,能夠避免可能引起的黨對國家和社會的失控。③發展黨內民主,符合自上而下的改革機制。要充分估計現實中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問題,科學理解和處理好黨內民主與“四個服從”、民主集中制的關系,加強黨內民主的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社會政治環境,從而使黨內民主建設穩步健康發展。有學者強調,加強和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其中關鍵的一環就在于不斷完善黨內選舉制度,建立健全黨內選舉制度的一系列體制和機制,在完善候選人提名、擴大直接選舉范圍、完善差額選舉制度和完善黨內選舉程序等方面取得進展,以此來保障黨內民主得以實現,使黨內民主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在我們看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過30年的經濟發展,為中國民主化提供了一系列有利條件,民間社團逐漸興起,中等收入階層不斷發展壯大,法制建設不斷進步,執政黨的權威合法性不斷增長。這些條件為我們加快社會民主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無論是黨外民主路徑、基層民主路徑,還是黨內民主路徑,都有其優點,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風險。黨內民主論是知識分子學者中為探索中國實現民主的具體路徑而提出的,在尊重執政黨的現存權威合法性的基礎上,通過推進黨內民主化改革而實現政治現代化的一種政治主張。雖然以上三種路徑均有其不同的優勢和困難,但這只是為了便于研究所作的理論抽象,現實生活中民主制度的創新很可能是多種路徑的結合,只要從最基本的民主制度創新起步,漸進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理論和實踐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