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穎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認為,注重在優化教學過程和方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能力,不僅能夠體現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還能夠促進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內化生成。筆者在近幾年的英語教學中發現,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能夠有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使用英語,提高他們的理解感悟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閱讀探究,增強理解感悟;關注學習探究,提高運用技能;激活探究思維,鼓勵發展創新。這些方法的運用,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內驅動力;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提高他們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
1.注重閱讀探究,增強理解感悟
學生語言知識獲取的主要途徑是閱讀。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語言知識素材,還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養成質疑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有效方式。在閱讀基礎上的理解探究,更是對語言文本素材知識的一種體驗和升華,有助于學生獲取更為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提高他們的理解感悟能力。
筆者以為,在教學中,注重閱讀探究,增強理解感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在自我多樣化的閱讀方法中能夠深入理解概括語篇,以此來培養他們的整體理解感悟能力;(2)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質疑精神,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為深刻,培養他們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能力;(3)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探究習慣,要求學生在邊閱讀邊思考的過程中,不斷地增強自身的學習體驗,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4)注重培養學生的多元化思考探究習慣,讓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形成更為豐富的語言學習認知思維。
這種注重閱讀探究的教學方式,就是對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效概括。筆者認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首先應該知道文章的“What”,了解文章的大意;其次,應該思考文章的“Why”,深入探究產生的原因;最后,應該明白文章的“How”,要求學生在思考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多元化的思考習慣。
2.關注學習探究,提高運用技能
閱讀探究僅是就文章的感性素材予以理解,屬于潛性的學習認知過程。這種過程應該有所升華和突破。這也就是說,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深化對語言文本素材的認知,增強他們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能夠優化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和探究過程,促進他們知識和技能的有效內化生成。
對此,筆者以為,我們在關注學習探究,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技能時,不妨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考慮:首先,應該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學習思維,讓學生在思維的引導下,深入文章閱讀過程,增強他們的理解感悟過程;其次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情境探究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從文本的學習過程入手,發揮想象,參與到文本的學習之中,幫助他們深化對語言的理解感悟;最后,鼓勵學生運用小組合作、同桌探究等學習方式參與學習探究,以此來優化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方法,提高閱讀探究的效果。
在新課程的許多教材中,都對“Reading”的教學環節和過程作了明確的要求,特別是要求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能夠運用合作探究等學習思維模式深入探討文章的學習,以此來體現優化閱讀學習過程和方法的理念。這樣的教學過程,更是對學生語言認知和綜合運用的一種升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
3.激活探究思維,鼓勵發展創新
英語學習需要在一定的思維引導下予以開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激活學生的學習探究思維,幫助他們深入理解文章的表現主題和寫作意圖,讓學生能夠在發揮自身想象思維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豐富的語言文化知識。
筆者認為,激活探究思維,鼓勵發展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突出培養學生的問題探究過程的能力,要求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運用多樣化的學習思維參與課程學習;(2)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要求學生能夠從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我,提高學習效果;(3)注重培養學生的發展創新精神,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和技能。
綜上所言,在新課程高中英語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水平,還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滿足他們的學習發展需要。這種能力的培養更有助于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劉雪 高彥向 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策略[J].中小學教材教學,2005年第3期
[3]鄭玉瓊 論自主學習與其能力的培養[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 年第7期
[4]湯聲平 研究性教學理念與大學英語課堂實踐[J].外語界,200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