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振龍 奚美娟 于民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臨床上常見的酸相關疾病,抑酸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之一。我們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用埃索美拉唑治療反流性食管炎86例,并與常規治療對比, 取得了滿意的療效,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5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診斷根據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訂的全國胃食管返流病共識意見[1]。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其中治療組86例,男性47例,女性39例;年齡19~63歲,平均47.1歲,病程3個月~2年。胃鏡分級:I級59例,Ⅱ級21例,Ⅲ級6例。對照組79例,男性43例,女性36例;年齡18~65歲,平均46.2歲,病程3個月~2年。胃鏡分級:I級54例,Ⅱ級20例,Ⅲ級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癥狀、食管炎內鏡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選和排除標準 1)有較典型的返酸、燒心、返食、胸骨后疼痛癥狀;2)胃鏡和病理檢查均示食管下段炎癥改變,并排除惡性病變、消化性潰瘍、胃手術史等;3)年齡18~70歲,病程≥2個月;4)4周內未服用抑酸劑和其他影響胃腸道功能的藥物;5)妊娠和哺乳期婦女除外,嚴重心肝肺功能不全者除外。
1.3 內鏡評價標準 采用全國反流性食管炎研討會制定的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方案[2]。0級:正常(可有組織學改變);I級:呈點狀或條狀發紅、糜爛,無融合現象;Ⅱ級:有條狀發紅、糜爛,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Ⅲ級:病變廣泛發紅、糜爛,融合呈全周性或潰瘍。
1.4 方法 治療組:埃索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mg,2次/d,多潘立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10mg,3次/d,飯前30min服,共8周。對照組:奧美拉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0mg),2次/d,多潘立酮10mg,3次/d,飯前30min服,共8周。給藥前均囑病人服藥期間忌煙酒和辛辣食物及咖啡,睡覺時抬高床頭,治療前后進行血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胃泌素、心電圖及胃鏡等檢查。治療中每周記錄癥狀變化及不良反應。治療結束2個月后隨訪調查。
1.5 療效標準 完成8周療程后,根據癥狀減輕程度及胃鏡檢查情況做如下評定。顯效:癥狀完全緩解,胃鏡檢查由原來的I級、Ⅱ級轉為0級.或由Ⅲ級轉為I級以下的;有效:癥狀明顯好轉,胃鏡檢查由原來的Ⅱ級轉為I級,或由Ⅲ級轉為Ⅱ級;無效:癥狀減輕不明顯,胃鏡檢查由原來的等級保持不變或較前有所加重。顯效、有效總例數之和與總數的百分比為總有效率。
1.6 統計學處理,采取t檢驗。
2.1 兩組癥狀總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83例(顯效68例,有效1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6.5%。對照組總有效70例(顯效56例,有效14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88.6%。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內鏡下的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73例(顯效62例,有效11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84.9%。對照組總有效59例(顯效44例,有效15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74.7%。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3 不良反應 治療組有輕度眩暈4例,便秘3例,腹瀉2例,頭痛3例,惡心3例,心悸1例;對照組輕度眩暈4例,便秘4例,腹瀉2例,頭痛3例,惡心2例。兩組不良反應均未影響治療,治療結束后癥狀均消失。
2.4 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變化血尿常規、腎功能無變化。肝功能:治療組有3例轉氨酶輕度升高,對照組4例轉氨酶輕度升高,停藥2周后均恢復正常。血清胃泌素水平無顯著升高或減低。兩組治療前后心電圖無變化。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統常見的慢性疾病,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癥、糜爛潰瘍和纖維化病變,屬于胃食管返流病[3]。如不及時治療易出現食管潰瘍、狹窄,也可引起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降低是本病的基本病因,此外還與胃排空延緩,胃內壓增高,屏障區下降,胃管體部原發性蠕動缺乏或波幅下降等多種因素有關。目前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主要機制是促進胃腸動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和抑制胃酸分泌,從而阻止胃酸對食管黏膜的損傷而達到治療目的。但該病易復發,且易出現咳嗽、口腔潰瘍等并發癥,一般要求維持治療,副作用大,經濟負擔重,嚴重影響病人的工作和生活質量。
反流性食管炎治療首選質子泵抑制劑(PPI),推薦采用標準劑量,療程8周。質子泵抑制劑能很好地快速緩解癥狀,高效持續控制胃酸,使胃內pH值較長時間保持在4以上,有利于食管炎的愈合和癥狀的緩解,對反流性食管炎治療更徹底而優于H2受體阻滯劑,因此PPI是目前治療GERD最有效的藥物[4]。埃索美拉唑是新開發的單一S型異構體PPI,能阻止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酸分泌,進入體內后作用時間可達24h以上,所以抑酸強度大,時間長,臨床上可有效緩解返流性食管炎的反酸、燒心等癥狀。該藥全部由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代謝,在肝內的內生清除率較R型PPI為低,故生物利用度和血藥濃度高而持久,口服吸收率個體差異較小,腎功能不全與輕、中度肝損害者不需減量[5]。多潘立酮是一種多巴胺受體拮抗劑,特異性作用于上消化道,能有效地解除上消化道的動力障礙癥狀增加食道胃的肌動力,特別對反酸、腹脹、噯氣等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我們采用質子泵抑制劑埃索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結果患者癥狀和內鏡下都有改善,統計學處理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可見,埃索美拉唑與奧美拉唑均能有效緩解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癥狀和內鏡下療效,但埃索美拉唑療效明顯優于奧美拉唑。結果提示,聯合埃索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療效更為顯著,不良反應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林三仁,許國銘,胡品津,等.中國胃食管返流病共識意見[J].胃腸病學,2007,12(4):234-235.
[2]黃峻,陸鳳翔.實用內科診療規范[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00-101.
[3]潘國宗,許國銘,郭慧平,等.上海胃食管反流癥狀的流行病調查[J].中華消化雜志,1999,l9:223.
[4]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科學[M].l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987-1989.
[5]竇偉.耐信、麥滋林、多潘立酮合用治療返流性食管炎的療效觀察[J].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6,6(7):491-493.