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玲,陳紅錦
(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南京210029)
中藥坐浴可以疏通氣血,散瘀化滯,解毒脫腐,消腫止痛,以中草藥煎湯,借其蒸騰之藥氣熏灼患處,再趁熱淋洗、浸浴患部,借助浴水溫熱之力和藥液本身的功效,使病所腠理疏通、毛竅開放,既避免藥物的損耗,提高了藥物的利用率,又通過局部濕熱刺激引起局部毛細血管的擴張,增強新陳代謝,改善局部組織營養,增強局部組織的抗病能力,使局部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復。另外可保持局部清潔,控制病變,減少不良刺激,進而促進瘡面修復愈合,對肛門手術導致的肛門腫脹、疼痛、出血等并發癥也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中藥坐浴法在各類肛門疾病的治療中具有悠久的歷史,《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坐浴療法,如治療牡痔而“未有巢者”時,所采用的“煮一斗棗、一斗膏,以為四斗汁,置盤中而居之”的方法,即是當時所采用的坐浴法。坐浴用的藥方在古代醫學著作中也記載很多,僅《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一書就收集熏洗方300余種,現將中藥坐浴療法在肛腸疾病術后的應用介紹如下。
汪良會等[1]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 259例,以祛毒洗液(100 mL/瓶)坐浴,藥物組成:黃柏、苦參、地榆、生側柏、蒲公英、川椒、蒼術、五倍子、樸硝、赤芍、甘草、防風。對照組則以1∶5 000的高錳酸鉀溶液熏洗坐浴。治療組止痛作用總有效率97.7%,對照組80.3%,治療組創面完全愈合天數8~16 d,平均(13.2±3.5)d;對照組創面完全愈合天數為10~26 d,平均(18.9±4.1)d。
任寶書等[2]將400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300例,采用自制中藥熏洗劑熏洗坐浴。藥物組成 :魚腥草 30 g,側柏葉15 g,地榆 15 g,苦參 15 g,苦楝皮20 g,白及15 g,白芍藥15 g,黃柏15 g。對照組采用0.02%高錳酸鉀溶液1 000~1 500 mL熏洗坐浴。治療組總有效率99%,高于對照組的88%。
賈建東等[3]將混合痔術后6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0例,觀察組予中藥煎劑(馬齒莧、苦參、芒硝30 g,防風 、蘇木、當歸 、紅花、荊芥、五倍子、黃柏 、制乳香、制沒藥各15 g)坐浴;對照組予溫水坐浴。觀察組痊愈28例,好轉2例;對照組痊愈21例,好轉9例。兩組均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兩組間傷口疼痛評分、創面滲血、創面水腫、創面愈合方面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脫核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張尚華等[4]將139例肛腸病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87例,以三黃湯(大黃20 g,黃芩20 g,黃柏18 g,九里光15g,馬齒莧18 g,大菖蒲15 g,蒼術15 g,土茯苓15 g,艾葉15g,苦楝皮 15 g,白鮮皮 15 g,當歸15 g,紅花9 g,芒硝50 g)于便后熏洗坐浴,對照組采用PP粉按1∶5 000的比例進行坐浴熏洗治療。治療組總有效率96.6%,高于對照組的63.5%;術后平均住院時間治療組(15±2.6)d,對照組(23±2.2)d。
李景玉[5]將全部符合納入標準的110例肛門手術后患者,術后第2 d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55例,應用擬方黃馬洗液,由黃芩15g,黃連10 g,黃柏15 g,馬齒莧30 g,苦參20g,地榆炭15 g,白及10 g,五倍子15 g等藥物組成,對照組用1∶5 000高錳酸鉀溶液熏洗坐浴。兩組術后疼痛、創面滲血的持續時間、手術后創面的愈合時間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呂小平等[6]共觀察肛門病術后水腫20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100例),溫鹽水組(50例)和PP液組(50例)。治療組用六味安顆粒1包(大黃20 g,兩面針20 g,黃柏 20 g,芒硝15 g,明礬15 g,冰片10 g,取前3味煎湯熬膏打粉與后三味合在一起制成顆粒,每包45 g),加溫開水1 500 mL溶化后坐浴。溫鹽水組用3%~5%的溫鹽水1 500 mL坐浴。PP液組用溫PP液1 500 mL坐浴(高錳酸鉀濃度為1∶5 000)。治療組總有效率93%,溫鹽水組總有效率74%,PP液組總有效率70%。
統計上述方劑,以清熱燥濕法為主,代表藥物有苦參、黃柏,其次還有清熱利濕藥,以大黃、芒硝為多,其余為收斂消腫藥,用五倍子、明礬,涼血止血采用地榆炭、側柏,活血化瘀采用乳香、沒藥、當歸、赤勺、紅花等。其治法離不開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活血化瘀,輔以收斂、止痛、止癢等。
中藥坐浴不僅要根據患者的病情,準確地辨證論治予以處方外,還需掌握所用藥液的溫度與坐浴的時間。藥液的溫度一般在60℃度左右,藥液溫度過高易導致局部燙傷,過低療效降低,因人對溫度的耐受力不同,以自覺舒適為度,可先熏后坐浴,坐浴時間尚以15~30 min為宜。必要時也可中途加熱或摻加熱水,以保持一定的熱力。
中藥坐浴雖然優點較高,但并不是所有術后病人均適用,術后創面縫合者應避免坐浴,切斷內括約肌的患者謹慎坐浴,婦女月經期不宜坐浴。
[1]汪良會,黎華民,卜偉平.祛毒洗液治療肛門病術后259例小結[J].湖南中醫藥導報,2004,10(7):36-37.
[2]任寶書,胡濤,賈晨霄,等.中藥熏洗促進肛腸病術后恢復40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08,30(8):818-819.
[3]賈建東,張麗芬,劉媛越,等.中藥坐浴對混合痔術后療效的影響[J].天津醫藥,2008,36(7):557-558.
[4]張尚華,程進明.三黃湯熏洗治療肛腸病術后87例[J].湖南中醫雜志,2006,22(4):51.
[5]李景玉.中西藥坐浴治療肛門病術后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12(2):156-157.
[6]呂小平,姜立,仲貴香.六味安顆粒坐浴治療肛門病術后水腫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4,1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