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慧,譚雅玲
(上饒市立醫院,江西 上饒 334000)
網織紅細胞是反映骨髓紅系造血功能以及判斷貧血和相關疾病療效的重要指標[1],過去檢測方法采用傳統手工顯微鏡目視計數法費時費力,穩定性和重復性差,隨著自動化血細胞分析儀的發展,網織紅細胞計數也逐漸實現自動化檢測,該技術為網織紅細胞的計數提供了更先進的檢測手段和更多的相關參數。本文以SysmexXT-2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定網織紅細胞并與人工鏡檢法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標本來源 收集本院2008年8月~2009年5月住院病人175人,采用BD系列真空管空腹靜脈采血2ml(每1m l血液用1.4~1.5mg EDTA-K2抗凝),標本于2小時內處理完。
1.2 儀器與試劑
日本SYSMEX公司生產的Sysmex XT-2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及配套試劑;1%煌焦油藍1g,枸櫞酸鈉0.4g,氯化鈉0.85g將上述試劑溶于雙蒸餾水100ml中,過濾后備用(調節 pH=7.4-7.8);OLYMPUS 顯微鏡,miller窺盤。
1.3 方法 儀器操作人員經過廠家嚴格培訓,嚴格按儀器操作規程做網織紅細胞分析,每天均隨機進行室內質控。使用Sysmex XT-2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在室溫25℃時用自動進樣檢測。手工法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方法,用儀器法計數后剩余標本由主管技師進行miller窺盤計數,且在2h內完成檢驗。
1.4 統計學外理 數據使用SPSS 15.0軟件處理,采用配對樣品t檢驗和相關性分析。
2.1 重復性試驗 取高中低值標本3份,兩種方法分別處理分析10次,求得均值標準差(s)變異系數(CV)結果見表1。

表1 高、中、低值兩種方法測定結果
以上數據表明,儀器法的重復性好,精確度高于人工顯微鏡目測法。
2.2 對照試驗 對175例病人標本用兩種方法計數結果的比較(見表 2)。

表2 175例標本兩種方法所測結果比較
以上數據表明兩法對比P>0.05,無顯著性差異,相關系數γ=0.953,相關性良好。
網織紅細胞是晚幼紅細胞脫核后向成熟紅細胞發育的未完全成熟的紅細胞,其胞漿內含有殘留的嗜堿性物質核糖粒及核糖核酸,在活體染色時這些殘存的RNA(嗜堿性物質)可以被煌焦油藍染成藍色冠狀、絲球狀、破網狀、點粒狀結構物,故稱之為網織紅細胞[1]。目前國內普遍使用的網織紅細胞計數方法為手工鏡檢法,大量的實驗數據說明,手工法操作費時,影響因素多,如血液和染液比例不當;氣溫、濕度對染色的影響;涂片厚薄不均;用二甲苯擦片等,計數細胞少,導致計數結果精密度較差,變異系數大。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個別標本染色涂片檢查時細胞表面有染料殘渣顆粒沉積,影響了計數。但其能直接觀察細胞形態,而且不需要昂貴的儀器、設備和試劑等。Sysmex XT-2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采用核酸熒光染色和流式激光測量的原理[2],測定聚次甲基熒光染料與網織紅細胞內存在的RNA結合的側向熒光信號和前向散射光信號,分別反映網織紅細胞的核酸含量和體積大小,不但能客觀地計數網織紅細胞的數量而且還能將其分為高熒光強度(幼雅型)、中熒光強度(成熟型)、低熒光強度(老化型)三類,并可計算未成熟網織紅細胞比率和網織紅細胞成熟度指數,以上新的參數可敏感、準確的反映RBC生成狀況,對各種貧血的診斷、治療及預后判斷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估計腫瘤放療、化療后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復及器官移植效果的評價有較重大的意義[3]。從實驗數據可見,Sysmex XT-2000i全自動血液分析儀測RET具有方便、快捷、精密度高、與手工法有良好的相關性,且檢測參數多、干擾少等特點,可為臨床更好地提供相關病情診斷及治療轉歸信息;但一部先進的儀器的正常運作,還需要準確的儀器校正、良好的質控物隨時檢測儀器的狀態,而且在全自動分析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干擾因素如有核紅細胞、瘧原蟲等造成的干擾,有干擾時應結合其他散點圖共同分析。
綜上所述,手工顯微鏡目測法計數應與全自動分析儀相互結合使用,取長補短,使實驗結果更加準確、科學。
[1]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14~15.
[2]寇麗鈞.臨床基礎檢驗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18~19.
[3]Bock A,Herkner KR.Reticulocytematurity pattern analysis as a predictive marker of erythropoiesis in paediarics[J]. Clin Lab Haemat,1994,16(3):34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