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
關于本土名家作品的收藏,在藏界時下有一種觀點認為,本地名家的作品出了省就缺乏認可,投資意義不高。澤田就是持有這種觀點的藏家,因此,他在收藏本土名家作品的時候重點關注認知度比較高、受地域限制較小的藏品,比如福建書畫界的兩大泰斗人物——鄭乃珧、潘主蘭的作品。
“每個省市都有當地認可的藝術家和藝術作品,這些作品雖然都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品位,但可能在其他地區拍賣不能達到當地的高價,因為流通性不好。當然,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在其它國家或地區同樣存在。”在記者面前,藏家澤田絲毫不掩飾自己收藏藝榀的投機性。隨后,澤田從自身藝術認知的角度為記者解讀了收藏鄭乃珧和潘主蘭作品的價值所在。
獨樹一幟的復興者
中國花鳥畫歷史悠久,早已形成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傳統。清末,由于淺學之流的盲目師古與脫離生活,不幸丟失了優秀傳統,導致了造型平板化與畫法公式化的衰變。而后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有識之士按著“借古開今”或“引西潤中”兩種途徑振興中國繪畫。
在工筆花鳥畫的振興中,畫家普遍重視了“師法造化”與對物寫生,但因對傳統或外來畫法的取舍不同,形成了多種新風格:第一種是取法宋代院畫的“雙勾重彩”風格,以于非闇為代表;第二種是兼容宋元文人工筆畫與日本畫的“疏淡精勻”風格,以陳之佛為代表;第三種是吸收郎士寧畫法的一一“寫實”風格,以劉奎齡為代表;第四種是借徑任伯年的“白描”風格,以陳子奮為代表。從上世紀30年代到5n年代,后起的工筆花鳥畫家大體分別追隨以上四種風格,或在其間徘徊。
澤田在向記者簡單介紹了中國畫壇近現代的發展情況后,繼而談到鄭乃珧的藝術成就:“鄭乃珧正是在這個時期走上繪畫道路。最初向福建葉翰侯學習傳統繪畫、稍后又求教于劉海粟的鄭乃珧,靠著師法自然、發揮個性、廣取博收和融會貫通,在上述各家之外開創了一種綜合性的獨特風格,成為幾大風格之外的一枝獨秀,堪稱20世紀花鳥畫復興中貢獻突出的畫家之一。”
鄭乃珧的這種風格以“借古開今”為主,亦適當“引西潤中”,不僅實現了白描與重彩、水墨與沒骨的統一,而且把寫實與裝飾巧妙的結合起來,更在工筆畫中融入了小寫意畫法的成分,從而前所未有地擴大了藝術表現力。他不僅以雙勾白描、工筆重彩聞名于世,而且寫意潑墨亦獨樹一幟。
“鄭乃珧最成功的超越是他在對比運用已有的畫法上,或以白描對比沒骨,或以勾勒重彩反襯白描,或以相托細,或以燥顯潤,或以寫映工。而在取材或立意方面,鄭乃珧不僅善于畫八閩的水仙和蘭花、陜北的谷穗與丹柿,而且能畫前入所未畫的海鮮、果蔬,諸如龍蝦、螺、蚌、蚶、蜆、龍眼、羊桃、地瓜、粽子、西紅柿和無花果等等,這些無不被他冠以巧妙的構思、精心的構圖、生動的造型、靈活的勾勒、合宜的賦色。”
鄭乃珧的創作貼近生活,《葵花絨雞》這幅作品整體布局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可謂匠心獨具,具有渾樸天成意趣融融的墨韻。水墨的駕馭在鄭乃珧的筆下揮灑自如,其用線靈動,設色明麗沉著,韻味雋永,注重意境,自具風貌。
澤田用“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形容鄭乃珧的作品《商器盛鮮》和《秋風無羔》。“前者這幅畫無論是章法的安排,還是色彩的分間布白,或者是線條的勾勒,都達到了更為概括簡煉的地步,而意境卻更為清新。而與其工筆花鳥畫的細膩精到全然不同,鄭乃珧的《秋風無恙》風格大刀闊斧,筆墨酣暢,縱橫揮灑,在氣勢磅礴中可見墨韻的華滋和精神的遨游。他的用色很講究,濃不覺滯,淡則清雅,渾然一體,清新怡人。”
枕流漱石逸清剛
無獨有偶,鄭乃珧摯愛的蘭花,亦是潘主蘭所愛,故二人時常以蘭花為題材。潘主蘭所繪的《蘭花》簡率、精到,似空曠卻豐滿。澤田說:“潘主蘭的作品畫面仿佛簡率,但饒有無盡遐思,筆墨運化似不經意,卻有蹊徑所在。從立意到構成,由具象鋪展到題句鈐印,均緣自家出,詩書畫印,珠聯壁合,縱逸奇峭,可其見襟抱、學識、性情。”
為何畫作如此精簡,澤田在潘主蘭的自述中找到了答案:“潘主蘭曾描述過自己繪畫的感受——能豁詩人看山眼,只須幾筆狀高寒。潘主蘭不為世俗所囿,合乎道,進乎技,隨遇而發,悠然心會,突出所捕捉具象美的主觀色彩,乘興幾筆,展拓閎約深美的意境,其簡約處無不情真意貼。”
潘主蘭的畫跋題詠也是一大亮點,清新雋永,絕去套路,而且款式經營俱皆審形度勢,往往有意外之舉。澤田為記者舉了一例:“收在《潘主蘭詩書畫印》一書中,1 982年所作的4幀尺幅相同的四季山水冊頁,尤為典型。畫面均系長跋但不雷同,視之各適其宜,如魚得水。其中,《夏云奇峰》與《春山如睡》,都將款式推置近景,前者跋語以凹形波弧式橫向駢羅,字里行間猶巖嶂起伏,景云繚繞;后者近景一江春水,題字敷展其上,與丘巒兩相看,那春日遲遲,景靄朦朧,倍添情趣。而《雪意》與《空江秋柳》之題跋則俱橫天結陣,前者款式以上齊整而下傾斜鋪張,左輕右重,俯與淡墨所延展的巒頭積雪之勢合轍,大有‘凝云沒霄漢,聯翩下幽谷之妙,后者款式E亦趨齊整但下端騰出凸形秋空,讓雁行接步,遠方飛來,隱約鳴云,讀之油然而生‘天涼好個秋。這組冊頁每幅不過盈尺見方,畫面景象清爽簡要,經其這般大開大合的畫跋鋪陳,點鐵成金,化景物為情思,一花一世界,益覺生氣。這種宏觀的整合,微觀的點晴,在潘主蘭作品中,可以說是尤具超凡的特色。”
除了畫作。澤田認為潘主蘭的書法作品也是收藏的重點,特別是其甲骨文作品。“潘主蘭的書法以行楷和甲骨文最為擅長。他從楷人手,漸轉于行,偶作隸書,其更傾力于金文及秦漢篆,于甲骨文書法研究創獲尤多,其書法獨具品格、遐邇稱奇,是20世紀中國書壇的一代名家。”
上世紀40年代,潘主蘭開始形成自己書法藝術體系,半世紀以來為之充實,為之追求,龍驤豹變,自成一派氣象:冷峭藏秀而脫盡塵俗,果斷簡遠而瘦硬通神。殷商甲骨片刻字,含有書法藝術質素,吸引著學人為之研究。羅振玉、丁輔之、董作賓諸人在這方面實踐取得了可貴的成就。但是,能夠將三四千年前處于書法萌芽狀態的卜辭,經藝術加工,創出屬于20世紀的有別于其他書體、具有風韻美的甲骨書法的卻是潘主蘭。
甲骨文字以象形為主體,既是字又似畫,或以鐘鼎鑄字之渾圓,或以玉筋篆之懸針,或以詔版之方折下筆,勢必失卻鍥刻意味,或囿于簡單圖形制作則容易落入原始圖形刻劃窠臼,而離書法甚遠,潘主蘭以其敏銳的眼光覺察到甲骨文字線條,在他心中、在他筆下裁成一相,率先開辟出甲骨書法藝術新領域。瘦硬筆致與斜正錯落的構圖,是其書法藝術的顯著特色,以之運用于甲骨書字恰恰可以強化鍥刻意味。
潘主蘭甲骨文作品,布白呈均衡式但能自由構筑,字距參差有別致,行距疏宕有余韻,用筆直取瘦硬,能活潑,具生氣,字外出力中藏棱,經衍化的繁簡錯落有致的線條,于無規劃中求規則,于纖微要妙處臨事從容,情馳神縱而任其自來,意出塵外,怪生筆端,令古樹開新花。統而觀之,無疑融匯著潘主蘭對其他書體大徹大悟的筆意,但展現在腕下的甲骨書字的筆畫卻無一可移其他書體,其具有的鍥刻意味與清奇雅正的氣格屬于潘主蘭自己的詩一般甲骨書法世界。
投資買對“原始股”
正是基于鄭乃珧、潘主蘭出眾的藝術成就和作品價值,澤田在收藏本土名家作品時尤為關注二者。“玩收藏的都稱自己是為文化,其實,大多數人還是有點功利心的,想撿個漏到什么拍賣會上一夜暴富。因此,收藏本土名家作品,挖掘其升值潛力很關鍵,而升值的潛力很大一部分決定于作品的流通性和認知度,就像股票一樣,要有下家高價接盤才有賺頭,才不至于虧損;而流通面越廣,接盤的人越多,越有可能競得高價。”澤田與記者分享了他的投資心得,“買對‘原始股才有下文。”
澤田一直游走于本土的拍賣會,時常串訪各藏家的藏寶私宅,低調購入“原始股”。當記者問及澤田最近看好哪些“原始股”時,澤田表示在今年一月底福建運通拍賣行舉行的“2010迎春藝術品拍賣會中國書畫專場”中,除了鄭乃珧、潘主蘭的作品外,他還看中了陳子奮、林容生、鄭百重的佳作。但記者問及是否出手,澤田只是莞爾一笑,未給予明確答復,看來如何操作“原始股”也是一門深奧的收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