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木,李玉寶
(1.哈爾濱市新奧博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哈爾濱150090;2.尚志市水務局,黑龍江尚志150600)
呼蘭河是松花江左岸較大的一級支流,位于黑龍江省中部,發源于小興安嶺西麓鐵力市東北部的爐吹山,自東向西流經鐵力、慶安、北林區、望奎、青岡、蘭西、呼蘭區5個市縣和2個區,在呼蘭縣東南蘭河屯一帶注入松花江。河道全長523 km,流域面積30 977 km2。呼蘭河流域包括60個鄉鎮,工商企業2 651個,礦廠54個,3 982個自然屯,總人口252.61萬人 .總土地面積310.02萬hm2,其中耕地面積64.9萬hm2。
呼蘭河河道長為708.62 km,岸線長度為620.96 km。其河道岸線資源情況統計見表1。

表1 河道岸線資源情況統計表
1)呼蘭河流域鐵力境內有堤防長43.04 km,堤身為均質黏土,其中干流堤長17.6 km。其中左岸工程包括:神樹堤防長3 450 m;桃山堤防500 m;年豐堤防長500 m;鐵力鎮堤防長度為1 450 m。右岸工程包括:桃山堤防4 700 m;工農堤防長2 200 m;鐵力鎮堤防長度為25 000 m。
2)慶安縣左岸堤防現狀都是20 a一遇洪水標準,規劃為30 a一遇防洪標準,其中左岸平安段長度為12 950 m,久勝段是10 400 m,歡勝段7 000 m;右岸共有24 500 m堤段。
3)蘭西縣境內堤防都為砂基砂塊透水的基礎,需要加固整修其長度為2 200 m。
4)呼蘭河堤防在呼蘭區內長度3.4 km,防洪標準達到20 a一遇,堤身為亞黏土。
呼蘭河河段除了呼蘭區以外其余均為農村段河道。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航運不發達等條件限制,岸線利用程度很低,除水利建設的堤防、護岸、灌溉取水口、排水口外,其他行業利用岸線的主要工程是橋梁等建筑物。
1)目前,呼蘭河干流鐵力段已建有兩座永久性水利樞紐工程,幾處城鎮及工礦企業取排水口,3處漂流地,7座跨河橋梁,河道兩岸整治工程長度3.2 km。
2)蘭西縣東河口旅游區,即:南山至東林寺,位置從南山頭至原老干部療養所,呼蘭河右岸,面積1 km2,自然生態旅游景觀為一體的樂園。
3)呼蘭河干流呼蘭區段河道長53.041 km,以臨水控制線為標準,左右兩岸可供利用的自然岸線長度分別為52.73 km和35.314 km。由于區內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岸線開發利用程度也不一樣。
在岸線規劃區內面積左岸為21.359 km2,右岸為50.39 km2。岸線規劃區內目前除堤防等防洪工程建設外,各種工程設施、景觀商業用地、工業與住宅用地也占用的一部分岸線面積。
目前呼蘭河道岸線永久性工程總利用長度為3 770 m,占總岸線長度的0.61%(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手頭收集到的資料太少,不能全面、真實的去衡量岸線的利用現狀。在《呼蘭河流域防洪規劃報告》2000年8月的報告中查到2000年呼蘭河堤防總長為370.7 km,而總的岸線長為620.96 km,所以占岸線長度的59.7%),而岸線利用總面積為1.22 km2,其中蘭西縣的河口旅游區利用岸線面積為1 km2,總共利用岸線面積占呼蘭河上總岸線面積的0.33%。所以可以看出呼蘭河段岸線具有很大開發的潛力。
1)岸線資源配置不合理,缺乏高效利用。岸線大部分是沿江農民的耕地,單一功能進行岸線的開發利用,不能達到岸線資源的優化配置,不能充分發揮岸線資源的效能。
2)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不夠協調。對岸線治理保護重視不夠,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無序開發和隨意侵占河道行洪水域的現象日益增多。受利益驅使,存在占用河灘、與水爭地、隨意圍墾現象。
3)岸線大量的農田用地嚴重地破壞了原河道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僅加劇了河岸的沖刷造成險情,而且加快了下游河床淤積,有的還因水流條件的改變使下游河勢更加不穩。河道堤防之間大量耕地施用化肥,對水質安全產生影響。
4)岸線利用缺乏規范的管理制度和政策。
這些存在的問題,正制約著其當地經濟的發展。
綜合呼蘭河段岸線兩岸的城鎮經濟發展現狀和防洪安全、水資源保護、水生態保護、野生動植物保護及文化遺產保護等,將呼蘭河河道岸線劃分為兩個大區:岸線保留區和岸線控制利用區。
5.1.1 岸線保留區
小呼蘭河入口處到下游的蘭西縣界,這主要是考慮到鐵力、慶安、綏化和蘭西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對岸線利用的要求不高,大多數岸線都沒有利用,岸線周圍多數為農業用地;江道蜿蜒,河道沖淤變化明顯,河勢不穩定且河灘地上泡塘、沼澤密布,這也限制了開發利用,所以將這段河段劃定為岸線保留區。
5.1.2 岸線控制利用區
呼蘭河在呼蘭區境內河道已對河道堤防及河流生態造成較大影響,已有一定風險,且開發利用程度較高,如再進一步開發將加劇對河道堤防及河道生態的破壞,將其劃為岸線控制利用區。在岸線控制利用區可以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有控制、有條件地進行適度開發。
鐵力市段岸線保留區內建有3處水廠,水廠主要擔負著為城市、農業生產生活供水,以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問題。在保障城市和農村用水的同時促進、加快了城市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慶安和蘭西縣在分析其當地自然資源的情況下,開始積極開發岸線區域內的環境資源,用以發展旅游業來帶動地方旅游產業的發展;
在呼蘭區段,根據哈爾濱市呼蘭區岸線利用評價指標,結合城市總體布局,綜合考慮沿江地帶的土地開發和交通、防汛、景觀、基礎設施以及未來市區的發展,通過對沿河地區土地使用的控制和重大公共項目的帶動,促進沿江地區的發展,提升人氣,使沿河地帶成為哈爾濱較具有活力和吸引力的地區,引導城市重心向沿江地帶轉移。
在呼蘭河口正在建設一處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9 262 hm2。其中林地1 680 hm2,蘆葦濕地2 490 hm2,濕生草地5 370 hm2,水域6 450 hm2,耕地730 hm2,草甸922 hm2,其他1 620 hm2。
隨著地方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農業發展對于岸線開發和用的要求就會越來越強。
協調好上、下游和近遠期的關系,堅持岸線利用和保護結合的方式,優先滿足城鎮居民生活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用地要求;可以發展能夠提升地方經濟的綠色環保項目,鼓勵確實有岸線需求的產業建設,但要建立嚴格的準入門檻。
[1]水利部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松花江流域防洪規劃報告[R].長春:水利部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2002.
[2]李士彥,王杭州.內河航道岸線規劃與管理[J].中國水運報,2005.
[3]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全國河道(湖泊)岸線利用管理規劃技術細則[S].北京: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