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芬 劉巍 孫浩 滿少敏 (國家海洋信息中心 天津300171)
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突飛猛進,微電子、計算機、通信與媒體技術加速融合,網絡已深入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并且對生產力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此環境下,與此密切相關的、一個引起人們極大關注的問題就是“數字鴻溝”的存在及其對國民經濟與社會信息化的巨大障礙。所謂“數字鴻溝”,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網絡技術及其應用在世界各國以及一國之內不同地區之間和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不均衡的發展。它意味著互聯網普及落后的國家或地區在新的全球“信息革命”中面臨著“知識貧困”和“信息貧困”,缺乏參與和發展的能力。
數字鴻溝的本質是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的差異。從全球來看,利用信息技術和知識創造價值的“新經濟”依然是一種“富國現象”,發達國家已經登上這場網絡信息革命的頭班車,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和“知識優勢”進一步創造了“競爭優勢”。信息技術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得到了實現,并因此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盡管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不是信息技術開發的領先國,但由于信息技術對于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于信息技術的使用而不完全在于信息技術產品的生產,所以,發展中國家同樣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發展,使其成為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發展的跳板。
20世紀80、90年代和21世紀初以前,由于信息基礎設施短缺、信息資源和資金不足,以及教育、生活質量等的差距和貧富懸殊,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間的“數字鴻溝”巨大。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追趕和發展,我國在縮小與其他國家間的“數字鴻溝”方面已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我國已擁有一個覆蓋全國、通達世界、技術先進、業務多樣化的國家電信網。無論是固定電話還是移動電話,平均家庭擁有率均在50%以上;固定電話、移動電話、電視等用戶總規模已處于世界第一位。
然而,與其他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數字鴻溝”仍然不小。就整體的信息技術而言,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09—2010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我國在全球信息技術方面的排名為第37名。就互聯網的普及程度而言,盡管我國的網民數增長迅速,互聯網的普及率一直在逐年提高,但總體水平依然偏低,明顯落后。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統計,截至2009年12月,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只有28.9%,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但與互聯網較發達的國家如美、日、韓等國74%以上的普及率相比,差距很大。
如果加上國民經濟信息化投入、萬人口互聯網主機數、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等指標,中國與世界的差距就更明顯。因此,要縮小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數字鴻溝”,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2.1 地區差距 這些年來,中國國內的“數字鴻溝”并未出現迅速縮小的痕跡。而且,在某些方面還有加深、加寬的趨向。其主要表現之一是中國各地區間的“數字鴻溝”依然明顯。就信息化發展的整體水平來看,呈現出明顯的從東部到中部、西部依次減弱的特征。例如,我國有關信息化水平的統計顯示,排名位于前5名的省區市中沒有一個在西部,而列在最后4位的都在西部。在數字技術使用程度方面,也表現為東部沿海城市數字化程度比較高,而中西部地區數字化程度相對比較低。在電信應用方面,有關數據表明,我國電信發展水平也是東高西低,無論是固定電話還是移動電話,西部地區的普及率不及東部地區的50%。在互聯網普及水平方面,無論是實際上網人數,還是上網人數所占人口比例,東部省區都大大超過中西部地區。
如果以網站數量和域名數量來衡量地區間的“數字鴻溝”,其差距就更為明顯。根據CNNIC截止到2009年12月的統計,廣東、北京、浙江、上海、山東、江蘇、福建、河北、天津、海南10個東部沿海省份的網站數比例占整個網站數的55.2%,注冊域名數占注冊域名總數的比例為66.6%,居主要地位;湖南、黑龍江、湖北、河南、遼寧、安徽、江西、吉林8個中部和東北省份網站數所占的比例為12.4%,注冊域名數占注冊域名總數的12.1%;而四川、重慶、陜西、廣西、山西、云南、內蒙、貴州、甘肅、新疆、西藏、寧夏、青海等13個西部省市網站數所占的比例則僅為7.6%,注冊域名數僅占注冊域名總數的9.8%??梢?,中部、東北、西部的21省市網站數和注冊域名數只占總數的20%多,而東部10省市則占55%以上。
從互聯網普及率看東部與中西部的差異依然較大。目前,全國互聯網普及率為28.9%,高于25.6%的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各省的互聯網發展狀況差異較大。普及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包括北京、上海、廣東、天津、浙江、福建、遼寧、江蘇、山西、山東10個?。ㄖ陛犑校轿骱瓦|寧分屬西部和東北省份外,其余8省市都為東部沿海?。ㄖ陛犑校;ヂ摼W普及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是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包括海南、重慶、青海、新疆、吉林、陜西、河北、湖北8個省(直轄市),其中海南和河北兩省屬東部省區,吉林屬東北省區,湖北屬中部區,重慶、陜西、青海和新疆四?。ㄖ陛犑校傥鞑繀^,中西部?。ㄖ陛犑校┑谋戎卦龃蟆>W絡普及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表示互聯網發展水平較為滯后,包括黑龍江、內蒙古、寧夏、湖南、廣西、河南、甘肅、四川、云南、西藏、江西、安徽、貴州1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這其中有8省屬西部,4省屬中部,只有1省屬東北部??梢姡瑥臇|向西互聯網的普及率遂次減少。
2.2.2 城鄉差距 在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的發展水平與城鎮差距也很大。盡管我國網絡用戶的增長率較高,但網絡普及和應用的增長主要發生在城市。據CNNIC的統計,截至2009年12月,在3.84億網民中,城鎮網民規模達到2.77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4.6%;農村網民規模只有10 681萬人,占整體網民的27.8%,在農村7.37億居民中,互聯網普及率僅為15%,城鎮互聯網普及率遠遠高于農村;城鎮網民占到幾乎8成(72.2%),農村網民人數僅是城鎮網民人數的近4成(38.6%),普及率只是城鎮的1/3(33.6%)。這說明城鄉間的“數字鴻溝”仍十分明顯,相當多的農民還完全處于“數字鴻溝”的另一端,成為網絡革命中的“數字貧困”人口。
信息基礎設施薄弱以及收入水平、受教育水平等的差距,是城鄉間“數字鴻溝”的基本原因。從信息基礎設施的比較來看,互聯網接入基礎設施和電腦普及率這兩個條件的不具備,降低了農村居民上網的比例。盡管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電信業發展速度很快,但這種發展是不均衡的,固定電話網絡在農村的普及率低于城鎮。據中國工業與信息產業部2010年5月公布的權威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4月農村固定電話用戶雖已達到10 194.8萬,但仍不到城市固定電話用戶20 560.1萬的1/2。因此,雖然農村使用互聯網的環境基礎在改善,但與城鎮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電腦是互聯網接入最主要的終端設備。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底調查數據,農村擁有的家庭電腦數量為5.4臺/百戶,遠低于城鎮電腦擁有量59.3臺/百戶;與2007年底相比,農村每百戶擁有電腦數增加1.7臺,而城鎮增加5.5臺??梢姡青l間互聯網相關基礎設施差距還在加大。
信息技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是跨越數字鴻溝的基礎,因此應大力加強信息技術的研發。在現階段可采取引進吸收與自主創新相結合的路子,在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在關鍵領域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促進我國信息產業的迅速發展,縮小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同時以信息產業的發展帶動傳統產業的發展,以信息技術的發展促進工業技術的提高,使先進技術迅速轉化為生產力,在促進國民經濟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推動社會的信息化進程,從而為縮小數字鴻溝創造條件,直至消除數字鴻溝。
信息化的普及發展離不開電信等信息基礎設施??v觀國內東西部和城鄉信息化發展的不平衡,關鍵在于信息技術應用所依托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中西部和農村互聯網等電信設施接入的不便利和缺少。因此,加大中西部信息基礎設施投入,縮小東西部和城鄉的電信基礎差距,是縮小和根本解決東西部和城鄉數字鴻溝的必由之路。
要跨越數字鴻溝必須教育先行。國家在基礎教育方面持續加大投入的同時,還應在社會的信息化知識和技能的普及教育上增加投入,面向社會公眾大力進行信息化普及培訓,為弱勢群體階層提供受教育和培訓的機會,提高全民的文化認知水平和信息素養,使其掌握信息技術使用的基本技能,從而為縮小以至跨越數字鴻溝提供智力支持。
現階段國內電信、廣播電視和計算機網絡是各自獨立運行的,在信息基礎運行設施建設上也是各自投資互不融合,造成運營成本增大,用戶的使用費用較高,極大地限制了用戶的使用率、增長率和使用積極性,從而使電信運營陷入運營成本不斷增大、用戶數量趨于萎縮的狀況,這也造成了國內電信設備制造業、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遲滯發展。因此,整合電信運營基礎平臺,推動“三網”融合,降低電信運營成本,降低使用費用,是縮小數字鴻溝的重要途徑。
通過對中國數字鴻溝的現狀分析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信息技術應用和國民接受信息的能力是導致數字鴻溝產生的主要因素,而經濟發展水平則是影響數字鴻溝的最主要因素,因為無論是信息技術應用還是國民接受信息的能力都離不開經濟發展的支持。因此,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的數字鴻溝問題,首先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幅度地提高我國的經濟水平,將縮小乃至消除數字鴻溝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一個重要目標予以實施,從財政政策、基礎設施投入、教育、高新技術創新和應用等各個方面采取實質性的有利措施,從而為根本上消除數字鴻溝提供堅實的基礎。■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0.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9年中國農村互聯網發展狀況調查報告[R].2010.
[3]世界經濟論壇.2009—2010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R].2010.
[4]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9[Z].2010.
[5]工業與信息化部.2010年4月電話用戶分省情況[Z].2010.
[6]郭小燕.跨越數字鴻溝之思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3):87-88.
[7]張新紅,于鳳霞.中國縮小數字鴻溝的行動效果及對策建議[J].電子政務,2006(11):44-49.
[8]劉建麗.淺論我國的數字鴻溝及消除對策[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0):3-5.
[9]王劍敏,張聯鋒.我國數字鴻溝彌合問題探討[J].中國圖書情報科學,200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