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達英,鄢 濤,鄧艷華,劉建英,王 森
(德陽市人民醫院,四川 德陽 618000)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abarachnoid cavity hemorrhage,tSAH)是指顱腦損傷后,腦組織挫裂,細小血管損傷出血,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常伴有顱骨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病情兇險,住院期間臥床時間長,很容易發生便秘,而用力排便易誘發再出血,再出血后死亡率大大提高[1]。便秘可導致患者腹部脹痛、納差、焦慮,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甚至導致病情惡化,應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因此我們采取了針對便秘發生原因的特異性預見性護理干預措施,來防止便秘的發生,以促進患者的恢復,并試圖探索一種新的護理理念。
1.1 一般資料 2007年 6月至 2009年 6月住院的 tSAH患者 80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入選標準:(1)均于外傷后 12 h內入院,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 13-15分,無意識及肢體活動障礙,配合護理,并無放棄治療者。(2)無胃腸道疾患,入院大便正常。(3)經頭顱 CT、MRI或腰穿腦脊液檢查確診為 tSAH。
1.2 方法 對照組:神經內科常規護理。實驗組:自入院第 1天開始,除按神經內科護理常規進行護理,針對便秘發生相關因素采取更特異性的預見性護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預、飲食及排便指導、觸摸及按摩護理、藥物預防。對患者便秘、便秘相關反應及再出血率進行觀察和比較。
1.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均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健康宣教和心理干預 宣教工作讓患者及家屬高度重視保持大便通暢及排便時避免過度用力的重要性,爭取病人的主動配合。護士了解病人的心理,從病人的需要出發,向其解釋有關疾病的常識,消除他們過分的緊張情緒和恐懼感,多溝通交流,幫助患者控制負面情緒,保持樂觀心態[2]。
2.2 觸摸護理 tSAH患者頭痛劇烈,嚴重影響睡眠,焦慮狀態下過多言語交談影響患者休息質量,增加不良刺激,加重病情。實施干預護理,引入觸摸護理,親屬或護士一手牽拉患者,一手輕輕撫摸患者前額發際,配合和藹、簡短的語言,通過心理、生理途徑調節人體循環系統,使患者處于最佳自然狀態,全身放松,每天兩次,分別于早飯后、晚睡前進行10 min[3-4]。
2.3 飲食指導 給予易消化的半流質或軟食,除給予足夠的蛋白質、糖、適量脂肪外,應給予豐富的維生素,適當增加粗纖維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囑患者每次進食盡量細嚼慢咽,避免快速吞咽過程中胃腸吞進較多空氣而引起腹脹。每天早晨可飲用適量的淡鹽水或蜂蜜水,每次 300-400 ml,避免吃辣椒等刺激食物,向病人及家屬進行營養知識的宣傳,讓其明白合理飲食對疾病康復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排便指導 指導床上應用坐便器,以免患者不適應而忍耐或克制便意。訓練清醒的 tSAH患者每天早餐后排便,養成定時和緩慢排便的習慣。觀察病人的排便習慣,準確記錄病人每日排便次數和量,以便及時采取相應措施。
2.5 腹部按摩護理 增加腹肌收縮力和胃腸蠕動次數,每次在病人飯后 1 h幫助病人按摩腹部數分鐘。如病情允許,也可讓病人自己按摩腹部,這樣可以增加胃腸蠕動,增加腹肌收縮力,降低腹脹程度,減少便秘的發生。對大便困難者可協助病人按摩或熱敷臍周及下腹部,也可用手指幫助病人摳出大便,防止用力排便而誘發再出血。
2.6 藥物預防 住院第 1天開始常規每天給予口服乳果糖口服液 10 ml,2次/d,餐后飲用,保持大便稀軟。便秘發生時,給予開塞露,不敏感者給予番瀉葉,大便通暢后停用。由于 tSAH患者常腦血管痙攣,顱內壓升高,一般禁止灌腸[5]。
3.1 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一般情況比較(x±s)
3.2 便秘、便秘相關反應及再出血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便秘及便秘相關反應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再出血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便秘、便秘相關反應及再出血病例數比較(例)
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患者多數有大便干結,甚至幾天或者更長時間無大便,其主要原因是長期臥床、排便習慣改變、進食少、交感神經興奮、腸蠕動減弱、水分丟失、藥物影響等,如不及時解除便秘,患者用力排便即可引起血壓突然升高,沖擊顱內損傷血管薄弱處,引起再次出血,影響預后。預見性護理就是針對引起便秘發生的主要原因,在便秘發生之前、治療之初,就進行有效的選擇性的護理干預,最大限度地減少便秘的發生及減輕便秘癥狀,從而達到減少再出血的目的。在本臨床實驗中,實驗組實施了對于防止便秘發生的更具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后,實驗組便秘發生率及相關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P值均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再出血發生例數也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病例數太少有關。因此,護理人員應該做好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便秘防治工作,減少蛛網膜下腔再出血的發生。同時本實驗也提示我們在疾病的治療之初,針對影響疾病恢復的可能發生的常見因素,實施更具有針對性的預見性護理干預,可以減少病患的痛苦,能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1] 劉秋華.蛛網膜下腔出血再發誘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9,31(3)∶539-540.
[2] 付濱娜.84例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J].黑龍江醫學,2009,10∶787-788.
[3] 周 楓,周小榕.觸摸對老年患者的作用[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3,12(1)∶41-42.
[4] 石 昭.蛛網膜下腔出血后腦血管痙攣的護理[J].哈爾濱醫藥,2009,5∶110-111.
[5] 張阿蘭.口服乳果糖溶液對蛛網膜下腔出血后便秘的預防[J].現代護理,2008,14(4)∶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