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
早在去年8月上證數走出3478最高點之后,大盤陸續開始調整,這其中政策的變動又成為主導力量。而當股市徘徊在3000點附近,其后的走向,依然是政策說了算。
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砸下去的4萬億投資,讓股市與樓市感覺到兩個預期在推動一輪牛市行情。在經濟復蘇預期得以確立的情況下,市場對通脹的預期顯得極為擔憂,管理層也正是看到這一點,提前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做出了適當的調整。
兩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進入2010年以來,央行分別于1月10日、2月25日兩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并多次上調央行票據利率,此次貨幣政策調整遠快于市場預期,被市場解讀為宏觀政策拐點的來臨,加息隨時成為落下來的“另一只靴子”。上證指數在1月下旬3300點附近徘徊上攻乏力之后,終于選擇了向下調整,這一切無疑是政策因素所促成的調整。但從另一方面來看,下行也是給即將推出的指數期貨騰出了股票現貨市場做多的贏利空間。
管理層為何要在春節前就急于采取信貸貨幣投放收緊的政策?因為第一季度公開市場到期資金將釋放出1.8萬億元,其中1月份6000億,2月份5000億,3月份6000億。從往期來看,一季度多是全年信貨投放的高峰期,其中一月份尤甚。受今年二月份春節長假因素的影響,一月份會比二月份信貸投放得更多些,去年年初的信貸井噴格局如今似乎也有所隱現。根據此前市場人士披露,新年第一周我國銀行新增信貸超過6000億元,前兩周則突破萬億元大關。盡管之后銀行通過調節信貸投放節奏促使新增規模有所下降,但今年一月份新增信貸繼續再次觸及高位,因此不得不引發調控政策的提前反應。
其實,有關部門早在2009年8月份就開始擔憂寬松的信貸將造成負面的影響,但由于經濟數據仍處低位,政策方向暫無調整意向。然而今年1月21日統計局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2009年12月份CPI同比上漲1.9%,高于市場預期的1.4%;當月CPI環比上漲1.0%,通脹壓力持續增大;PPI如期轉正,同比上漲至1.7%。萎靡的經濟正以強勁的勢頭持續增長,而控制經濟過熱以及減輕通貨膨脹的警報也隨之拉響。
股市因流動性而起
市場從來不會無緣無故地風起云涌,任何的反應都源于政策面扮出的“臉譜”。2008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政府出臺了眾多政策性扶持。在4萬億政府投資計劃的大背景下,各大銀行紛紛推出了各種房貸優惠政策。其中降低首付款比例以及按揭貸款利率打折等舉措,讓地產行業由“寒冷的冬季”提前進入了“溫暖的春天”,樓市與股市也隨之在2009年走出了一波小牛市行情。隨后,全國重要省份一塊塊地王投標價格的出現、海南國際旅游島政策的出臺,推動了地價與房價的新一輪瘋漲。
仔細分析后不難發現,2009年那場小牛市行情,是信貸過度投放之后所產生的流動性推動的行情,它是在配合了政策性“連續劇”——行業振興計劃、區域經濟振興計劃等等細則之后出現的。
從金融體系、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三個角度來考察,由于企業利潤增速的預期較低,資金沒有明顯回流實體經濟。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目前金融機構存款增加額13.23萬億明顯高于貸款增加額9.6萬億,這說明有可能企業貸款后,部分資金再次回流到銀行體系,使得經濟體中一部分貨幣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其次,2009年,國家出臺了諸多刺激經濟的政策,并新增貸款9.6萬億,但由于實體經濟中利潤增速仍然較低,資金較快流入了資本市場,包括商品市場、股市和樓市。
虎年行情還看流動性
當各大證券機構普遍看好2010年上半年的房地產行業時,市場上相反的反應出現了。其實,早在2009年8月上證指數走到3478最高點開始調整,就已經對市場預期做出了提前的反應。加之中央對房地產不斷推出各種調控政策,銀行也停止了對房貸的各種優惠,房地產股票因此一路走低。
資本市場是一個資金推動型的市場,一旦出現貨幣政策收緊的信號出來,先知先覺的投資者就逐步開始撤離這個陣營。證券機構對2010年第一季度抱著適度樂觀的情緒也因此有了改變,基金較高比例的倉位也因此成為某種制約上漲的心理因素。在目前還處在單邊交易的市場贏利模式下,股票現貨繼續做空,無疑是在侵蝕利潤甚至導致虧損的結果。因此對于調整也大可不用過于悲觀,在指數期貨推出的前期,也許會產生一波由股票現貨市場推動指數期貨雙豐收的行情出現。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指數期貨時代,在做空也能賺錢的工具出現之后,由于交易規則的變化,這種調整將回歸到市場的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