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學乾
(睢縣中醫院,河南雎縣476900)
筆者運用家傳愈風湯治療難治性面神經炎40例,療效較好,現報道如下。
選擇2009年1月-2009年12月睢縣中醫院門診確診的面神經炎患者40例,均符合高等醫學院校教材《神經病學》[1]中面神經炎的診斷標準。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圍性面癱及中樞性面癱和核性面癱。男18例,女22例;年齡最小11歲,最大62歲;病程1~6個月者29例,6~12個月者9例,1年以上者2例;右側面癱者19例,左側面癱者21例。本組患者均在1個月后就診,就診前多采用西藥,中藥,針刺及膏藥外敷等療法治療。主要癥狀為口眼歪斜,額紋消失,眼裂增大,閉合不全,鼻唇溝變淺,口角向健側歪斜,不能作皺眉,閉眼,鼓腮等動作。
采用愈風湯治療。方藥組成:黃芪、黨參、雞血藤各20 g,當歸 、赤白芍各 12 g,紅花、葛根 、秦艽 、白芷、蘇木、僵蠶各10 g,桂枝、白附子、甘草各6 g,土鱉蟲、麻黃各3 g,蜈蚣2條。水煎服,每日 1劑,頭煎加水后500 mL,取汁 150 mL,2煎加水 300 mL,取汁150 mL,兩煎混合,早晚各服150 mL。
3.1 療效標準 痊愈:面癱癥狀完全消失,面部表情肌全部恢復正常;顯效:面癱基本消失,面部外觀基本對稱,說笑時口角略有歪斜;好轉:自覺癥狀減輕,面癱部分恢復,靜觀面部不對稱;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本組40例中,治愈13例,顯效17例,好轉6例,無效4例??傆行?0%。
面神經炎是指莖乳孔內的面神經非特異性炎癥導致的周圍性面癱[1]。屬中醫“中經絡”“口僻”“吊線風”“歪嘴風”[2]等范疇。其癥狀為口目歪斜而不能閉合。本癥在《靈樞》中稱:“口”“僻”“卒口僻” ;《金匱要略》中稱“僻”;《諸病源候論》則有“風口候”條;《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則稱:“口眼歪斜;《醫學綱目》稱:“戾”[3]。一般認為本病是由于正氣不足,脈絡空虛、衛外不固,風邪乘虛侵入脈絡,氣血痹阻而發生[4];或風、痰、火痹阻經絡,經氣不利或氣血虧虛,脈絡失養所致[2]。針對氣血虧虛,脈絡空虛導致風邪乘虛而入這一病機,治療應以益氣扶正,祛風通絡,養血舒筋為基本原則。愈風湯的方藥組成體現了上述治療原則,方中秦艽、防風、白芷、葛根、桂枝、麻黃祛風通絡;土鱉蟲、僵蠶、白附子、蜈蚣熄風止痙、滌痰通絡;當歸、白芍、雞血藤補氣養血,舒筋通絡;黃芪、黨參益氣扶正,甘草調和諸藥又能解土鱉蟲,蜈蚣之毒。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扶正,祛風通絡、養血舒筋之效。使氣血旺盛,正氣充足、逼邪外出,外邪祛,血脈通暢,肌肉筋脈得養,故面癱隨之而愈。
[1]王維治.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
[2]劉祖貽.神經系統疾病的中醫辨治[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3:205.
[3]趙金鐸.中醫癥狀鑒別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107.
[4]方藥中,鄧鐵濤,李光學,等.實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