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泉
(哈爾濱師范大學圖書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圖書館是知識的集散地、信息的傳播源,是推動社會閱讀的中堅力量,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基石。在構建學習型社會中,高校圖書館應當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在做好為校內教學、科研服務工作的同時,順應時代的發展,利用自身優勢開展社會化服務,這是新形勢對高校圖書館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意義和優勢,并提出了具體的社會化服務措施。
圖書館藏書的根本目的在于利用,發揮其效益,這是現代圖書館與古代藏書樓的本質區別。據統計,我國1 794所公立大學圖書館共有藏書6.6億多冊,但我國高校圖書館藏書流通率平均低于40%。大量的館藏信息資源并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同時,由于我國公共圖書館總體數量不足、館藏文獻不足以及各地在建新館,廣大讀者卻無書可借。以廣州市為例,截止到2008年底,廣州市共有公共圖書館12所,而目前廣州市的常住人口已經超過千萬,僅有的12所公共圖書館顯然是不能滿足市民閱讀需要的。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勢在必行。
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一方面可以發揮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的情報價值,實現館藏知識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另一方面,面對當前社會信息系統的大環境和發展趨勢的挑戰,高校圖書館只有積極參與社會競爭,適應社會需求,開展社會化服務,才能更好地體現自身的社會價值,才能提升圖書館的社會知名度。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撐,經濟的騰飛離不開信息的流通。信息資源存在著巨大的、潛在的經濟價值。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成熟,高校正以其學科優勢、人才優勢、資源優勢參與了經濟建設,成為政府決策部門的顧問、參謀、智囊團。高校圖書館也應主動積極予以配合,根據社會需要,開發文獻信息資源,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使圖書館由“知識寶庫”變為“知識噴泉”。
高校圖書館收藏著大量最新的信息資源,如國內外最新的科研成果等。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今天,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面向經濟主戰場提供信息服務,可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地方經濟發展水平。
當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學習和掌握知識成為人們生活的第一需要,人們只有不斷地加強學習、增長才干,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站穩腳跟。圖書館是培養人們自學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最佳場所,肩負著社會教育職能,擁有豐富信息資源和現代化技術手段的高校圖書館,理應面向社會開放,為社會不同階層的讀者提供信息服務,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知識信息需求。
《圖書館合作與信息資源共享武漢宣言》中特別強調:“消弭信息鴻溝,實現信息公平,是消除貧困、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圖書館是國家和政府為保障公民自由、平等地獲取信息和知識而進行的一種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滿足每一位公民(讀者)對信息和知識的需求,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是對該《宣言》最好的一種詮釋,一方面為社會構建了一種公平的信息獲取制度,使弱勢群體也能夠獲得有助于自身發展的信息資源;另一方面通過圖書館的服務,提高了公民的思想文化素質。
為了滿足學校教學、科研的需要,高校圖書館匯集了人類數千年來的知識和研究成果,形成了數量龐大、門類齊全、特色鮮明的館藏體系。綜合性大學圖書館、專業院校圖書館及其專業系(所)圖書資料室,不僅藏有優秀的科技知識,而且還藏有反映國外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動態的外文書刊文獻。目前,高校圖書館都十分重視電子文獻的收藏,特別是隨著高校數字圖書館建設進程的加快,讀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從高校圖書館獲取各種有用信息。如哈爾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中文圖書152萬冊、外文圖書13萬冊、期刊3 500種、電子書刊34萬冊。擁有北大方正Apabi、書生電子圖書、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學術期刊及學位論文數據庫、維普期刊數據庫、EBSCO學術信息、EBSCO商業信息數據庫、OCLC FirstSearch數據庫等電子資源。該館還面向重點學科,自建了5個特色數據庫。
高校擁有一大批各個學科領域的專家、學者、教授,同時也擁有較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梯隊,他們知識廣博,業務嫻熟,在信息資源的收集、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別是他們的信息服務意識較強,具有獲取、鑒別、加工、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近幾年,高校圖書館大力推進學科館員制度建設,許多學科館員在為對口院系服務的過程匯總,積累了豐富的信息服務經驗,他們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如截至2007年底,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有正式職工142人,其中:碩士以上學歷人員占30.28%,本科人員占40.14%;高級職稱人員占25.95%,中級職稱人員占54.2%。
隨著教育投入的加大和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高校圖書館的辦館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許多高校圖書館配備了先進的現代信息設備。如哈爾濱師范大學圖書館引進了DataTrans-1000圖書館集成系統。隨著自動化的推進,該館網絡化也已初具規模,形成了由管理網絡、檢索中心網絡和電子閱覽室網絡組成的圖書館網絡系統。該系統支持語音會議、視頻會議、遠程教育等多種網絡應用,共有信息點1 500個、服務器11臺、磁盤陣列3臺、核心交換機2臺、計算機731臺。
同時,為了適應學校辦學規模的擴大,許多高校建立了新的圖書館,而且都建有多功能電子閱覽室、學術報告廳等設施?,F代化設備的更新,網絡化程度的提高,信息檢索的便捷,最新科技的充分運用,都為高校圖書館向社會提供服務奠定了基礎。
高校圖書館作為重要信息傳播機構,應主動向社會開放,為社會讀者提供文獻借閱服務。高校圖書館在為本校教學、科研服務的同時,有選擇地將部分文獻向社會開放。一是可對與圖書館鄰近的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提供圖書、報刊外借服務。二是積極與學校、部隊、社區開展合作,共建文獻借閱室。圖書館可以憑借豐富的圖書管理經驗,協助學校、部隊、社區建立圖書閱覽室,為學生、部隊戰士、社區居民提供文獻借閱服務。例如:廣州大學圖書館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合作共建的桂花分館于2007年6月18日正式開放,凡持身份證滿16周歲的中國公民及持護照的外國公民均可辦理圖書證;景德鎮陶瓷學院圖書館與景德鎮預備役工兵團攜手共建的“軍民圖書室”滿足了廣大預備役官兵的文化需求,受到了預備役工兵團全體官兵的歡迎。
在“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里,樹立全方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理念是高校圖書館開展社會化服務、提高社會化服務效率和質量的重要保證。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參與圖書館間的聯合協作,充分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加強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建立不同類型的圖書館資源共享協作網,構建完備的地區文獻資源共享保障體系。一是建立面向社會服務的網頁,將本館的基本情況、信息服務范圍、服務內容、特色資源放在頁面上,為讀者提供獲取信息的途徑。二是在圖書館網頁上開放企業鏈接,以快訊的形式刊登企業的供求信息、相關技術轉讓等,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提供雙向交流平臺,擴大高校圖書館的區域性影響。三是允許校外讀者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向有需求的讀者開展電子資源的閱覽、下載服務,提高電子資源的利用率。
3.3.1 專業培訓服務
現代社會就業競爭的加劇,迫使人們不斷“充電”以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圖書館可以根據社會的需求,利用自身的條件面向社會開展培訓工作。一是開辦講座。針對社會用戶的需要,定期舉辦電子資源的專題講座。除介紹各種檢索工具以及各種數據庫的使用外,還應介紹網上信息的鑒別、收集、閱讀方法,全面提高用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如貴州大學科技學院圖書館舉辦的“如何正確而有效的使用圖書館資源”的專題講座,既講解了資源查找與獲取的途徑和方法,還介紹了圖書館的其他功能,如書畫作品展、文印服務、報刊閱覽和參考咨詢等。社會用戶完全可以到圖書館來聆聽。二是開展業務培訓?,F在,很多中小學、企事業單位的圖書館管理員很少受過圖書館學方面的專門培訓,高校圖書館擁有圖書館學方面的專業人才,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舉辦“圖書館員培訓班”,對本地區的中小學及企事業單位圖書館管理人員進行理論傳授和業務輔導。
3.3.2 專題信息服務
一是為企業發展提供專題信息服務。企業作為市場活動的活躍主體,對于社會環境的變化、科技成果的出現、競爭對手的情況以及新管理方式的運用等都非常敏感。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謀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信息引導。高校圖書館要緊緊圍繞企業的經營目標,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信息服務,主動為企業提供課題跟蹤、代查、代譯、代借資料、文獻綜述、專題題錄、書目、文摘、索引等服務,為企業提供信息技術和競爭情報服務。如吉林大學、東北師大圖書館和吉林省圖書館的的幾位咨詢專家,走訪了吉林修正藥業集團技術中心,實地了解企業需求,征求意見。實踐證明,吉林省圖書館與吉林大學、東北師大等高校合力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信息服務,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大的幫助作用。
二是為科研機構提供專題信息服務。科學研究需要大量的文獻信息,這給高校圖書館為科研服務帶來了契機。如上海同濟大學圖書館1984年開始為一些科研機構提供信息服務,經過幾年的實踐,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承接了很多外單位的情報檢索和調研任務。
總之,高校圖書館應緊跟時代步伐,轉變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手段,利用各種現代化技術,循序漸進地開展社會化服務,為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1] 李梅軍.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5):88.
[2] 陳希,彭一中.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的途徑與策略[J].圖書與情報,2007(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