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紅,宋福強
(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瀘沽湖風景區規劃環評旅游環境承載力研究
余艷紅,宋福強
(云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34)
通過瀘沽湖風景區旅游規劃的環境影響分析,識別出旅游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制約因子即旅游環境承載力的最小分量,以最小分量分析計算結果驗證游客容量和發展規模的環境合理性。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解決了規劃環評實際工作中旅游環境承載力參數測定困難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規劃環評;旅游環境承載力;瀘沽湖風景區
旅游環境承載力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的現存狀態和環境結構組合不發生對當代人及未來人有害變化的前提下,在一定時間內旅游地所能承載的生態環境承載量、資源空間承載量、心理承載量及經濟承載量的極小值[1]。風景區所能容納的游客人數是有限度的,游人的過度密集會引發環境、經濟和社會矛盾,乃至影響區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2~3]。旅游環境容量是進行規劃與管理的重要依據,對其進行調控是保證旅游開發良性循環的重要手段[4],旅游景區游客容量和發展規模應以旅游區的旅游環境承載力為臨界值。旅游規劃環評中通過旅游環境承載力的分析,評價規劃確定的游客容量及發展規模的環境合理性,是保障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瀘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麗江市寧蒗縣與四川省鹽源縣的兩省交界處,美麗的高原湖泊自然山水風光與神奇的摩梭母系氏族文化交匯融合,使其成為川、滇兩省的一個重要旅游目的地,也是最具特色與發展潛力的自然生態與民族文化旅游觀光勝地之一。截至2007年底,瀘沽湖景區共接待游客人數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8億元,游客人數、門票收入、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都在30%以上。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旅游活動對瀘沽湖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和破壞。為保護瀘沽湖獨特的高原湖泊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摩梭文化,2006年7月,《瀘沽湖風景區綜合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被批復實施。規劃范圍包括:瀘沽湖(云南部分)湖區的水體、山體、竹地和永寧壩,總面積165.6km2。為保護瀘沽湖摩梭母系氏族文化及獨特的高原湖泊景觀,規劃將瀘沽湖風景區劃為8類功能區,并著力培育形成“一湖(瀘沽湖)、一壩(永寧壩)、一主峰(格姆女神山)、一中心(女兒國旅游服務接待中心)”的格局。
為保證瀘沽湖的環境質量和旅游質量,規劃提出了有控制性的游客增長機制,對游客按照規模進行限制。規劃區最佳日游人容量為3000人,規劃較佳年游客容量為100萬人次/a。最大日游人量控制在5000人次,超過5000人次即采取控制措施。規劃區的總人口規模為22600人。規劃建設嚴格控制瀘沽湖流域特別是沿湖村落因為旅游發展帶來的人口機械增長,同時,鼓勵居民適當向永寧鄉集中,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旅游環境承載力是一個表征旅游環境系統屬性的客觀的量,是旅游環境系統活力的表現,是旅游環境系統產出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的表現。旅游環境承載力是一個綜合概念,它由生態環境承載力、資源空間承載力、心理承載力及經濟承載力四方面因素構成,旅游環境承載力即以上述4個分量為基礎,取該4個分量的最小值作為生態旅游地的環境承載力計量數值[1]。其函數表達式為:
其中:Tebc:旅游地綜合環境承載力;
EEBC:生態環境承載力分量;
REBC:資源空間承載力分量;
PEBC:旅游心理承載力分量;
DEBC:經濟承載力分量;
W i:各承載力分項的權重。
由于各計量模型中的各類參數在實際工作中比較難于測定,給旅游地環境承載力的測定帶來了許多困難[5]。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旅游規劃通則GB/T 18971-2003》,在確定旅游地環境承載力中還可參照采用既成事實分析法、模擬試驗和長期監測分析等方法。
考慮到旅游環境承載力參數測定的困難,本研究中基于旅游環境承載力計量模型中的4個分量,依據景區旅游接待規模、資源利用情況及環境現狀調查的結果,通過規劃環境影響分析,識別出風景區旅游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制約因子(即旅游環境承載力的最小分量),分析其受影響的程度,以此驗證游客容量和發展規模的環境合理性。
根據規劃分析和環境影響識別分析,瀘沽湖風景區旅游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制約因子為:資源空間承載力、污水和固體廢棄物處理能力、旅游開發活動對摩梭文化的影響(表1)。通過對上述因子的分析和計算,可以驗證旅游景區游客容量和發展規模的環境合理性。
表1 瀘沽湖風景區規劃環評采用的旅游環境承載力分析方法
瀘沽湖風景區規劃中風景區游人容量的測算依據為GB50298-1999《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其計算方法采用面積法,即用每個游客所占平均游覽面積計算。其測算方法是根據人均游覽面積和日周轉率,采用面積法計算景區內每個景點的日旅游環境容量,最后再將各景點(落水、里格、湖中小島、紅崖子、呂家灣、永寧壩)游人容量相加并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得到規劃區最佳日游人容量為3000人,最大游人量控制在5000人次,超過5000人則要采取控制措施。對湖區游船數量按2艘/km2進行控制。面積法是目前旅游景區資源空間承載力計算的常用方法,它充分考慮了景區內部各功能分區基本空間標準的非一致性,具有科學合理的一面。該方法中旅游場所的基本空間標準對于旅游環境容量的測算具有重要意義。規劃中基本空間標準均采用GB50298-1999《風景名勝區規劃規范》規定的標準,且部分景點測算指標低于標準值。
實際上,根據瀘沽湖的游覽特點,景區游覽活動主要集中于瀘沽湖湖區和周圍山體,位于瀘沽湖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根據《瀘沽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保護區實驗區可進行適度的生態旅游開發。因此,本研究按照《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技術規程》對游客規模進行分析和測算。研究結果表明:規劃中湖面游船數量按2艘/km2進行控制,遠低于《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技術規程》中250m2/艘的標準,測算容量滿足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規劃環境容量要求。規劃中湖周山體按游憩用地生態容量最嚴格標準(用地指標5000m2/人)計算,湖周山體游人容量約為4000人次/d,高于規劃中確定的最佳日游人容量(4000人次/d)。研究認為規劃中確定的最佳游人容量3000人次/d是合理的。
水環境保護是瀘沽湖風景區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按照規劃,規劃區瀘沽湖湖區、竹地女兒國鎮生活污水全部截污后進入瀘沽湖流域外的竹地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其處理能力近期為2000t/d,遠期達到4000 t/d。根據規劃確定的游人容量和人口發展規模預測規劃區污水產生量(表2),規劃近期(2010年)瀘沽湖湖區、竹地女兒國鎮產生的污水量為2409t/d,其中:竹地女兒國鎮為1471t/d,占61%;湖區的紅崖子153t/d,占6.4%;落水528t/d,占21.9%;湖區其余區域僅占10.7%。根據規劃測算,規劃近期進入竹地污水處理廠總污水量為1696t/d,污水處理廠規模能夠滿足處理要求。至規劃末年(2020年),通過對落水和里格村接待規模的控制,規劃區湖周接待規模將大大減少,進入竹地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量為3048t/d,污水處理廠遠期設計能力仍能滿足污水處理要求。規劃批復前里格民族旅游文化生態示范項目中已建設了里格污水處理系統。目前里格村接待規模為400床,其污水處理量約為150~200t/d,低于設計的污水處理能力(300t/d)。規劃實施期內,其接待規模將控制為150床,污水處理系統設計能力可滿足規劃發展規模對污水處理的要求。由此分析,景區污水處理能力滿足規劃確定的游人容量和景區發展規模的要求。
表2 規劃區生活污水產生量一覽表
規劃區固體廢棄物主要來源于游客和居民產生的生活垃圾。規劃實施近期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62t/d,遠期為22.49t/d。其中:瀘沽湖湖區和竹地近期生活垃圾產生量為9.51t/d,遠期為10.64t/d;永寧片區生活垃圾產生量為15.65t/d,遠期為17.61t/d。按照規劃,垃圾填埋場服務范圍主要為環湖地區和竹地周圍區域。垃圾處理規模為15t/d。由此分析,規劃近期和遠期垃圾填埋場處理規模均可滿足瀘湖湖區和竹地規劃發展規模對垃圾處理的要求。
規劃針對區域內居民聚集區傳統建筑風格和傳統文化的保存情況,將區域內居民點劃分為旅游型、文化保護型和普通型居民點。對不同類型居民點,對建筑物風格、色彩等方面均提出了嚴格的調控規定。規劃實施將使摩梭文化中的物質形態得以良好的保存和恢復。而摩梭文化非物質形態(如倫理觀念、風俗禮儀、宗教信仰等)對游客規模的承載能力目前是難以計算的。本研究主要通過對當地居民的問卷調查,分析社區居民對不同旅游開發規模對摩梭文化影響的心理接受程度,分析游人規模的環境合理性。
(1)規劃實施前(2005年),規劃編制單位對規劃區內當地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據調查結果,有64.62%的當地居民認為旅游開發對摩梭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破壞,有33.85%的當地居民認為旅游開發能促進文化的發展,僅有4.6%的人認為造成很大破壞。據瀘沽湖2005至2007年景區游客統計數據,規劃區平均游人量穩定在1500~2000人/d,且主要集中于落水和里格村。據問卷調查的結果分析,當地居民對旅游帶來的摩梭文化影響尚處于包容和接受的程度。
(2)2008年規劃環評編制單位對規劃區社區居民開展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39%的社區居民認為旅游開發活動使傳統文化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有37.3%的居民認為旅游開發活動有利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對于規劃實施,有95.7%的社區居民認為規劃實施有利于瀘沽湖的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其中:有64.1%關心規劃中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問題;有42.2%居民認為規劃實施后有利于摩梭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而有20.3%的人認為規劃實施使傳統文化受到干擾和破壞。規劃確定瀘沽湖風景區的最佳游人容量為3000人次/d,最大控制游人規模為5000人次/d。規劃區游人規模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其在規劃區內的空間分布范圍將逐漸擴大至湖區其余區域、竹地和永寧壩區,從游人密度來講,其變化趨勢總體不大。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社區居民認為規劃實施對摩梭文化起到較好的保護作用,規劃確定的游人規模數量仍然處于當地居民可以包容和接受的范圍內,容量設置是合理的。
旅游規劃環評中通過旅游環境承載力分析,評價規劃旅游環境容量的合理性,是保障旅游景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旅游環境承載力由生態環境承載力、資源空間承載力、心理承載力及經濟承載力四方面因素構成。現有旅游環境承載力計量模型中多數參數在實際工作中難于測定,給旅游環境承載力分析帶來許多困難。本研究通過規劃分析和環境影響識別,篩選出規劃中旅游環境承載力的主要制約因子(即旅游環境承載力的最小分量),通過對最小分量的分析和計算,驗證游客容量和發展規模的環境合理性。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解決了規劃環評實際工作中旅游環境承載力參數測定困難的問題,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1]劉焰.中國西部生態旅游產品綠色創新[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2]保繼剛.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楚義芳.旅游空間經濟分析[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
[4]吳必虎.旅游生態學與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發展[J].生態學雜志,1996,15(2).
[5]余艷紅,夏峰.云南省生態旅游區環境保護規劃指南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Study on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 for Plann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of Luguhu Lake Resort
YU Yan-hong,SONG Fu-qiang
(Yunnan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Kunming Yunnan 650034 China)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the least amount of the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are identified b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planning environment of Luguhu lake resort.The results of the least amount is tested the environmental feasibility be tween the tourist amounts and development scale of the resort.The outcome shows that the method resolved the problem of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of environmental capacity,which is of high maneuverability.
plann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tourism environmental capacity;Luguhu lake resort
X82
A
1673-9655(2010)03-0101-04
2009-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