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賢祉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香港園藝學會,香港 00852)
賽馬一直被視為體育之王(King of Sport),在香港由于昔日英國殖民者的影響,賽馬己有125年的歷史。每場賽事,有10多只馬匹參與比賽。在香港,每場參與馬匹的上限為14匹。在國外,尤其是一些主要的賽事,參與馬匹可達20多匹。
西諺有云:“沒有舞臺,就沒有表演”(No stage,no play),而賽馬場的舞臺,自然是供馬匹競賽及訓練用的跑道。由于馬匹在草地競跑時的表現最真實,即最能發揮馬匹的實力,后上的馬匹有較大的機會追上,故英式的賽馬多選擇在草地跑道上舉行;草地跑道上應種什么草、如何管理這些草令其更加適應馬匹的踐踏及快速恢復,以配合下一次賽事的進行。這都是一門累積的學問及需要科學和實踐相互配合方可達成。
賽馬跑道的建造有著一定的規范,例如跑道的坐向、形狀、周長、闊度、橫向坡度、各彎位的弧度及周徑、前、后直路的長度、賽事路程的位置、終點的位置、馬欄內移的位置等等,這都需要專業的工程師設計。
在過去30多年,我有幸以植物學家轉型為草坪草專家的身份,參與了在20世紀70年代香港賽馬會及在90年代新加坡賽馬會二條在南亞甚至全世界最先進草地跑道的前期設計及后期的草地護養和改進工作。在這里,謹以過來人的身份,以香港賽馬會沙田馬場草地跑道的建造及護養作為介紹草坪草在草地跑道上扮演的角色及其護養的例子。
在草地跑道建造前一年,草種的選擇及評估工作己經開始。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狀況,草地跑道所選作測試用的草坪草主要以暖季型為主。在預先建成長300 m、寬20 m的試驗跑道上,每端留下25 m,余下的250 m,分為5段,每段分別以匍匐莖散種法、播種法兩種方法,種上以下的5個材料以作測試:(1)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種子,種子由美國引入;(2)雜交狗牙根天堂419號(C.dactylon×C.transvaalensis Tifway 419)匍匐莖,草莖由美國引入;(3)結縷草(Zoysia japonica)種子,種子由山東省引入。(4)矮生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em)匍匐莖,草莖由澳洲引入;(5)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種子,種子由美國引入。經過4~5月的生長期,除矮生狼尾草外,大部份分段的新種的草種均己成坪,但多年生黑麥草一段在4、5月后則全部死亡。
經過整年的觀察,測試期中會定期派出馬匹在試驗跑道上模擬賽事過程 ,如賽事中的慢跑、快跑等作測試;又觀察各試驗草坪草對馬匹踐踏后的傷害程度及恢復能力/速度,最后決定選用雜交狗牙根天堂419號為草地跑道的基本用草。香港每年在11月至翌年3月,氣溫可降低至12℃或以下,為了保持跑道翠綠的顏色及增加草的密度,每年11月左右,在草地跑道上蓋種(Over-seeding)多年生黑麥草。這種方法是特別為香港氣候狀況貼身定做的,由1978年開始一直沿用至今,效果仍然很好。
1996年作者參加了新加坡新馬場的建造,重復了類似香港草坪草跑道的篩選過程,試驗跑道上測試的材料為:(1)雜交狗牙根天堂419號匍匐莖;(2)EL Toro結縷草(Zoysia japonica-EL Toro)匍匐莖,草莖由美國引入;(3)溝葉結縷草(Zoysia metralla)草皮;(4)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小塊;(5)海濱雀禆(Paspalum conjugatum)匍匐莖。由于新加坡位于熱帶地區,終年炎熱(日均溫35℃、夜均溫35℃),最后選擇了El Toro結縷草作為草地跑道的單一用草。
研究表明,草地跑道草坪草品種的選擇是要應當地氣候環境,因地制宜的篩選出草種。如在中國華北地區,所選擇的草坪草種類是黑麥草、早熟禾、高羊茅等冷季型的草坪草。
草地跑道的面積通常很大,以香港賽馬會沙田馬場的草地跑道為例,需要種植面積約為11 hm2。在種植雜交狗牙根天堂草419號時,因為有充裕的時間,加上經濟效應緣故,故采用了營養繁植方法的匍匐莖散種法。首先,進口1 000 m2的草坪,分開后所產生的匍匐莖,以1∶10的比率扦插在場地內的草苗場。經過3個月的生長,均已成坪。成坪后的草,任由草莖向上生長至100~150 mm或以上,再將草莖割下,或用垂直切割機將草莖“抽出”,并將草莖散播在地面;以覆土機將一層薄坭(沙)蓋在已分散的匍匐草莖上,再施基肥、壓平坭面、定期澆水。定植后,匍匐莖的節會向下生根、向上生出莖及葉、形成許多新的植物個體。經過定期的剪草及其他各種耕作工序,新種的草將會在10~12周成坪,作為新的繁殖草莖。種入新建成草地跑道,經過數月生長,又可作為生產繁殖草莖的來源,可謂就地取材,以戰養戰,大大增加草種的供應量及降低成本。由第1批匍匐莖散播到地面,至全部跑道種草完畢及成坪以供使用,前后用了10個月的時間,這亦是一創舉。在寒冷的冬季月份,在天堂草419號的草坪上加種黑麥草種子。
賽馬是一項激烈的運動,在賽事進行期間,10多匹及負重約為60 kg的馬匹,以時速50~60 km競跑,每一匹馬競跑時均以單蹄著地。因此,草地承受由馬匹踐踏而引起的傷害,遠較其他的運動嚴重。賽事每隔7 d舉行,一次令受損傷的草地能在短期內恢復則成為護養者的另一大挑戰。
由于馬匹在競跑時,由起步閘開始,就要立即搶入內欄,再貼欄邊奔跑,以期用最短的距離,跑畢全程、取得勝利。所以,除了在起步閘廂前的一段草地外,磨損多集中在馬欄邊的3~4 m這一段位置。
為了讓受損的草地有適當的時間恢復,每天的賽事完畢后,先將踐踏過的草面平整,蓋以一層薄坭(沙),然后將馬欄外移至4~5 m的位置。在下一次賽事完畢后,重復上述程序,再將馬欄向外移4~5 m。如此類推,馬欄可以分4~5次,向外移 16~20 m。在完成這一循環后,最內欄的草地將會有約3~4周的恢復期,香港一般重要的賽事都會安排在最闊的跑道上進行。移欄后,起步點亦相應推前,所以每次相應的賽程都是一樣長度的。如果草地受損嚴重,在被馬蹄踢起的草坭土面,需要補上小草塊,以增快草的生長和恢復能力。
草地要定時修剪,在香港,剪草時間是在賽事后的第2 d進行,由于馬匹喜愛在較高及濃密的草面上奔跑,剪草的高度約為80 mm;經過7 d的生長,在下次賽事時草的高度約為100 mm。剪草不單可以使草面平整,還可以促進草的橫向生長,使草地更緊密,軟墊效應更佳。剪草后的草屑,應盡速用機械回收,大量的草屑留在草/泥面,會影響草的正常生長,加快枯草層的形成和病、蟲害的滋生。
由于草地跑道經常被馬匹殘踏,草面會連坭踢起,形成許多“小洞”。經滾壓后,草面更為平整,而沿相反方向的滾壓,可產生陰陽色條紋,十分美觀。
3.4.1 澆水 泥土中的水份(濕度)直接影響了土層/草地的軟硬度,從而產生了快地、好地、黏地、軟地、爛地各級的跑道狀況。馬匹通常在快地跑得最快,但較易引起足患;在軟、爛地則跑得較慢亦較危險。所以,跑道負責人在不下雨的情況下,通過澆水量來控制,使草地坭土中含有一定的水份,從而達到“好地”的效果,使馬匹的奔跑更舒適安全。適量的澆水可以促進草的健康生長。草的地面生長依賴于地下根系的支持。為了產生健康及深入土層的根系,澆水的時間及次數亦要控制。通常的規則是減少次數,但需要澆水時則給與足夠的水份,讓水份深入土壤底層。
3.4.2 施肥 使用適量含氮、磷、鉀的肥料都可以,現時施肥的趨勢是多用鉀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1∶1甚至1∶1∶2。在初秋時可施1~2次含鉀的肥料,以增強草的硬固性及耐寒性;在初冬播種冬草時,應多施含磷的基肥,以促進根系的發育。定期對坭土及葉片組織進行營養成份化驗,了解草對各營養成份,尤其是一些微量元素的需求,再作適當的調整補充。
3.4.3 疏氣 根的健康生長,有賴根系層空氣的存在。利用各類型的疏氣工具,以實心或空心“針”,打入泥層75~100 mm深位置,便利空氣的滲入,此方法既可舒緩土壤的板結,又可以促進根系的生長。打洞后,如填充幼沙,更可改良土質,及便利疏水,又促進枯草層的清除。
3.4.4 覆土(沙) 在草面覆一層薄坭(沙),可以使草(泥)面更平整,又可以促進草的生長。
3.4.5 垂直切割 草坪種植一段時期后,枯草層開始變厚。過厚枯草層的存在不利草的健康生長,亦成為病、蟲害滋生的平臺,老化的草地要作定期的垂直切割。垂直切割可將橫向生長的匍匐莖切斷,又可將枯草層積聚的枯草挑出,使草層活化。
3.4.6 病、蟲害的防治 大面積種植1~2種草,很容易成為蟲害及病害滋生的溫床。現階段,應啟動“綜合病蟲害管理程序”,加入歷年物候學的記錄,建立數據庫,記錄各種蟲害及病害的周期及誘發條件,從而預測其發生機率;再作出相應預防及治療措施,適當的使用殺蟲劑及殺菌劑。
3.4.7 雜草的防治 大面積,種植1~2種草,草地經常遭受馬匹的踐踏而讓泥土外露,雜草的入侵是不可避免的。對于莎草類及雙子葉植物的雜草,通常使用選擇性除草劑控制;對于一年生的禾本科雜草,在萌前及萌后使用除草劑控制;對于惡性雜草,則需要用人工方法拔除。
草地跑道的建造通常選用疏水良好的壤土作為草坪草的基質。但以土壤作為根系層的跑道,往往因大雨而令坭土因積水而變得泥濘,而危及騎師和馬匹的安全,賽事亦可能因此取消。賽事的取消,會引致大量經濟(包括稅收)損失,香港賽馬會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就引入“沙網草地跑道”的建筑概念,以純沙作為根系層建造草地跑道。由于沙的黏固力遠較泥土低,為了使沙層的黏固性增加,在沙層中混以信用卡大小的塑料網片,然后在沙網層上種草,沙網草地跑道概念,沿用于新加坡馬場新建的草地跑道上。沙網草地跑道的建造,大大減少了因天雨影響而取消賽事的機會。但這種跑道的養護,遠較傳統的泥地草地跑道為困難,成本效益亦不高,故不應盲目追隨。如果選用粒配適宜的沙用以建造根系層,不加任何所謂的“加固物”,亦可達到大致相同的效果。
跑道的疏水能力,直接影響根系層(泥土層/沙層)的濕度,亦影響賽道的軟硬度。在籌建草地跑道時,跑道的疏水(排水)系統十分重要。傳統式的跑道建造,多會在泥下建筑繁雜的疏水系統(例如魚骨式的疏水管系統),以承接及排走由坭層面向下滲透而來的水。憑借多年經驗,如果根系層是泥土建成的,期望水在短時間內經坭層表面向下滲入然后經疏水管排出是不切實際且勞民傷財。使用粒配適宜的沙為基礎建造的草地跑道及其他運動場地,例如高爾夫球場、足球場,棒球場等地,可以直接解決場地的疏水問題,再輔以適當的周期護養方法,草的健康生長是可以預期的。此外,藉地面坡度疏排地面積水亦是有效的方法。
根據香港賽馬會的網頁描述,香港賽馬會是全球規模最大的賽馬機構之一。賽馬是香港人最熱衷觀看的運動項目。馬會透過旗下附屬公司持有在港獨家經營賽馬業務的牌照,同時營辦六合彩獎券。幾年前獲香港特區政府發牌經營規范化足球博彩業務,為市民提供香港境外足球賽事投注服務。馬會是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2008~2009年度共繳納1 297 600萬港元稅款,約占政府總稅收的6.8%。馬會以獨特的非牟利模式經營,將所得盈余撥捐慈善,在全球備受推崇。過去10年,馬會每年平均撥捐約10億港元,資助數以百計的慈善及小區計劃。較著名的有香港體育學院、海洋公園、演藝學院、科技大學、滘西洲香港賽馬會公眾高爾夫球場等造福廣大香港市民的工程或機構。所以,當香港人在買馬輸了錢之后,往往自嘲做了善事。香港賽馬會是全球最大的慈善捐款機構之一,排名與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相當。作為香港最大的雇主之一,聘用了約5 300名全職及21 000名兼職員工。香港賽馬會的營運方式值得中國內地發展賽馬事業借鑒,它是獨立運作的非牟利的慈善機構,嚴明、公正,深得廣大市民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