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鐵剛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廣西南寧530021)
慢傳輸型便秘(slow s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一類以胃腸動力減弱為主要特點的頑固性便秘,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癥狀頑固。目前西醫常用瀉藥對癥治療,但容易造成對瀉藥的依賴性和停藥后便秘進行性加重。筆者于2007-2009年對55例STC患者采用穴位埋線配合走罐治療,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 參照2003年南昌全國便秘專題討論會制定的“慢性便秘的診治指南”標準[1]并結合臨床表現制定:(1)5~10 d排便1次,便時費力,便質堅硬,時間延長;(2)長期依賴瀉劑方能排便;(3)結腸傳輸功能實驗證明結腸傳輸功能下降;(4)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1.2 一般資料 55例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門診患者,男17例,女38例;年齡 24~65歲,平均44.5歲;病程最短6個月,最長25年。
2.1 穴位埋線療法 取穴:足三里、天樞、氣海、大腸俞。操作方法:選用3號醫用羊腸線剪成1~1.5 cm長的線段,穿進7號一次性針頭。在所選穴位常規消毒后,用手持針快速刺入穴位,刺入所需深度得氣后,用針芯將羊腸線推進穴內(針芯由50 cm毫針剪成平頭針改成),把針拔出即完成操作。埋線后當天埋線區不要觸水,以防感染。穴位埋線1次/10d,3次為1療程。
2.2 走罐療法 患者俯臥位,選取背部膀胱經及督脈,用刮痧油在背部涂檫后,選取中號玻璃火罐,沿腰部兩側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上下往返走罐,直至所拔部位皮膚潮紅或紫紅為度。走罐1次/3 d,10次為1療程。
2.3 療程 治療30 d后進行療效觀察,期間停止服用其他對療效有影響的藥物,并指導患者攝入足夠的水分,多攝入富含植物纖維素的食物。
3.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組“便秘診療暫行標準”制定的療效標準[2]。治愈:排便次數恢復正常,1次/1~2 d,大便性狀正常,表現為成形軟便,排便暢通無困難,便后無殘存感;好轉:次數正常,但不穩定,便后有不盡感;無效:各項指標無明顯改善。
3.2 治療結果 本組55例,治愈 32例,占 58.2%;好轉18例,占32.7%;無效5例,占9.1%。總有效率為90.9%。
現代醫學將便秘分為慢傳輸型便秘、出口梗阻便秘、混合型便秘3種[3]。其中慢傳輸型便秘又稱慢通過性便秘或結腸無力,流行病學調查證實與多種因素有關[4-5],其發病機制主要是因為大腸蠕動功能下降,食物殘渣傳輸延緩,水分吸收,糞便干硬,宿于大腸,排便困難,久則影響血液循環,誘發肛裂、痔瘡,便時出血疼痛,為減少便時痛苦,定時排便時間依次向后推遲,便時更加困難,形成惡性循環。目前便秘的常規治療多以應用瀉劑為最多,而刺激性的瀉藥大多含有蓖醌類物質,長期應用不但會導致“瀉劑依賴”,而且還可能會引起結腸“癱瘓”癥,甚至結腸變黑,并損害腸神經系統,使結腸動力減弱,腸功能紊亂,使便秘加重。
慢傳輸型便秘屬于中醫“氣秘”“虛秘”范疇,多因氣血虧虛,大腸傳導無力,或陰津干枯,腸道澀滯,便行艱難。本法采用埋線選取大腸經募穴天樞,又因大腸俞為大腸腑氣傳輸之處,“俞募配穴”可起調理氣血,疏通腑氣而潤腸通便之功;足三里可培生化之源,自能生氣化血,配氣海補下焦元氣,以助排便傳送之力。諸穴合用可調脾胃大腸之氣,使氣機升降得順,生津潤腸以通便。筆者采用穴位埋線治療本病,是根據《靈樞?始終》篇“久病者,邪氣入深,刺此病者,深納而留之”的經旨,通過埋入羊腸線,在體內軟化、分解、吸收的過程可對穴位產生持久的良性刺激效應,作用時間長達10~15 d,彌補了針刺治療時間短,刺激量不夠,療效不穩固,易反彈的不足。
現代研究表明,背部膀胱經走罐能明顯提高人的紅細胞免疫功能,對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6]。另一方面,走罐有機械刺激和溫熱刺激的雙重作用,在膀胱經走罐形成良性的機械刺激,局部充血,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進而循經調動臟腑功能。溫熱刺激是通過走罐產生的摩擦與機械刺激同時作用于背部神經根,發射大腦皮層,興奮中樞神經[7]。人體十二臟腑之背俞穴均位于背部膀胱經上,是人體臟腑之氣輸注于腰背部之處,而督脈位于腰背部正中,為陽脈之海,總督諸陽,總攝諸經。在腰背部走罐,作用于膀胱經及督脈,可起振奮陽氣,益氣生血,平衡陰陽之功,從而調整臟腑氣血經絡,使腸腑疏通,傳導功能恢復。
[1]徐平,呂農華.全國便秘專題研討會紀要[J].中華內科雜志,2004,43(1):67.
[2]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肛腸外科學組.便秘癥狀及療效評估[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05,8(4):355.
[3]田振國.肛腸病的診斷與治療[M].沈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0:98.
[4]李彥樹,姜云福,蘭飛.慢傳輸型便秘6例外科治療的臨床探討[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01,18(6):358-359.
[5]高峰,周建華.中藥治療結腸慢傳輸型(氣機郁滯型)便秘60例臨床觀察[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2(2):25.
[6]鐘藍,李利,李靜,等.走罐對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針灸,1999,19(6):367-368.
[7]張弘.中國拔灌治療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