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勘測院完成將樂、泰寧兩縣水毀橋梁重建項目的前期勘測工作
(本刊訊)2010年7月26日,福州市勘測院的工程技術人員結束了泰寧縣最后一座受損橋梁的測量任務。自此,將樂、泰寧兩縣共33座在洪災中損毀橋梁的勘測工作已全部完成。
6月中旬以來,福建省遭遇罕見的持續(xù)暴雨,滂沱大雨給三明市造成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其中將樂、泰寧兩縣更是遭受重創(chuàng),橋梁被毀,道路塌方,農(nóng)田被埋,房屋坍塌,一時間滿目瘡痍。洪災發(fā)生后,福州市緊急組織對口援建,首批援建隊于7月初即奔赴災區(qū)。援建大軍中,包括19名來自福州市勘測院的工程技術人員,他們扮演著開路先鋒的角色,為后續(xù)重建工程提供關鍵的地質數(shù)據(jù)與基礎地理信息支持。
據(jù)悉,福州市勘測院援建組自7月9日分別趕赴將樂縣與泰寧縣。他們連日深入災區(qū),加緊對各處水毀橋梁的鉆探和測繪,力爭按時、優(yōu)質完成援建任務。
在將樂縣萬安鎮(zhèn)大源鄉(xiāng),山洪襲擊后的八里橋只剩孤零零兩座橋墩,勘測人員肩扛儀器設備,憑借竹梯和小船,登上橋墩開始作業(yè),渾然不顧腳下洶涌的激流……。在泰寧縣上青鄉(xiāng)、朱口鎮(zhèn)等重災鄉(xiāng)鎮(zhèn),通往測區(qū)的泥濘小道難以通行,勘測人員硬是靠拖拉機、摩托車,甚至人力搬運,將精密測量儀器和鉆探設備運至大山深處的作業(yè)點。每到一處災區(qū),他們的工作總能得到當?shù)馗刹咳罕姷慕豢诜Q贊。據(jù)了解,參加首批援建的19名勘察測繪技術人員,大多為“80后”的本科生和碩士生。雖然年齡不大,但他們卻來自福州市勘測院以善打硬仗著稱的“工人先鋒號”團隊,成為活躍在抗災重建前線的一支生力軍。
截至目前,雖然33座橋梁測繪數(shù)據(jù)成果已順利提交,巖土勘察資料也將在近期采集完畢,但災區(qū)重建對于勘測的需求仍然巨大。據(jù)了解,福州市勘測院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將樂、泰寧兩地的10個大、中型災后集中重建點和縣道的勘察測繪。福州市勘測院將繼續(xù)加大人員和設備的投入,爭取早日讓災民走上放心路,住上放心房,為奪取三明抗災重建項目的全面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福州市勘測院 趙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