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鹽城調查隊(224005)虞 華 陳光亞
2010年春節以來,我國商品肉豬價格持續下滑,從春節前的均價12.6元/公斤跌至目前的9.1元/公斤,跌幅達28%,豬糧比已連續多周處于5.5∶1調控目標以下,生豬養殖虧損面不斷擴大,生豬生產面臨嚴峻形勢,給畜牧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帶來較大壓力。
1.生豬價格持續下行 據統計,目前全國普通肥豬、三元肥豬均價分別為8.5元/公斤、9.5元/公斤,同比分別下跌了16%和13%;普通苗豬、三元苗豬均價分別為8.7元/公斤和9.1元/公斤,同比分別下跌了19%和24%。
2.豬糧比價急速下滑 2008年全國豬糧比平均為7.6∶1,2009年平均為6.5∶1,養豬處于較好的收益狀態,有正常的贏利空間。但2010年春節過后,豬糧比價急速下滑,已經連續多周低于5.5∶1的盈虧警戒線。
3.養豬積極性普遍受挫 目前,毛豬價格降了,而飼料中除了豆粕的價格由春節前的3600元/噸下降到了現在的3200元/噸外,主要飼料原料價格總體仍處于較高價位,玉米、麩皮價格分別在1770元/噸和1680元/噸,比2009年同期分別上漲了25%和30%。按照國家規定的6∶1的料糧比,毛豬的收購價格也應該在10元/公斤以上,而現在的收購價格為9.1元/公斤,已經低于料糧比的底線。一般養殖戶每頭豬虧損100元~200元,規模場每頭豬虧損100多元。由于行情低迷,子豬補欄積極性受挫,子豬價格持續下跌。
1.生豬供大于求 受近2年高價位的強勁拉動和各項扶持政策的激勵,生豬養殖戶積極性高漲,大批社會資金投入生豬行業,規模養殖戶劇增,促使生豬養殖戶積極補欄,生豬生產得到快速發展,出欄和存欄量持續增長,各地生豬在春節前后集中出欄,市場基本處于供大于求狀況。依據國家預警指標來看,我國生豬存欄不得低于4.1億頭,能繁母豬不低于4100萬頭。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1月份,我國生豬存欄4.55億頭,能繁母豬4870萬頭,均較國家公布的指標高出10%~15%。由于能繁母豬存欄依舊處于高位,對后期豬價造成一定的壓力。
2.儲備肉投放市場平抑價格 2009年6月,活豬價快速下跌過程中,國家及時啟動了三級響應,增加豬肉儲備。隨著2009年6月增加的儲備豬肉到期并逐步投放,加上元旦、春節期間,生豬大量集中出欄,抑制了消費旺盛的春節市場,生豬價格受到控制。
3.市場消費增量不足 居民肉類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牛肉、羊肉、雞肉等肉制品消費在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豬肉消費增量,加之我國居民有在春節期間儲備肉制品的傳統,春節過后,大量的儲備肉制品仍未消費完,導致市場需求相對不足,生豬價格顯現正常的節后價格波動效應。
從產業內部發展環境看:目前全國生豬規模養殖比重在50%左右,一些地區超過了60%,隨著生豬規模養殖的發展,市場主體悄然發生變化,對市場價格導向反應更趨靈敏。規模養殖場會隨著行情變化主動進行適應性調整,與散養戶相比,規模養殖場抗風險能力更強,起到“穩壓器”作用。目前苗豬和母豬的交易量出現下降跡象,表明盲目擴張的勢頭已經遏制,生豬產能也將逐步恢復到合理水平。目前飼料原料價格處于高價位,繼續上漲的可能性不大,子豬價格又處于低位水平,目前補欄增養,養殖成本上行空間有限,市場風險不大。由于2009年冬季氣溫較常年低,許多近2年才投入養殖業的散戶對此準備不足,冬季出生的小豬存活率下降,有可能影響到后幾個月的出欄量,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減弱甚至扭轉,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冬季子豬減少的程度也超過常年,這都可能影響到后市的供應及價格走勢。
從產業外部發展環境看:隨著《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預案》機制的逐步完善,將進一步發揮穩定生豬價格的作用,有效防止大起大落。加之我國經濟形勢的全面回升向好和上海世博會的召開,居民儲備的肉制品消費完,今后一段時間我國豬肉消費總體上呈剛性增長的趨勢。預計一段時間內生豬價格會有所上漲。因此,只要引導得當,措施跟上,調控有效,生豬產業后續發展的基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